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讲解网

累积修习禅定的资粮

发布时间:2023-02-10 15:15:14作者:地藏经讲解网

  累积修习禅定的资粮

  惠空法师-慈光禅学研究所

  《俱舍论》中说人的烦恼有两大类,一种是天台宗说的见思烦恼,即小乘说的染污无知;另一种,天台宗说是尘沙无明烦恼,小乘说是不染污无知。这两种烦恼中,构成我们道德因素的是染污无知。所谓染污无知,就是烦恼,也是障碍我们解脱道的根本。烦恼是从“我见”出发而产生的贪嗔痴慢疑:五蕴中因执有我,而有我见,道就是无明(痴);能满足我们要求的,我们就产生了贪;不能满足我们的,就产生了嗔;在满足和不满足之间徘徊不定的,就是疑惑:满足之后和众生产生了高低对立的关系,这就是慢。于是贪嗔痴慢疑就这样成为我们的根本烦恼,而这些烦恼都是由我见出发,所以贪嗔痴慢疑再加上我见,就是六根本烦恼。

  一个人的道德高低,就从这六根本烦恼中看得出来。因为贪、嗔、慢,就会伤害、欺凌众生;因为痴,就会迷迷糊糊做错事。因此一个人的道德高下和他的烦恼有绝对的关系。而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和染污无知的烦恼虽有关系,但并不是绝对的,其关键在于尘沙无明或说是不染污无知。所以有的人聪明才智很高,但道德不一定好,因为所牵涉的烦恼不相同。当然,如果一个人常起烦恼,内心常常充满贪嗔痴慢疑,则聪明才智就会被蒙蔽遮盖而不能开显,恶业现前时就障住我们的身心,我们就无法展露我们的聪明才智。这是佛法对人性和烦恼最透彻的剖析。

  当然,真正出世的聪明才智对我们而言仍很遥远,和我们比较有切身相关的,是贪嗔痴慢疑。这些烦恼太复杂、太绵密,我们用尽全力,恐怕也不能降伏它多少,唯有禅定,才能真正彻底地解决它、唯有在禅定的修持之中,我们的烦恼才会淡薄。平常日常生活中,我们只是把烦恼绑住而已,一动,烦恼便开始生起,而且如果我们的善根不够,强制久了,人就会变得呆滞。因此不靠定力,我们很难能降伏我们的烦恼;虽然我们可以用自制力,但是事倍而功半。烦恼,表现在具体的生活中,就是对事理的不明白、待人处事的不圆满,这些事情,如果我们直接去面对它,会很辛苦,即使用了很多的精力,仍难以有显着的改善,因为烦恼是遮天盖地,到处都存在的。当然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我们的起心动念,我们的身心活动,我们都要有自觉和约束力,但这只是治标而不能治本。要治本,就必须要有禅定的力量,才能轻松地降伏这些烦恼,进一步等有了智慧之后,那就更轻松了。

\

  当然,刚开始我们都要用自制力来自我约束,即道德的心性、持戒的心态,来面对我们这些贪嗔痴等烦恼。藉着这种方式,暂时稳定我们的心,降伏粗重的烦恼。如果要再进一步,就必须靠禅定的力量。《大智度论》说:“忍为禅定之门。”忍就是要求自己、约束自己。而相同的,有了禅定,就一定会产生忍的力量。今天要使我们的道德能够快速提升,就应该要在禅定上下功夫,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能自我反省、自我检点,一点一滴去累积我们修行禅定的资粮。而在道德之中,信用是很重要的一点。从一个人有没有信用,可以看出他的心性是否稳定。孔子说:“无信不立”。儒家的思想,就是从自我要求、自我约束开始来规范一个人的道德,而佛法则还有智慧和禅定的切入,从心性深处的角度来透视生命的问题。人与人之间相处要有道义,就是对别人的一种责任感,一种信用。就像说我们请了假之后能按期回来,自己请的假自己要有信用,从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一个人对自己要求、自我约束的尺寸在什么程度。如果一个人连自己对别人承诺的事都没有办到,我们还能约束自己,要求自己什么呢?如果自己说话没有信用,对自己的承诺不能掌握,那我们还有什么值得做为自己修行的基础和本钱的呢?我们不是要求得十分严格,但至少对自己所做的承诺要用心、诚恳的把它兑现。尊重别人,也对自己负责。一个人没有最基本的信用,那要求自己生命的力量又在那里呢?

  所以,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之中能要求自己、约束自己,这就是忍耐,如果不能忍耐,使享乐、放逸的程度超过限制,我们就无法实现我们的信用。如果能有约制自己的力量,我们就能守信用,因此一个人有没有信用,就可看出一个人自我约制的能力有多少;而一个人自我约制的能力有多少,就可看出他修行的潜力如何。虽然这是小事,但其背后有着很深的心性和生命基础。我们常说:“由小看大”,就是如此。因此,希望大家能多用心,自我要求、自我约束,凡事忍耐,因为这些就是我们修习禅定的资粮。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地藏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