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下午好!今天在此与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我们如何成功、如何修身、如何在漫漫人生路上保持内心的快乐”。
今天的讲座,核心便是两句箴言。
第一句话是“当你帮助别人,得到他想要的;你也必将得到一切你想要的。”这句话启示我们,在这世上做任何事,都要学会付出;当你付出时,才能够得到无尽的回报。按照一般的逻辑,当你的名、利、成功与事业,累加起来愈多,你就愈是成功。然而按照佛家的思想,却并非如此。我们认为,当你内心对物欲的追求仅为零时,你所产生的力量反而会呈倍数增加。这就是舍得的奥秘,看上去分明是牺牲与舍去,而实际上却能够收获内心最大的欢欣。
正如大海潮汐涨落的过程。如果说,今天海上日间翻涌的风浪是你对他人无所保留的付出,那么夜间令人无限欢欣的至静则是你无尽的福报。退潮的海、宁静的海,看上去似乎什么也不曾得到。然而这看似为零的追求,却孕育着更大的潜能。它在夜间静静吸纳天地的灵气,享受月色清明的赐予,而这凝神的静气却能够形成明日更盛的潮水,带来无尽的宝藏。直到有一日,你会惊奇地发现,你在付出时,他人与自我的利益、追求,竟然能够合二为一。这种退守于安宁的心境,才是一种真正自我激发的力量,是由更高层次的自我认同、强烈的使命感而产生的极大激情。“得道者多助,失道则寡助”,而这“道”本身就应是包涵有对他者的给予和付出的。
所以请记住这句话:“当你帮助别人,得到他想要的;你也必将得到一切你想要的。”
这句话出自于美国总统华盛顿之口,美国的整个历史也正是按照这句话衍生而来的。关于这句箴言,还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当韩国的某位总统当选时,国内一著名企业想赠予他一份珍贵而意义深远的礼物。他们甚至组织了一个团队,专门研究该送何物最为得当。该企业委托英国一个著名的研究所,寻找最为珍贵的礼物。研究所的学者们极目世界上各位伟大的总统,最后把目光投向了美国的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该研究所认为,华盛顿是历史上最出色的总统。随后,他们为自己的研究结果寻找根源:为何华盛顿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总统呢?学者们将他的成功归因于一个小小的故事。传说,在华盛顿七八岁时,他很想要吃苹果。于是他自己在后院种下了一棵苹果树。他的父亲告诉他:“如果,你想要让你的果树长得更茂盛,结出的果实更香甜,你就应当将它种在有阳光的地方,而且要经常给它浇水施肥。”更重要的是,他的父亲以这棵树为例,教给了他这句誉满全球的箴言:“当你帮助别人,得到他想要的;你也必将得到一切你想要的。”美国正是以这句话作为其权衡国民人权、人性的标准,可见它的影响实在非同一般。现在让我们一同把这句话高声诵读一次吧:“当你帮助别人,得到他想要的;你也必将得到一切你想要的。”后来,韩国的企业正是把这句话作为礼物送给了新任的总统,而总统也正是以这句话为依托,渗入到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最终使得韩国经济获得长足发展。
而当我见到这句话时,也第一时间被它所触动,故而将它记录下来,贴在汽车的方向盘、手机屏幕及电脑屏幕上,每天看它,反复参省。为什么我要将这句话珍存而且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呢?你们或许会觉得这话微不足道,但请相信,这话能够给人极大的心灵能量。
两年前,我在给安利公司上课时,也曾告诉他们:“当你愿意不断将爱奉献给他人时,他人才会愿意将无穷的爱回馈于你。”如果我们总是为了一己得失、私利与欲望,而同他人交往,那么别人怎会愿意与你交往呢?你们细心观察便会发现,你们身边的成功人士以及受人尊重的人,他们都很有奉献精神,总是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的。但当许多人刚开始创业时,总是想以一分的付出得到十分的收获,实现所谓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他们总想从质量、人工、产品各方面不断地减低成本,以至于客户所拿到的产品并不能让他们满意。那么请问,这样客户会来与你合作几次呢?一次、两次或者三次,我想总是屈指可数。实际这是一个很基本的道理,但是人受到自身的局限,往往解读不透它。你们可以回顾历史,仔细想想每一位青史留名的圣贤、伟人,他们所拥有的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也即是奉献。他们为国家、为民族、为时代做出了贡献,所以人民才能够记住他们,历史也才能够铭记他们。
你们更可以对世界五百强的企业做一个观照,除了那些国家控股的企业之外,其它的私营企业之所以能够跻身五百强,无不是依靠它的魅力、产品、口碑而建树起来的。如果你在朋友中、你的企业在产业中一直无法受到认可,你有没有从自身寻找过原因呢?如果不懂得反思,那么往往会让很多事情在不明就里之中失败而抱憾终身。
想想沃尔玛吧,它为人们创造了一个舒适的购物环境,提供了优良的货品保障,它将全世界性价比最高的货品汇集起来,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正是由于它用心在产业中为人类做出应有的奉献,它才获得了今日的成功与巨大的声誉。
那么我们也应当回头想想,我们所做的产品是否也给人们带来了这样的方便呢?是否也能够切实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呢?如果真的也是如此,问心无愧,那么相信我们的企业也会成为业内的翘楚。相反,如果一味地为自身谋利益,做不到为他人奉献的话,那么终将危害到自身的生存。这就是事物存在的基本规律。因为这个世界是共情的世界,万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甚至环环相扣,利己和利他之间不应当存在过于鲜明的分野。就如同我与一个朋友交往,总希望把他所有的钱都装进自己的口袋;与他人合作,总希望他人亏本倒闭,自己获得巨大的利润,这怎么可能办到呢?
我有一个朋友,在宁波经商本来非常成功,甚至买下了那里的整栋大厦。但由于一念之差,对他朋友炒股得来的七千多万起了贪念,要据为己有。后来他的朋友就通过种种手段,冻结了他在银行的所有资金,最后使他损失了几十个亿,现在企业运营举步维艰。这就好比是我们去游泳:当我们把水往中间拨的时候,水就会往两边流去;然而当我们向两边拨水时,水反而向中间聚拢。这就是关于他人与自我相处之道的形象比喻。当我们把爱大量奉献给他人时,实际上得到最多的不是别人,恰恰是我们自己。你们还觉得荒谬吗?如果你开了一家店铺,处处为客户着想,为他的消费需求考虑,就会发现你的店铺会有越来越多的稳定客源。以心为基础的口口相传,要比虚假的大幅广告可靠得多。销售的最高境界并不是不断地把物品卖给别人,而是让每一个客户成为你的销售者。所以,最重要的仍然是奉献。
这就是“当你帮助别人,得到他想要的;你也必将得到一切你想要的。”希望你们把这句话记录下来,日日诵读、参悟,融于实践,你就将发现你所做的一切事情都会越来越顺利。在家庭中,如果你和自己的父母、子女、伴侣关系不好,也是因为你总是自私,总是从自己的角度思考,总是关注自己的喜怒哀乐,总是希望他人服从于你,这样就会使得关系越来越紧张。如果你试着从他人的立场、角度来进行思考,人际关系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当我们每个人都退一步,保持一点距离,学会理解他人、赞美他人时,关系就会很和谐。
有这样一个故事,冬天的时候有两只刺猬,因为太冷,想相依取暖。但是因为它们的身上全是刺,靠得太近会被对方刺伤,离得太远又达不到取暖的效果,那么它们怎么办呢?它们就会寻找一个最适合的“距离”。这个距离利人利己,是审美的,同时也是实用的。如果你在人际交往之中能够保持这个合理的距离,那么相信你会达到完美的和谐。
又像大海上有两艘船相撞,如果是两艘空船,就相安无事;如果一船有人,一船无人,也无事,因为没有争执的对象;但是如果恰巧两船都有人,那么势必是一场大吵。因为谁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是对方不慎撞到了自己。在生活中也是这样,如果你想快乐,唯一的方法就是让自己变成空船。让任何“有”到你身边变成“无”,任何“丑”到你身边变成“美”。这就是俗话所说的“宰相肚里好撑船”。当他的胸量大到想大海一样可以任意行驶时,才可以包容一切,宽宥一切。反之,如果他人稍有不好,我们便不能容忍,就会觉得难受。所以高度决定智慧,奉献决定人生。
如果我们站在此地,只能看到如此之高度,领略如此之风物;但是如果我们站到屋顶上会怎样呢?在飞机上看到的会怎样呢?在太空上看到的又会怎样呢?在这也就是庄子所说的“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了。大的智慧需要心灵的高度,在下的,是不能够知道的。假想你在太空看到的情境,你还会看到你自己吗?你还会认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是权衡一切、判断一切的万物之灵吗?恐怕那时你所看到的地球,也只是沧海之一粟吧。
所以,也请大家谨记这样的思维方式,随时审问自己的内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在哪里?要往哪里去?”不妨常问自己,我是谁?我有多少能力?能做多少事情?我的企业处于怎样的处境?在这时代中我在哪里?在家庭中我是什么角色?在朋友眼中我又是怎样的形容呢?虽说“我是谁”是佛教禅宗对弟子心灵的启发,但是我发现,它适用于每一个人:如果你是父母,如何教育子女?如果你是孩子,如何长养父母?
如果不清楚自己是谁,那么你既容易狂妄,也容易自卑,更容易迷失自己,找不到来去的路。所以应该常问自己:我是谁?从哪里来?在哪里?往哪里去?
就像今天你坐在这里听课,是想要明白一些知识,获得一些启示;那么就不应该心游在外,就应当凝神专注自己当下所作的事情。如果不能够明白自己,时间就会在无形中浪费。在这几年,我逐渐感受到,人生最重要的不是财富,而是时间。时间如水流逝,一刻也不得停歇。它流动、不永恒,因而格外珍贵。但是,我们往往又会在各种场合浪费各种时间。所以,在我们的人生中,所谓不成功也就是把最珍贵的东西浪费掉,那就是时间。如果我们的精神和毅力不能够坚持到最后,我们就会成为芸芸众生,一生碌碌营求而无所了悟。我们为什么有那么多不幸、苦恼、忧虑、担心?就是因为不知道我是谁,更不明白自己能做什么,在懵懂与无知中蹉跎一生,甚至临终之时也不会明白自己一生的所为。许多人终其一生,浑浑噩噩,就是因为他不去思考自己是谁。这样的人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更没有未来。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时时思考。
每个人都想形成自己的人生规划,有目标去奋斗,然而如果你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你怎么会知道自己要什么?该往哪里去呢?国外的许多商业经理会注目于理解别人,然后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位置。这与《孙子兵法》所谈到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内涵是一致的。如果敌人比你强大,你怎样去保存自己的实力呢?如果你有自己的优势,又该怎样去战胜敌人呢?这都以了解自己、了解敌人为基础。如果在市场中,我们对于别人所做的事情一头雾水,那么纵然你现在获得财富,这财富也不会是持久的。因为这个世界一直在变,市场在变,当一切如水流动,而你闭门造车出门合辙,一味地固守自己陈旧的理念,那么终会被淘汰。
如果你是企业的掌舵人,我建议你去看看世博会。为什么呢?因为你必须了解世界未来科技的发展。正如我在《2050年》一书中所看到的,人类的科技将在未来发生不可预估的变化,而你必须对未来的发展大势有所思考。
了解自我、了解他人、了解世界,最终仍然还是要注目于“奉献”。尝试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为了他人积极奉献自己的人生。
我有一个朋友的孩子在上海读书,原本身体很弱,几乎要休学。我告诉他说,你在学校里,要想办法当上学生会主席,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身边的人。在两年的时间内,他果然当上了主席,不但自己的身体好了起来,而且成为了他们学校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奉献的力量是巨大的,被需要的力量也是巨大的。当你是为了别人而活的时候,当有许多人需要你时,你的人生才真正地具有了价值。不要以为帮助别人就会失去了自己的时间,失去了许多寻找快乐的机会,实际上,当你帮助别人时,受益最多的便是你自己,最快乐的也是你自己。
所以我今天一再与大家分享关于奉献的箴言:“当你帮助别人,得到他想要的;你也必将得到一切你想要的。”
接下来,我要与大家分享今天的第二句话:“一个有使命感的生命,是人类最伟大的作品。”这句话出自于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蒙田。让我们一起把这句话念诵两遍。
如果一个人活着,他有目标,有愿景,有伟大的使命感,那么他的一生必然是辉煌的。周恩来总理讲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便是伟大的使命感。当我们做企业时,如果能够想到我的企业实际上是整个社会的一粒螺丝钉;那么你还会为了工人的流失而感到苦恼吗?还会为了利润的淡薄而忧虑吗?还会为了自己暂时的所得而沾沾自喜吗?想必是不会的。
你应当要想到自己的存在是整个社会运转的一个点,是全局中的一粒棋。你应当要有这样的胸怀、气度、感知,应当要有这样的使命感。什么是“使命”呢?你应当要想到,所谓使命,是要将自己的命都“使”掉。这样所产生的力量才是无穷的。
日本的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最近出版了《活法》一书,他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Kyocera),52岁创办第二电电(原名DDI,现名KDDI,目前在日本为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讯公司),这两家公司又都在他的有生之年进入世界500强。他坚持以下几个理念:厚德、正念、利他与坚持。他建议领导者的选拔标准是德要高于才,也就是居人上者,人格第一,勇气第二,能力第三。如果大家希望自己在未来的人生能按自己的愿望活着,能达到自己理想的状态,就请时刻记住稻盛和夫的这几个字吧。
各位看过《康熙大帝》吗?他刚登基时,曾经将他所要完成的宏愿写下来,日日参看,最后在他身上形成了巨大的能量,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心愿。我今天所说的话,大家可能在无数的场合听到过很多次,但为什么许多人至今还在原地踏步、没能产生力量呢?
今天我引用稻盛和夫的话,并非是要卖弄学问,而是因为这些话真正触动我的心灵,于是我记录下来,日日参省与践行它。在稻盛和夫看来,管理企业无疑是简单的,仅仅就是小时候母亲对我们说做人要有德行,用德行去管理你的企业,尽量地利益他人、奉献自己,然后即是坚持、坚持、再坚持。
我们学习了许多的理论,但是如果没有切身的实践,一切的理论都只是空谈。
正如同我国古代《中庸》一书中所提到的“学问思辨行”,从学习到实践的过程不就是如此的简单吗?管理企业的过程不也是如此吗?学习他人,追问其成功的要旨,思考它的精髓,辨识它、理解它、消化它,最终化为自己的实践。听上去非常的简单。但是为什么许多人就是做不到呢?其实,最关键的就是——行动。很多时候,都不是“不能”,而是“不为”罢了。怎样区别“不能”与“不为”呢?正像老子告诉我们的:“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 ‘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 非不能也。”(《孟子·梁惠王上》)。
所以我们要把自己的行动与自己的使命结合起来,以使命为纲领,将自己所懂得的道理付诸于行动。只要使命确定了,就应该按照使命,坚持做下去。
我以前在普陀山佛学院教书时,一个年长的老师父圆寂以后,人们一起描述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最后发现,他所做的事情,归结起来,可能只有四到五件。这时候我深有感触,我想,人生那么短暂,我的一生不一定能做那么多事情,可能一生只是完成一件事,人生就不算白走一遭。
现在有许多企业,今天做超市,明天做房产,后天做美容,什么赚钱就去做什么,结果呢?往往一事无成。
因此,我想告诉各位,一个有使命感的生命,他的人生理想是清晰的,他的人生信仰是坚定的,他不会随波逐流,无端地改变自己的心志。
最后,我想说解十六个字:“打开心量,放下自我,活在当下,奉献真爱。”这是我自己的座右铭,与在座各位分享。这几年来,我们在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电信、中国银行、王老吉、华立集团、奥康集团讲过许多课,这就是我这个特别的出家人所一直做的事情。今天在这里讲课,也是因为我对一些问题有自己的感受,而“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所以我愿意与大家一同分享。
而这十六个字就是我自己对自己的总结,也是我未来修炼还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先说“打开心量”。当我们的心量很狭小时,即使今天出现了一件很小的事,我们也为为之难过、为之忧愁、为之起恨。就是因为你不断地放大今天所发生的事情,以至于觉得这事情无限大,无限重要,结果度日如年。而正确的做法呢?我们应当不断地把今天所发生的事情缩小。试想,如果你的一生可以活八十岁,那么今天所发生的事情在你的一生中又算得了什么呢?简直是不值一提的。那么为什么我们要不断地放大它,因为一件事,而不再去想过去,不再去想未来呢?为什么我们要为了一件事而与自己的亲人、至交发火呢?不就是因为人生的心量不够开阔吗?所以,我希望大家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把自己的心量修得如同“虚空”一般开阔,那么你的人生必是快乐的、辉煌的。
再说“放下自我”。认为什么不快乐呢?就是因为我们总是考虑自己的利益和得失。当我们总是在考虑自己时,许多的行为就会受到限制。正如同是将被关在斗室之中苍蝇,它飞不出四围的墙壁,因而打乱了自己的步伐,它不再能够寻找到生命的缝隙。而人呢,如果不放下自我,也就是给自己设置了很厚重的心墙,让自己处处受限。我们应当记住,帮助别人、利益他人,得到最多的会是你自己。反之,一味着眼于一己私利,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的。今天在座的各位,如果大家都能够力所能及地帮助周围的人,你周围的人将会喜欢与你相处,最后反而可能成为他们的领袖,未来的人生更可能达到理想的状态。所以,尽量用真爱去帮助别人,不要把自己的“利”字看得太重。
第三句“活在当下”。正如今天大家前来听课,如果你今天来到这里听课,心却不在这里,你就会感到十分痛苦,没有一点收获。你会一味地抱怨、一味地排斥,认为一切都是味同嚼蜡。当下是人生中最特殊的时刻,当你揽镜自照,当下的自己永远比下一刻的自己要年轻、要美丽,这就是当下的奇迹、时间的奇迹。它是过去与未来的转折,你要明白从哪里来,要明白到到哪里去,更重要的是明白你在哪里。从前我们在企业讲课,会要求企业的员工每五个人分为一组,每组推选出组长。这个时候,我们就会看到,有的员工在积极地争取,而有的则抱胸坐在一旁,一语不发。作为领导者应该明白,那些不能够积极融入当下的人,他们在做事的积极性上必不会很强,你交给他十分,他可能只会完成三分。活在当下,这是对于生活态度的基本考量。在人生的道路上,学会激发自己的能量,是十分重要的。
最后,就是“奉献真爱”。我们要把自己的阳光、能量、包容、真爱不断地奉献出去,奉献的越多,人生就越辉煌。自不待言,这就是人生的至理。我一直坚持这样做,所以能够在三年之内完成四千万的工程。之所以能被邀请到各个企业、大学去进行分享,也是因为我们的这一理念得到了认同。我们的禅修班也因为这种理念,倍受欢迎。
今天的分享很简单,但是我认为,有缘一面就足够了,无论是今天所说的任何一句话,甚至两个字,如果能够坚持运用到生活当中,相信你的生活就会有很大的改变。但是记得时时审问自己:我做了多少?生活中要有改变不是靠别人,就是依靠自己。如果你们真的认同我的观点,你们就请从身边做起,今晚离席时,请把身边的垃圾都带走。
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地藏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