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艺频道(CCTV-3)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二季于12月30日(周日)晚播出了第四期节目,四川博物院三件国宝——后蜀残石经、格萨尔唐卡、制盐画像砖,以独具韵味的前世今生,为观众呈现了巴蜀大地绵延数千年的生活之美与精神之光。
△后蜀残石经
透过一件件熟悉的文化标记,让我们再次倾听到了潜藏在历史深处的智慧之音。无论是王洛勇演绎的为蜀地“带盐”版诸葛亮、郑恺饰演的后蜀末代皇帝“孟昶”,还是讲述英雄格萨尔传奇的“仲肯少年”蒲巴甲,都给观众带来了眼前一亮的视听感受
。在今生故事里,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的“钻井人”李中、罗鸣,以朱泽荪老师为代表的“石室人”,让史诗走下高原的中国格萨尔研究第一人降边嘉措,通过他们动情的讲述,让观众感受到了蜀地盛名背后的传奇,网友们纷纷感慨:“天府之韵,意蕴无穷!”被誉为“世界近代石油钻井之父”的中国古代黑科技
△制盐画像砖
从战国巴蜀人用“井”连接地下的宝藏开始,中国开采盐井已经有2200多年历史,从我国第一口盐井“广都盐井”到开创机械钻井先河的“卓筒井”,从第一口超千米的深井“燊海井”再到中国海上首个高温高压气田“东方1-1-14井”,在越挖越深的路上,中国人不断更新着自己的钻井技术。以李中、罗鸣为代表的中国海洋工程建设者们也在用自己的坚韧和突破,与海共舞,极限钻井,创造着新时代能源探索的奇迹。一块制盐画像砖,展现了四川盐井人非凡的创造力,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巴适生活。节目中所展现的地心探险,让我们感慨于古人的奇思妙想、匠心所得,让我们亲切的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学技术。这份感动,如同文明之路上的灯塔,照耀我们走过漫漫长夜,也将继续成为当代国人科技复兴的精神动力。
“世界最长的史诗《格萨尔》”
△格萨尔唐卡
节目中,据中国格萨尔研究第一人降边嘉措介绍:“《格萨尔》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史诗!从目前收集整理的情况来看,《格萨尔》就已经有300多部,100多万诗行,翻译成汉语,大约2000万字。相当于5部《摩珂婆罗多》,50部《荷马史诗》。”这部东方版史诗再次点燃了观众的热情与民族自豪感,因为他不仅仅塑造了三千多个有名有姓、有血有肉的角色,描绘了英雄格萨尔的壮阔一生,而且成为世界上所有史诗巨著中唯一“活着的史诗”,至今仍有上百位民间艺人,在中国的西藏、内蒙古、青海等地区传唱着他的故事。从扎巴老人到斯塔多吉,一代又一代的“仲肯艺人”与格萨尔研究者,用独特的形式传承着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英雄史诗,传递着这部堪称民族百科全书式伟大著作的历史余温。
“即将迎来建校2160周年的石室中学”
本期节目中,观众们看到了七十八岁的退休教师朱泽荪动情的讲述了史上“最强学校”石室中学的2160年校史,从石室精舍、益州州学、成都府学,到石室中学。经过了蜀汉,直到今天。时代在变,读书声却从未中断。文脉相传,人才辈出。 无论是古代的司马相如、扬雄、陈寿,近代郭沫若、李劼人、王光祈、周太玄等名家,还是中国原子分子物理研究奠基人苟清泉、中国固体和磁学理论开拓者李荫远、中国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总工程师钟山等当代杰出人物,都是出自这所千年名校。昔日文翁石室的学子们朝夕诵读于蜀石经之畔,充分印证了蜀学何以闻名天下的渊源。而后蜀残石经,前后刻了近两百年,最后集结了儒家十三经,奠定了后世儒家经典格局。我们可以自豪的说,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传承数千年不曾中断的文明,而文翁石室就是这文明传承中一支不曾熄灭的香火。
红星新闻记者 谢礼恒 图片由央视节目组提供
编辑 刘宇鹏
版权所有:地藏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