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佛教不了解的人,有人会很奇怪,怎么到了寺院,大家都同一个姓,姓“释”呢?比如大家熟悉的少林寺方丈释永兴等等。
其实,中国的历史上僧人并不是姓“释。”佛教从汉朝时从外国传入初期,有不少的外来的僧人,如翻译《四十二章经》的竺法兰,东晋时与道安法师共同研究禅观的竺法济等等。后来,随着中国对佛教的认识逐渐深入,又曾以“佛、法、僧”三字取为僧人的姓氏。如翻译《四分律》的佛陀耶舍,翻译《中阿含》、《增一阿含》的昙(取法的梵音)摩难提,南朝梁时译经的僧伽婆罗等。
东晋时期,被中国佛教界称为“佛教中国化第一人”的道安发现出家人的姓氏太过混乱,对佛教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麻烦与混乱一,所以就倡导:“佛以释迦为氏,今为佛子者,宜从佛之氏,即姓释。”但当时佛教界对此仍有些异议。后来,佛教的《增一阿含经》被翻译到中国后,经中在二十一品有记载:“四大河入海,亦无本名字,但名为海,此亦如是。有四姓,云何为四?刹利、婆罗门、长者、居士种。于如来所剃除发,三法衣,出家学道,无复本性,但言沙门释迦弟子。……是故诸比丘,诸有四姓剃除须发,以信坚固出家学道者,彼当灭本名字,自称释迦弟子。”中国佛教界才逐步认同。慢慢地,所有的僧人都以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第一个字,“释”作为僧人的姓。
在今天,中国的僧人虽都以“释”为姓,但是还存在一个问题
版权所有:地藏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