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段开显来天宫之佛、菩萨、天、龙、鬼、神,乃地藏菩萨唯心所造,唯愿所成之文。
地藏证穷心地,随愿所成;出生三世如来,随愿所成,故有已成、当成、未来成者。晋译华严经云:“应观法界性,心造诸如来。”寒山诗云:“一佛一切佛,心是如来地。”唐译华严:“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地藏久证心地是如来藏,出生三世如来,以满其度生成佛之愿。三世如来者,已度生死,已成佛果者,今来天宫不可说不可说诸佛是也;当度生死,当成佛果者,今来天宫不可说不可说诸菩萨是也;未来度生死,而成佛果者,天龙鬼神是也。天龙鬼神从地藏教化,悟明心地,故且以天龙鬼神之身积功累德,行菩萨道,庄严心地,以求佛道,而功未圆,果未满,所以将来成。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我已过去久修善根。证无碍智。闻佛所言。即当信受。小果声闻。天龙八部。及未来世诸众生等。虽闻如来诚实之语。必怀疑惑。设使顶受。未免兴谤。唯愿世尊。广说地藏菩萨摩诃萨。因地作何行。立何愿。而能成就不思议事。
此乃文殊权谋,发起地藏本愿之文。
文殊曰:‘我过去行菩萨道,先修根本智——了见自性本来清净,属如理智,又名无著智;次修后得智——能通达无边世界之事,属如量智,又名无碍智。若以我无碍智,观如来所说,即闻即当信受。但未来末法之世,小果声闻、天龙八部,智浅障重,虽闻如来所说,无不真实,设使顶受佛言,而不解其旨趣,必心生怀疑;惑久不解,难免发言兴谤,则堕恶道矣!唯愿世尊大慈大悲,广说地藏菩萨,最初因地作何利他之行,立何度生之愿,而能成就不可思议神力,度无量众生已成佛、当成佛、未来成佛呢?唯愿世尊,为众解说,令末法众生,不生疑惑,断疑生信,获大利益。’
佛告文殊师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丛林。稻麻。竹苇。山石。微尘。一物一数。作一恒河。一恒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内。一尘一劫。一劫之内。所积尘数尽充为劫。地藏菩萨证十地果位以来。千倍多于上喻。何况地藏菩萨。在声闻辟支佛地。
此乃地藏菩萨愿远行长之文。
大千世界的草木、丛林、稻麻、竹苇、山石、微尘,已不可计数,何兄一物作一恒河;一一恒河沙,已多无数,何况一沙一世界;一一世界内的一尘一劫,更多无量,何况一一劫内,所积尘数,尽充为劫,更不可量。地藏证十地果位以来所度之众,比此无量之数,超过千倍于上。十地菩萨证佛法身,能分无量身,到无量世界,上供诸佛,下化众生。十地者:初欢喜地,二离垢地,三发光地,四焰慧地,五难胜地,六现前地,七远行地,八不动地,九善慧地,十法云地。十地位满,便证菩提,而地藏久证十地,而不成佛者,为度众生故。其度生本愿,广大甚深,所以能度无边众生,已成、当成、未来成菩提。又何况地藏在十地以前,声闻、辟支佛地,便开始度众生。难怪乎,其愿远行长,故能成就今日来会之众多。
文殊师利。此菩萨威神誓愿。不可思议。
此句结地藏菩萨从愿起行,由行成就威神之力,不可思议。以此不可思议神力,周遍法界,度脱无量众生,离苦得乐,转凡成圣。其神力巍巍乎、荡荡乎,充满世间矣!
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菩萨名字。或赞叹。或瞻礼。或称名。或供养。乃至彩画刻镂。塑漆形像。是人当得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恶道。
此文显地藏神力充满法界。
若有善根的男女,闻地藏名、念地藏的功德;念念无间,感应道交,则地藏的功德,透入此人身心,此人仗地藏功德,百返生于三十三天享天福,同时又能见佛闻法,依法修行,止恶修善,永远不堕恶道。赞叹地藏功德、瞻礼地藏功德、或称地藏功德名号、供养地藏功德,乃至彩画、塑漆地藏功德形像,如是等悉仗地藏神力,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恶道矣!
文殊师利。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于过去久远不可说不可说劫前。身为大长者子。时世有佛。号曰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时长者子。见佛相好。千福庄严。因问彼佛。作何行愿。而得此相。时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告长者子。欲证此身。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文殊师利。时长者子。因发愿言。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以是于彼佛前。立斯大愿。于今百千万亿那由他不可说劫。尚为菩萨。
此是佛显地藏,最初发愿度生之文。
佛告文殊师利:‘地藏菩萨,过去久远不可说不可说劫,前身为大富长者子。当时有佛出世,号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师子能奋迅顿脱尘劳,前进后却迅速自在,表菩萨入定,却除微细障定之尘,出入三昧捷疾;便能证入一心,具足万行;一即一切名具,一切即一名足。因此三昧力,而成正觉,从因德立号,故名‘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如来者,从真如实际来成正觉也。
‘当时长者子,见佛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光明炳著,心生仰慕!又知佛相好,是百福庄严,三十二相,则三千二百福庄严。如是相好之福,不知佛修何万行之行,发何四弘之愿而得成就?从性起修名行,依理发誓名愿。不知佛从性起何修,依理发何愿,而能成就如是相好?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告长者子:“欲证佛身相好,必须长远之时,度脱一切受苦众生;众生苦尽,佛功德自成,相好自现。”灭苦得好果,度苦是好因,欲得极好之佛身,须度极苦之众生。文殊师利,时长者子,闻佛开示,便于佛前,发“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之时,度脱六道受苦之愿”。从愿起行,广设方便,解脱六道罪因苦果,而自愿方满,我行始圆,方成佛道;而众生无尽,所以其愿亦无尽,无尽之愿,故名“大愿”。于彼佛前,立斯时长行广之愿,因此,于今过百千万亿那由他不可说劫,尚为菩萨,广度众生。’
又于过去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时世有佛。号曰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彼佛寿命四百千万亿阿僧祇劫。
此乃过去不可思议劫前,有佛出世之文。
佛不是常常出世,经过无数时劫,众生善根成熟,感佛出世。例如释迦灭度,我等善根成熟时,弥勒方出现世间。弥勒说法,大众善根成熟,一闻法便悟道,所谓“龙华三会,度人无数”。过去不可思议劫,这么长久时,虽有佛出世,众生愚痴不知,而佛能知。因佛有三达之智,智慧知过去世无碍,犹如今日;智慧知未来世无碍;智慧知现在世无碍,故名三达智。
所以过去有佛出世,唯佛能知,佛号‘觉华定自在王’者,以定、慧立名,‘觉华定’是定,‘自在王’是慧;觉者观也,心如莲华,以慧观心,心开便入三昧,故名觉华定。如来藏经云:“佛观一切烦恼心中,有如来结跏趺坐,俨然不动,德相具足。”此乃心中有佛,唯观能知,不观则不知。‘自在王’者,以慧照一切法,得大自在。如法华经云:“我为法王,于法自在。”自在者将一乘法说为三乘,将三乘说为一乘,故云于法自在。此佛寿命很长,四百千万亿阿僧祇劫。梵语阿僧祇,此云无央数。时世人民,寿命长故,佛寿亦长。
像法之中。有一婆罗门女。宿福深厚。众所钦敬。行住坐卧。诸天卫护。
此乃圣女福厚之文。
‘像法’者,佛灭度后,佛法流行世间,而有正、像、末之分。例如释迦佛灭度,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彼佛亦复如是,正法灭后,像法之时,有一位婆罗门女,出现世间,此女是处女。‘婆罗门’者,此云净行;净修梵行,志生梵天故,是印度之大姓也。婆罗门女,宿福深厚。福有三福:一持戒福,二布施福,三修定福。三福具足,故名深厚。既然宿福深厚,品德纯和,因此亲戚宗亲,人人钦敬。此女内定外慧,三业清净,威仪具足,行住坐卧,常在定中,所以诸天善神,目夜翊卫拥护。
其母信邪。常轻三宝。是时圣女。广设方便。劝诱其母。令生正见。而此女母。未全生信。不久命终。魂神堕在无间地狱。
此乃女母堕苦之文。
其母愚痴,善恶不分,邪正不辨,信仰外道,内起邪见,外轻三宝。三宝是苦海之慈航,敬之得福,轻之得罪,当时圣女见母如此背觉合尘,以是为非,轻贱三宝,得无痛心疾首耶!乃广设种种方便,又劝又诱,欲阿母舍邪见,生正见,尊敬三宝。但阿母邪见习深,未肯全信,轻心还在。不久阿母命终,魂神随业堕在无间地狱了。
时婆罗门女。知母在世。不信因果。计当随业。必生恶趣。遂卖家宅。广求香华。及诸供具。于先佛塔寺。大兴供养。
此乃圣女为母兴供之文。
圣女有智慧,据因识果,知母在世,心生邪见、不信罪福、拨无因果(一切罪中,以不信真理之罪最大),计其不信之罪,死后必随罪生于恶趣。如何能救呢?唯有供养,仗三宝之力,方能赎罪。遂卖其家宅,以资财广求香华,种种供物,至觉华定自在王塔寺中,大兴法界供。供养先佛及现在众僧,以此功德,回向阿母。心大故供大,故曰‘大供养’。
见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其形像在一寺中,。塑画威容。端严毕备。时婆罗门女。瞻礼尊容。倍生敬仰。
此乃敬如来之文。
圣女用种种供品陈列在前,至诚供养先佛;举头一望,见觉华定自在王形像在大殿中,塑画逼真,宛如佛在,威德慈容,相好毕备。圣女至诚作观,一瞻一礼,如在佛前,倍生恭敬孺慕。至诚作观,礼佛功德难思议。
过去空王如来涅槃后,有四比丘同学佛法,功用力故,逼出无量烦恼;烦恼力大,不能自持,欲作恶业,将堕恶道,忽闻空中声曰:“比丘,赶快入塔观像,与佛在世,等无有异。”四比丘即时入塔观佛像,睹眉间白毫相,即作是念:“如来在世,与此何异,愿佛大人相,除我罪垢。”由观像忏悔因缘故,八十亿劫不堕恶道;后成佛果,东方阿(音同触ㄔㄨˋ)、南方宝生、西方无量寿、北方成就佛。可知观佛如佛在,礼佛功德难思议。
私自念言。佛名大觉。具一切智。若在世时。我母死后。傥来问佛。必知处所。时婆罗门女。垂泣良久。瞻恋如来。忽闻空中声曰。泣者圣女。勿至悲哀。我今示汝母之去处。
此一段文,圣女欲知母去处。
圣女供佛、礼佛毕,欲知母去处,私自心念:‘佛名大觉,觉一切法,无一法而不觉,假如佛在世,我去问佛,必蒙佛慈悲指示我母所生之处,令我心安,而今佛灭度,谁人能告我!’思而复思,不觉垂泪两行。良久,无可奈何!唯要再瞻礼如来,因纯孝动天,至诚感佛,忽闻空中有声,告曰:‘泣者圣女,勿过悲哀,我今指示汝母所去之处。’
婆罗门女。合掌向空。而白空曰。是何神德。宽我忧虑。我自失母以来。昼夜忆恋。无处可问。知母生界。时空中有声。再报女曰。我是汝所瞻礼者。过去觉华定自在王如来。见汝忆母。倍于常情。众生之分。故来告示。
此乃如来安慰圣女之文。
圣女闻空中有声,能示母处,即时仰首,合掌向空,而白空曰:‘是何方威神大德,宽解我忆母之忧虑。我自失母以来,日夜忆母、恋母,无处可问,知母生界。’当时空中又有声报女曰:‘我是汝所瞻礼者,过去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我虽灭度,而法身常住世间。见汝忆母倍于常人之情;众生是如来所度,分内之事,故来告示。’
婆罗门女。闻此声已。举身自扑。肢节皆损。左右扶持。良久方苏。而白空曰。愿佛慈愍。速说我母生界。我今身心将死不久。时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告圣女曰。汝供养毕。但早返舍。端坐思惟吾之名号。即当知母所生去处。
此乃求示生母去处之文。
婆罗门女知空中发声:安慰自己者,非别之神,乃觉华定自在王佛,灭而不灭,法身常住世间,冥中利益众生耳。既知先佛现前,不顾一切,即时举身自扑于地,为佛作礼,至令肢节皆损。左右侍婢扶持,良久方苏。醒过来而白空曰:‘愿佛大慈哀愍,速说我母生处,我今身伤心碎,为见母故,将死不久。’时觉华定自在王佛,以声告圣女曰:‘汝供养毕,提早返舍,此非汝久住之处。返家后结跏趺坐,端身正念,思而复思,念我名号,念久两忘,仗我神力,便到汝母所生之处。’
跏趺坐有单有双。若以左足先加右足,复以右足加左足,名如意坐。若先以右足加左足,复以左足加右足,名降魔坐。
时婆罗门女。寻礼佛已。即归其舍。以忆母故。端坐念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经一日一夜。
此乃精进不乱之文。
吾人修行,难得一心不乱。弥陀经云:执持弥陀名号,或一日,得一心不乱;否则继续念,或二日、三日、四、五、六、七日,即得一心不乱。佛语不我欺,我们不妨试试,试时切莫生疑,所以古来用功,每以七日为期。能精而不杂,进而不退者,不必七日,三、四日而达目的地。今圣女是上根之人,依佛慈教,俄而归家;以忆念早见母故,跏趺端坐,念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名号,一日一夜即得一心不乱,与佛神力相应,便入三昧,即到其母所生之地。
忽见自身到一海边。其水涌沸。多诸恶兽。尽复铁身。飞走海上。东西驰逐。见诸男子女人。百千万数。出没海中。被诸恶兽。争取食啖。又见夜叉。其形各异。或多手多眼。多足多头。口牙外出。利刃如剑。驱诸罪人。使近恶兽。复自搏攫。头足相就。其形万类。不敢久视。时婆罗门女。以念佛力故。自然无惧。
此乃一心仗佛神力,身到地狱之文。
‘圣女念佛,一心不乱,仗佛神力,忽见自身到一海边’。此海是业海,作业之人乃见,今圣女仗佛力亦见。其水如沸汤,好多恶兽,其身是铁,飞走海上,东西驰走,追逐男女罪人——其数百千万多,头出头没,在业海中,被诸恶兽,争取食啖。同时又见夜叉、恶鬼,其形各异,有的牛头马面、有的狮头象身;如是恶鬼,有的多手多眼、多足多头、口牙向外、利刃如剑,驱诸恶人,使近恶兽,恶鬼复以手搏,再以爪攫,令罪人头足相就,与恶兽食...其受苦之形状有千万种,令人不忍久视。时婆罗门女,游观地狱,虽睹众苦,以仗佛力故,自然不生恐惧。
有一鬼王。名曰无毒。稽首来迎。白圣女曰。善哉菩萨。何缘来此。
圣女以三昧力神游地狱。地狱亦有执宰之官,如人间有地方长官一样,当时地狱官鬼王,主理受罪之辈,其名曰‘无毒’。害人之法,名三毒,贪、嗔、痴是也。这个鬼王虽治罪人,然心无贪、嗔、痴三毒,所以其不偏爱某个罪人,而减轻其罪;也不嗔某个罪人,而加重其罪;更不不分轻重,而乱治人之罪。治罪公平,皆由心无三毒所致,故云‘无毒’。鬼王见圣女,形相非常,威仪出类,谅非负罪而来,必乘通而至。故曰:‘善哉菩萨,何缘来此?’菩萨入地狱,一是游观,一是拔苦,故问何缘至此。
时婆罗门女。问鬼王曰。此是何处。无毒答曰。此是大铁围山。西面第一重海。
圣女疑己从来未到过此地,不知此是何处?叫什么名?为善生天,作恶堕渊,圣女多劫以来,未曾造罪,无罪不堕地狱,故不识此处名字。今忽然到此,故问鬼王曰:‘此是何处?’无毒直答:‘此是大铁围山西面第一重海。’
圣女问曰。我闻铁围之内。地狱在中。是事实不。无毒答曰。实有地狱。圣女问曰。我今云何得到狱所。无毒答曰。若非威神。即须业力。非此二事。终不能到。
圣女懂佛经,知四大部洲外,有小铁围山及大铁围山。“铁围两山间,地狱在其中。”圣女欲征其实,故问鬼王曰:‘我闻铁围山之内,地狱在中,是事实否?’无毒据实而答曰:‘实有地狱,如人间实有监狱。’圣女问曰:‘我今生未造罪,何缘而至狱所。’无毒答曰:‘有二因缘:一是威神,游观地狱,二是业力,牵生受苦。非此二事,终无人愿到。’圣女闻言,自知神游地狱,奚何疑哉?
圣女又问。此水何缘。而乃涌沸。多诸罪人。及以恶兽。无毒答曰。此是阎浮提造恶众生。新死之者。经四十九日后。无人继嗣。为作功德。救拔苦难。生时又无善因。当据本业所感地狱。自然先渡此海。海东十万由旬。又有一海。其苦倍此。彼海之东。又有一海。其苦复倍。三业恶因之所招感。共号业海。其处是也。
鬼王答业造地狱之文。
圣女自知亲历其境,何不问明地狱之因,将来好去破之。即问:‘目前所见之水,何缘涌沸如汤,又多罪人,及与恶兽?’无毒答曰:‘此是阎浮提造恶众生,将性海变为业海,其水滚沸如汤,于中受诸苦。但地府亦有宽限,如人间一样;新死来者,有四十九日限期,有人代其作功德,可以赎罪、免苦,或自己曾种善因,亦可将功抵罪,否则随其本业所感地狱,先渡此海,在海中被诸恶兽食啖。此海东十万由旬(四十里为一由旬),又有一海。前海是身业造罪,此海是口业造罪,其苦倍前,因口业容易造罪,且多故。复次彼海之东,又有一海,其苦复倍,乃意业造罪。意识念念造业,本经云:“举心动念,无非是业,无非是罪。”所以其苦更重。合而言之,身、口、意三业造罪,自招自感,而成三海,共号业海,其处是也。’昔日圣女耳闻,今亲到其处耳。
圣女又问鬼王无毒曰。地狱何在。无毒答曰。三海之内。是大地狱。其数百千。各各差别。所谓大者。具有十八。次有五百。苦毒无量。次有千百。亦无量苦。
圣女问无毒曰:‘我只见三海,不审地狱又在何处?’无毒答曰:‘三海之内,是大地狱,其数百千,各各差别,种种受苦,狱狱不同。所谓大地狱有十八,上等罪恶所感;次有五百,中等罪恶所感;次有千百,下等罪业所感。随罪轻重,受苦各有差别。’
圣女又问大鬼王曰。我母死来未久。不知魂神当至何趣。鬼王问圣女曰。菩萨之母。在生习何行业。圣女答曰。我母邪见。讥毁三宝。设或暂信。旋又不敬。死虽日浅。未知生处。
圣女游地狱,不见生母,乃问大鬼王曰:‘我母死来未久,不知其魂神当至何趣?’魂神者,阳神曰魂,阴神曰魄;人死魂不死,魂神随业受报,圣女恐母堕恶道,故有此问。
鬼王问圣女曰:‘菩萨之母,在生习何行业?行业有三,法句经云:“随其所造业,罪福有果报,恶业堕地狱,善业生天上,高行生善道,得无漏涅槃。”未审菩萨之母,三业之中,属何业耶?’圣女答言:‘我母著邪见,讥毁三宝,但经我时时劝勉三宝功德;劝时则信,劝后还疑,依旧邪见讥毁。我想死虽未久,但计其业必堕恶趣,故吾急欲求知其生处,方可设法挽救。’
无毒问曰。菩萨之母。姓氏何等。圣女答曰。我父我母。俱婆罗门种。父号尸罗善现。母号悦帝利。
此乃地府查姓问名,方可超度之文。
所以我们超度先人,必须写清楚姓名,及亲属关系,方能按名超拔,若是普利,将功德回向十方孤魂,又不同。如圣女度母,鬼王问曰:‘菩萨啊!汝的母亲姓什名谁,方可稽查。’圣女答曰:‘我父、我母俱婆罗门姓,父号尸罗善现(梵语尸罗,此云性善,即华言善现),母号悦帝利,华言不详。’妇必随夫彰名,故先说父次说母。
无毒合掌启菩萨曰。愿圣者却返本处。无至忧忆悲恋。悦帝利罪女。生天以来。经今三日。云承孝顺之子。为母设供修福。布施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寺。非唯菩萨之母。得脱地狱。应是无间罪人。此日悉得受乐。俱同生讫。鬼王言毕。合掌而退。
此乃一人修福,众人蒙庆之文。
无毒一闻姓名,合掌欢喜,即时白菩萨曰:‘圣者却返人间本处,不必再忧母、忆母。悦帝利罪女魂神,曾到地府,云承孝顺之子,为母设供修福,兴法界供,供养觉华定自在王塔寺。供佛之福力,令母罪灭福生,已生天上,经今三日。非独菩萨之母,仗佛福力,得脱地狱,此日无间罪人,同时仗佛神力,悉同生天,皆得受乐。’鬼王言毕,合掌作礼而退。
婆罗门女。寻如梦归。悟此事已。便于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像之前。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
此乃福能灭罪之文。
凡夫造罪,统统是有漏罪,漏落生死。假如凡夫造福,也是有漏福,漏落生死。所以,有漏福不能灭有漏罪,唯无漏福,不漏落生死,方能灭有漏罪。无漏福,向何处求?向三宝求。例如:圣女供养三宝,仗三宝神力,方能灭阿母之罪。何只阿母,而且又能普及大众,令地狱同人,同时灭罪,齐生天上。犹如燃灯,不但光明照己,又能照一切人。圣女觉悟,三宝无漏功德,无有自性,无定性之福,周遍法界,能灭法界众生之罪,又能与法界众生之福。悟此事已,即刻到觉华定如来塔像,立大弘愿,悟理发誓:‘愿我尽未来劫,所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仗三宝无漏之福,令其罪灭福生,乃至皆得解脱。’
佛告文殊师利。时鬼王无毒者。当今财首菩萨是。婆罗门女者。即地藏菩萨是。
此乃结会古今之文。
佛告文殊:‘昔日鬼王无毒者,今日天宫无量菩萨中,财首菩萨是。’佛法有七财:一信、二戒、三多闻、四舍、五慧、六惭、七愧。佛法以信为首,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佛法大海,无信不入。所以“信”心清净,方能持“戒”,善由“多闻”,闻故能“舍”,舍则生“慧”,有慧才能知“惭”识“愧”,故信为财之首。财首者,十信菩萨之位也。‘昔日婆罗门女,因行孝道,感母生天;发大愿,解脱罪苦众生者,今地藏菩萨是。
以上就是圣一法师地藏本愿经讲记了,我们修行地藏经的时候可以看看法师们的讲解,这些讲解是能够让我们知道地藏经讲的是什么,让我们能够更好的去修行经文,更好的去生活的。以上只是作者对文章的一些理解,如果有不正确的地方还望海涵。
版权所有:地藏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