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塔的另一动人之处是它的塔铃。古代塔上悬挂塔铃为驱邪避祸之用。塔上原先有塔铃三千多个,据附近老居民讲,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时,还能听到塔铃之声。那时每逢微风拂起,塔铃随风而响,抑扬顿挫,优美悦耳。若静坐塔下,聆听塔铃“叮叮”之声,或远或近如入梵境。可惜现在塔铃已散失了不少,静坐风中听塔铃的美妙,也只能留在记忆中了。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如此精美的古塔,怎么会孤零零地矗立在八里庄地区呢?这里还有一段离奇的故事。 ■玲珑古塔引出一段明宫奇事 据史料记载,在阜城门外八里,有寺名慈寿寺,圣母慈圣皇太后出资修建。寺始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二月,成于万历六年(1578年)秋。原寺内有五层,山门,门口列二金刚,东西列钟鼓楼,天王殿,殿后为永安万寿塔,中为延寿殿,殿后为宁安阁,阁旁为迦兰、祖师、大士、地藏四殿。其中宁安阁匾额为慈圣皇太后手书。寺内东西还有画廊百间。中仪门内,为弥陀殿。东仪门内,为九莲阁,阁内供奉有九莲菩萨像。西仪门内,有观音阁铜像。 整个慈寿寺庙宇壮丽,殿堂整齐,规模宏大,气势非凡,曾是京郊巨刹。前人曾有诗赞慈寿寺,“郭外浮图插太虚,空王台殿逼辰居。莲花座与青山对,贝叶经传白马余。”由此可见当时慈寿寺的盛景。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时,乾隆皇帝曾下旨修葺慈寿寺和永安万寿塔,并为慈寿寺题联:“智珠朗映光明藏;意蕊常舒欢喜园。”但遗憾的是到了清朝末期,慈寿寺就逐渐衰落了。清光绪年间的一场大火,又将寺内残存的建筑尽数烧毁,只留下一座佛塔和塔前的两座石碑。史料中还记载有永安万寿塔四面拱券门上有匾额,南面额为“永安万寿塔”,东面额为“镇静皇图”,北面额为“真慈洪范”,西面额为“辉腾日月”。
玲珑塔细部精美的雕刻
现在在天气晴好的日子,到玲珑塔前,通过照相机放大功能,还可以依稀看到塔南面券门的匾额,字迹确为“永安万寿塔”。通过史料记载和匾额上的字迹可以证明,明朝慈寿寺的旧址就是现在八里庄的玲珑公园,寺内仅存的佛塔———“永安万寿塔”就是现在玲珑公园内的“玲珑塔”了。 ■慈寿寺和寺内永安万寿塔竟是明朝万历皇帝的生母出资所建 慈寿寺和寺内永安万寿塔系明慈圣皇太后出资所建,由于它们的修建还引出了一段明朝宫廷内的奇事。 慈圣皇太后是明朝万历皇帝朱翊钧的生母,姓李,漷县(今北京市通州漷县镇)人,生于嘉靖廿四(1545年)。她出身卑微,在隆庆皇帝朱载垕还是裕王时,是裕王府邸里的一名宫人,后来偶然得到裕王宠幸,生下了儿子,遂母以子贵,在隆庆元年(1567年)三月被封为贵妃。隆庆皇帝在位6年后驾崩,死时年仅36岁。 按明朝惯例皇帝驾崩后,应由皇后之子继承帝位,但是隆庆皇帝的皇后陈氏,一直体弱多病而没有孩子。因此隆庆皇帝驾崩后,就由李贵妃之子朱翊钧继承了帝位即万历皇帝。朱翊钧即位时年仅10岁,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童,一心只想着玩乐,哪里会治理国家。难怪大学士高拱叹息道,“十岁孩童,安能治国!” 虽然万历皇帝还是个无知的孩童,但是他的生母李太后,却不是一般的人,她也是中国历史上后妃中,少有的精明强干的女人,她当时不仅在后宫中执掌大权,而且对于国家的政事,也是处处插手。因此万历朝早期的一切内外政事,曾一度由李太后执掌,相传在万历皇帝上朝时,李太后还曾经垂帘听政。
隆庆皇帝驾崩后,新帝朱翊钧登上帝位,按照旧制新帝登基后要给先帝后妃上尊号。明朝规定,天子立,尊先帝的皇后为皇太后,若有生母,而生母不是先帝的皇后,则天子的生母也称太后,只是在太后前加徽号以示区别。当时李贵妃在宫中很有势力,司礼监大太监冯保为了讨好李贵妃,就与重臣张居正在私下商议,尊先帝的陈皇后为仁圣皇太后,尊李贵妃为慈圣皇太后,这样两宫太后就没有分别了。
自万历朝开始,先帝的皇后和新帝的生母在尊号上就不再以加徽号相区别了。冯保还与张居正商议,安排仁圣皇太后居慈庆宫,慈圣皇太后居慈宁宫。不仅如此,张居正还请求慈圣皇太后照顾新帝的起居,毕竟万历皇帝还是一个10岁的孩子。于是慈圣皇太后就名正言顺地住进了乾清宫,并且借照顾皇帝的名义逐渐干预朝政。 慈圣皇太后虽然表面上贵为太后但因她出身微贱,实际上却处处受制,甚至在用膳时也不能和万历皇帝和仁圣皇太后平起平坐,只能站在他们身后,个中滋味是常人难以体会的。而万历皇帝虽为慈圣皇太后所生,但是他也是极为看重出身。《明史》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明光宗朱常洛是神宗(万历)的长子,他的亲生母亲王氏原是宫人,一个偶然的机会被万历皇帝临幸了一回就怀孕了,但直到王氏临产,万历皇帝都不承认。幸亏宫内皇帝起居记载得十分清楚,得以证明朱常洛系万历之子。 朱常洛长大后,大臣要求立他为太子,万历皇帝始终不同意。慈圣皇太后问他为什么,万历说:“朱常洛是都人的儿子。”太后听后大怒,因为此话正是触到了她的痛处。她怒斥万历说:“你也是都人的儿子!”万历看到母亲大怒十分惶恐,伏地不敢起。原来明朝内廷呼宫人为“都人”,而太后也是宫人出身,因为母凭子贵才升为贵妃。由此可见慈圣皇太后是宫人出身的影子实际总伴随着她,而明朝宫廷中的生活充满了凶险和明争暗斗,她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来巩固自己来之不易的政治地位和权力。 据史料记载历朝的太后、太妃都好佛,她们在宗教中寻求安慰,慈圣皇太后也不例外。《明史》里记载,慈圣皇太后好佛,京师内外多置梵刹,动费巨万。例如,万历二年(1574年)建承恩寺、海会寺,三年(1575年)修东岳庙,四年(1576年)建慈寿寺,五年(1577年)建万寿寺,八九年间五台山建大宝塔寺等。
发现玲珑塔与万历皇帝生母的故事
■建寺期间,宫中却出现了一件奇事 但是慈圣皇太后的好佛,却不仅是为了寻求安慰,她还有自己的目的,那就是利用宗教提升自己的地位。慈寿寺和永安万寿塔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造的。 最初慈圣皇太后修建慈寿寺是为了给丈夫隆庆皇帝祈求冥祉,为了给儿子万历皇帝祈求子嗣和祝福长寿的。建寺前太后命内臣卜地,卜得阜城门外八里,明正德年间太监谷大用故地一处。于是太后拿出宫中供奉金,潞王(隆庆皇帝子)、公主、宫眷、内侍各捐出沐浴费,于万历四年二月,在阜城门外八里建寺。 建寺期间,宫中却出现了一件奇事。在慈圣皇太后住的慈宁宫,有一日忽然有瑞莲盛开,两天后皇宫里也有瑞莲盛开。太后看到,异常惊喜,认为瑞莲盛开代表祥瑞降临。她记起曾命宦官两次捧观音像到普陀山进香,因为观音乃胎藏界的莲华部主。于是就命阁臣申时行、许国、王锡爵撰写《瑞莲赋》以赞之。 此后不久,太后又数次做梦,梦见一位骑着凤凰,并长有九首的菩萨,向她传授九莲经文,待太后醒来,竟能将梦中所学经文一字不差背诵出来。太后遍查藏典、寺院佛像,竟无梦中所见九首莲花菩萨,于是太后就将《九莲经》录入大藏。宫女们为讨太后欢喜,就称她为“九莲菩萨”,太后也称自己是“九莲菩萨”转生。相传万历皇帝还封其母慈圣皇太后为“九莲菩萨”。并敕令重修泰山之顶的碧霞祠、建万寿宫的同时,修建九莲殿,殿内供奉九莲菩萨。
慈圣皇太后在修建的慈寿寺中,还建了一座九莲阁,阁中供奉九莲菩萨。据《帝京景物略》中记载“慈寿寺后殿奉九莲菩萨,七宝冠帔,坐一金凤,九首。”而殿中所奉九莲菩萨像,就是按照慈圣皇太后的模样塑造的,用以象征太后的前身。
慈寿寺建成后,万历皇帝为了向母亲祝贺,赐寺名“慈寿”并要张居正撰写建寺碑文。慈寿寺建成后,又出现了一件奇事,寺中的僧侣有一日忽然说:“他夜间做梦,梦到菩萨显灵,说慈圣皇太后乃是九莲菩萨后身。”于是慈圣皇太后是九莲菩萨转世的说法,就更加令人信服了。 在万历朝修建的寺院中,有一部分就供奉着九莲菩萨。如长椿寺,长椿寺是慈圣太后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所建,寺院规模宏大,有京师首刹之称。《宸垣识略》记载,长椿寺大殿旁藏佛像十余轴,中二轴黄绫装裱,一绘九朵青莲花,捧一牌,题曰九莲菩萨之位,明神宗母李太后(慈圣皇太后)也。由此可见,该寺已把慈圣皇太后当成“九莲菩萨”供奉在寺中了。此外在紫禁城里亦有“九莲菩萨”像。紫禁城中寿安宫之北为英华门,门内为英华殿。英华殿是一组寺院式建筑,它始建于明代,初名隆禧殿,隆庆元年改称英华殿。英华殿西北隅,是明朝奉佛所旧址,殿内有九莲菩萨御容。殿前甬路两侧,各有菩提树一株,是慈圣皇太后亲手所植。慈圣皇太后所植菩提树高二丈,树干婆娑,下垂着地,仿若菩萨慈悲接引众生的样子。 明朝不仅寺院、宫中供有“九莲菩萨”像,慈圣皇太后是九莲菩萨的说法更是深入人心。据《明史·悼灵王传》记载,“悼灵王慈焕,庄烈帝第五子。生五岁而
病,帝视之,忽云:‘九莲菩萨言,帝待外戚薄,将尽殇诸子。’遂薨。九莲菩萨者,神宗母,孝定李太后也。”这段文字说的是,崇祯皇帝的第五个儿子悼灵王朱慈焕五岁时病重,崇祯皇帝去看他,他突然说“九莲菩萨说,父皇对外戚太薄,将失去所有的孩子。”说完朱慈焕就死了。让人惊讶不已的是九莲菩萨之说竟然已深入到了一个五岁孩子的心中。天宁寺塔建于辽代,它与玲珑塔的建造年代相距有几百年,但却很相似。
■玲珑塔与天宁寺塔 慈寿寺内永安万寿塔为慈圣皇太后所建,塔碑上“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之宝”的几处印文亦可证明她是塔的主人。那么此塔建于明代,而天宁寺塔建于辽代,它俩的建造年代相距有几百年之久,怎么会如孪生姐妹一般相似? 据史料记载永安万寿塔仿天宁寺塔而建。原来永安万寿塔是天宁寺塔在明代的“复制品”。可是永安万寿塔是为祝愿慈圣皇太后永远安康,长寿永存而修建的。在建塔时慈圣皇太后不惜工本,使用了当时最好的建筑材料和技艺最好的工匠,可她为何不另创一座佛塔样式,偏要仿制天宁寺塔的模样。原来在当时天宁寺塔被誉为“神塔”、“奇塔”并以造型雄壮挺拔,秀美而不张扬名贯于世。此外像天宁寺塔这样的八角十三层密檐式佛塔,在当时极为盛行。而且这种佛塔在造型上有其独特之处———在塔基须弥座上有三层仰莲花瓣拱托塔身,使塔身宛如坐在盛开的莲花之上。慈圣皇太后被封为“九莲菩萨”,她为自己选择建造这种造型的佛塔,就不难想象了。 虽然永安万寿塔是仿天宁寺塔而建,但它不是简单的复制。在塔身的细部和雕刻艺术上表现出明显的明代特色,是明代密檐式塔极重要的范例。因此1957年10月2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永安万寿塔为北京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塔北的两座巨碑亦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东面石碑,立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石碑正面刻有“紫竹观音”像和赞词,背刻《瑞莲赋》。西面石碑立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石碑正面刻有“鱼篮观音”和赞词,背刻关圣帝像和赞词。据说玲珑塔所存的这幅《鱼篮观音图》是全国仅存的两幅之一,十分珍贵。这二碑刻工精美,线条流畅,形象逼真。只是年代久远碑刻已经模糊,唯关圣帝像还依稀可辨。
相传永安万寿塔建成后,十分灵验。谁若想求九莲菩萨保佑,就到慈寿寺,绕着永安万寿塔转圈祈愿,可以驱病避邪,求得所愿。因此慈寿寺一直香火旺盛,源源不断的善男信女来绕塔祈愿。直到现在还经常有信佛之人到塔前祈祷。
然而时光如梭,历尽了数百年的风雨后,几多往事变迁,唯永安万寿塔依旧安然地矗立在这里,留给后人一段鲜活的历史。
共找到 个相关新闻.版权所有:地藏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