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及其思想渊源
道坚法师
破山的一生是坎坷不平的,尤其是少年时期父母双亡,在丧亲之痛与家庭的双重压力下,破山渐渐生起无常厌世的情结,经过一番内心的苦苦挣扎后,他毅然选择了出家弘法之路。下面将介绍破山在家与出家生活对他高尚人格的养成,以及他开法东塔、弘法巴蜀的艰苦历程。
(一)破山海明族源考
破山(1597-1666),号海明。俗姓蹇,祖籍渝城(今重庆市),父名宏(弘),母名徐氏。丈雪通醉《破山年谱》与莲月道正《破山行状》记载破山的出生地有“蜀北果州之大竹”与“四川顺庆府大竹县”的差异,其实这两种称谓没有实质性的区别。果州为唐高祖武德四年(621)置,因四川南充西北的果山而得名。几经兴替,南宋宝庆三年(1227)升为顺庆府。唐代的果州与南宋的顺庆府辖地建制虽然不同,但顺庆府的大竹与果州的大竹却没有区别。《破山年谱》载他“本渝州忠定公后裔” ,巴县刘道开的《破山和尚塔铭》也称破山为“元勋奕叶,相传蹇忠定之裔孙”。蹇忠定公即明朝的重臣蹇义,《明史·蹇义传》云:
蹇义,字宜之,巴人,初名瑢。洪武十八年(1385)进士。授中书舍人,奏事称旨。帝问:“汝蹇叔后乎?”瑢顿首不敢对。帝嘉其诚笃,为更名义,手书赐之。满三载当迁,特命满九载,曰:“朕且用义。”由是朝夕侍左右,小心敬慎,未尝忤色。惠帝既即位,推太祖意,超擢吏部右侍郎。
进士出身的蹇义,原名蹇瑢,授中书舍人,为朝廷负责缮写文告、命令等事务,深得朱元璋的赏识。以蹇瑢不肯冒认战国名士蹇叔为宗祖的诚实表现,赐名蹇义,特受近臣,备加宠幸。明惠帝朱允炆即位,升蹇义为吏部右侍郎,即吏部副长官,属正二品官员,参与全国官吏的任免等重要职务。
永乐元年(1403),燕王朱棣取代明惠帝称王,蹇义在数月间由右侍郎升为左侍郎,再委以六部尚书的重任。蹇义一生除永乐二十年(1422)因“太子曲宥吕震婿主事张鹤朝参失仪,罪义不匡正”而下狱外,几乎都受到朝廷的重用。如明仁宗朱高炽封蹇义为少保,赐冠服、象笏、玉带,兼食二禄。后来又进为少师,赐银章一枚,并以印文“绳愆纠缪”四字相赐;明宣宗朱瞻基也赐蹇义银章一枚,并在文明门内为他修建了华丽的府第,以示表彰;明英宗时,蹇义因病卧床不起,明英宗马上派遣太医到府上为他治病,并请他留下遗言。蹇义死时七十三岁,明英宗赠太师封号,谥忠定公。据《明史·艺文二》载,蹇义曾修撰《仁宗实录》十卷、《宝训》六卷。
蹇义之子蹇英,“有诗名,以廕为尚宝司丞,历官太常少卿”。(《蹇义传》,见《明史》卷一百四十九)其孙蹇霆为“成化乙未进士,由侍御出为宪佥”。这时的蹇家已是名门望族,在重庆有“蹇半城”之称。据《重庆市市中区志》:“重庆市中区天官街、蹇家桥、蹇家巷都以蹇义的官名或姓氏命名的。”
破山的父亲蹇宏(弘)为蹇霆之后,至于家道因何中落?何时由重庆城迁徙大竹?均因史料不足而难以考证。
(二)破山海明的在家生活考察(1597—1615)
据破山《自述行实》载,破山“命赋丁酉年正月二十一日午时生”,《破山年谱》称他生于“明万历二十五年丁酉”,即破山生日为万历二十五年(1597)农历正月二十一日午时。其父蹇宏(弘),母徐氏。家有长兄,排行第二。其父为他取名“栋宇”,即希望他成为经天纬地、支撑宇宙的栋梁之才。
破山出生地为大竹县,原名“竹阳”,因其地多产大竹为名。此县最早置于唐久视元年(700),到宝历中(825~827)废,后复置。北宋景祐三年(1036)年废县为大竹镇,到了南宋绍兴二年(1132)恢复原来的设置。其先属果州,后为顺庆府辖区。
《破山年谱》说破山四岁时“形貌端正,七处平满,只是终日不语”,从双桂堂保存的破山画像观察,这个形容是非常恰当的。据说破山七岁还不能讲话,显然天性奇异而晚熟,嘉兴藏本《破山和尚塔铭》中,巴县刘道开也说他“生含异质,幼挺奇标”,丈雪醉所撰的《破山行状》也说他“舒毫挺秀,天资过人” ,显然破山秉赋异常,为大家所公认。有一天,他听到隔壁的佛教居士在家里诵《金刚经》,到“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时,竟开口跟随念诵起来。本来以为是哑巴的孩子,倒是听到《金刚经》而开口说话,就有点不可思议了。后来甚至传说破山是昭觉圆悟克勤禅师的转世,当然有可能是弟子们为了表达对破山禅师的思念之情,及永恒怀念这位伟大而崇高的精神领袖所作的溢美之词。
破山八岁时,象其他少年子弟一样,被送入乡校接受传统蒙学教育。在学校里,这位资质愚钝而秉性异常的孩子,令父母操尽了心,老师教他临摹书法(即描红),他却交出一篇写满“上”字的作业,令先生大为光火。虽严加训导,破山却是屡教不改。
破山生平第一次接触到佛教,是在十岁的时候。一次,破山看到一个举止安详而仪态端庄的僧人,只见这位仪表非凡的法师徐步而行,袈裟飞扬,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美好而崇高的印象。他虽然不懂得深奥的佛理,但眼前的僧人仪表令他倾倒。至此,他便留心佛教文化,甚至生起了以出家人为处世典范的信心。
当时广大农村地区流行童婚陋习,年仅十三岁的破山也不例外,在父母的操办下,依当地的风俗习惯举行了成婚礼。巴县刘道开在《破山和尚塔铭》中说:“(师)生含明睿,质挺奇标,亦聚妻而生子,同耶输与罗睺。” 蹇宏期待儿子早日成家立业,继承祖辈香火,破山却“人情世事,略不经心”,令父母深感不安。就在他婚后的第二年,父母竟在无情的饥荒岁月里相继去逝,这对年轻的破山来说,打击是非常严重的。生活的艰辛及丧亲的阵痛,令他倍感人生的无常与凄苦,才满十八岁的破山,即“时常婴病,自觉世间俱属无常幻境”。为了排遣心中的不快,他远涉名山大川,作逍遥游。在游历的过程中,他见到寺宇巍峨,梵刹庄严,使他想起了幼年所遇到的僧人形象,历历在目,出尘之念油然而生。破山在《自述行实》中说:
见壁间有誌公禅师劝世歌,予读至“身世皆空”处,不觉堕泪如雨,将从前恩爱等事,一时冰解。至夜获一梦,如四山相逼,中间只有一路,有一僧对予诵偈云:欲脱娑婆出苦緾,急欲精进莫贪眠,声声只把弥陀念,自有莲花托上天。诵毕不见,山僧当夜醒来,自此一心念佛,志愿出家。(《破山语录》卷二十一)
为了宣扬佛教苦空无常的理念,一般寺院把传为南朝梁代宝誌禅师所著《劝世歌》等通俗读物张贴壁间。破山看到“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等感悟尘世无常的诗歌,才明白生平贪恋之物,只如梦幻一场。曾心仪于僧像的破山在获得僧人的梦中启示后,心中生起融融暖流,出家之心倍切。
破山产生出家念头后,更是不经世事,游历佛寺古刹,甚至不顾兄长的反对,将妻子安置完毕,竟出家去了。他“闻姜家庵大持和尚,精严戒律,高志有德,慕礼为师”。(《自述行实》)破山抛却尘念,依大竹县姜家庵的大持律师出家了。
《破山年谱》中记载破山出家时景象:
持视师志气轩昴,英资出类,命名海明,号旭东,如日轮东升,照天照地之意。(《破山年谱》)
大持律师见破山慧根深厚,是可造就的人才,便为他取名海明,号旭东,意思是像东方的初日一般冉冉升起,照鉴天地万物,以此寄托他将佛法的度世精神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地方。因大持律师德高年迈,体力不支,难以教化新进学僧,就指派本寺的容光长老为剃度师。这时的破山刚满十九岁。
版权所有:地藏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