华严经讲话
原著序
现代人们所面临之最大问题,即超越国界属于世界性之问题;甚者,属于地球性之问题。诸如臭氧层之破坏、沙漠化之扩大、地球之温暖化、酸性雨之伤害、热带林之破坏、石油流出所引起之海洋污染,以及饥饿、贫困、难民问题等等,其中任何一项问题,都非某一国家所能自行处理者,即为超越一国之国益,属于地球全体性所必须因应对策之问题。「国际化」,换言之,即全球性之观性(globalization),为九○年以至二十一世纪之一关键词句。可谓全地球性之观点与构思,迄今尚未有如此强烈之需求。
反观今日地球上之现状,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不仅纷争不绝,甚且形成激烈纷争、对立之场面。然而,从另一角度观察,利害不同之国家或民族间,彼此是认其立场与主张,而形成融和与统合之局势者亦甚显着。
处于如此世界与人类之状况下,欲寻求新时代之指导原理,即探究新思想体系时,乍现于眼前者,为自利利他之大乘佛教教法,具体言之,即《华严经》之教说。
《华严经》强调诸法之相互关连性。个体与个体之间不互相侵害,于彼此融的之际,每一个体亦能独自存在。即一切诸法彼此于完全融和时,同时能彼此有秩序地完全保有自性,此乃《华严经》之教法。
中国自古以来,即有自宇宙之视野探讨人类所谓庄子哲学。《庄子》之〈齐物论〉,乃阐释万物一体之思想。庄子将自他互不对立之境地称为「道枢」。于「万物齐同」之实在真相中,大即小,长即短,个体即普遍。此思想与《华严经》所说「一即多,多即一」,非常类似。《庄子·齐物论》之思想,与印度典型之思惟方式——《华严经》思想,互相融合而产生者,即中国「华严宗」之教说。
唐朝时,被誉为国际都市之长安,为与西域文化交流之重镇,且极盛一时,「华严宗」之思想即形成于此一时期。此即为世界主义者(cosmopolitan)所强调之思想。
《华严经》之思想,于中国思想史上有甚大之影响,如宋学之形成,或谓即受澄观之华严思想之特色——理事无碍之思想所影响。此外,于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占重大席次之康有为(公元一八五八——一九二七年)、谭嗣同(公元一八六五年——一八九八年)等,其思想中皆存在着华严思想。谭嗣同曾认为华严之莲华藏世界与自然科学之以太学院,颇有类似之处。
本书系将《华严经》各品之内容,作简洁性之介绍。《华严经》之教法,非仅止于深远之哲学条示。《华严经》之〈净行品〉中,有佛弟子每日必称诵之「三归礼文」,有清净之生活或修行者所必须实践之德目。又〈入法界品〉中,详细叙细说善财童子求道之历程。可谓《华严经》为实践生活上所依恃之重要经典。
在中国之佛教者中,实践华严教法之修道者不胜枚举,彼等堪称为「华严行者」。有关《华严经》之教法,如何承受?如何实践
?详细阐明此等问题者,即本书之主旨。因此,作者为使此书题为《华严经物语》。本书使中国人亦能方便阅读,佛光出版社将刊行中国语版,此实为作者意外之欢喜。如此难解之书,承慈怡师将之译为中文,特此表示深谢;又承佛教光出版社诸位法师辛劳将此书出版,一并于此致上厚意。
版权所有:地藏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