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佛陀与其五百位大比丘弟子,一起住在毘舍离的獼猴林中。当时,有一位名叫师子的大将军前往拜见佛陀。将军见到佛陀,便五体投地顶礼佛足,然后恭敬的坐在一旁。佛陀问师子大将军:「师子!你平日仍然持续布施吗?」
师子大将军回答:「是的,世尊!我还是常在四城门外及城内各处布施,让众生无有匱乏。需要饮食的人就布施饮食,另外还有衣服、香花、车马、坐具,只要对方有需求,就提供给他们。」
佛陀赞叹师子将军:「你能如此勤於惠施,心中不怀悭吝,非常难能可贵。若能保持随时惠施的善行,便能获得五大功德:第一,名闻四海,受到大众的称誉:『某村落有一位施主,常恭敬供养沙门、婆罗门所需,让他们无有匱乏。』这就是施主所获得的第一种布施功德。」
「其次,檀越施主若至沙门、剎帝利、婆罗门、长者众中,都不会感到畏怯,能够处众无畏,犹如万兽之王狮子处於鹿群当中,无有畏惧和困难。这就是施主所获得第二种布施的功德。」
「再者,檀越施主因布施而受众人敬仰,每一位遇见他的人都心生欢喜,如子见父,恭敬瞻仰而不厌倦。这就是施主所获得第三种布施之功德
。」「第四,檀越施主命终之后,将投生天上或人间二善道。如果投生到天上,则为诸天人所敬重;如果出生在人间,必是令人尊敬的显贵者。这就是施主所获得第四种布施之功德。」
「最后,这位施主的智慧必超越众人,如果发心出家修行,现世即能断尽一切烦恼,不再轮回生死。这就是施主所获得第五种布施之功德。只要是发欢喜心恆常布施,必定获此五种布施功德。」
接著,佛陀以偈语开示大众:「心常喜惠施,功德具足成,在众无疑难,亦复无所畏。智者当惠施,初无变悔心,在三十三天,玉女而围遶。」并提示:「檀越施主投生到人间或天上后,若能出家学道、精进修行,便能现身漏尽烦恼,证得涅槃。」
佛陀继而开示一偈:「施为后世粮,要至究竟处,善神常将护,亦复致欢喜。」并进一步为师子大将军开示:「如果行布施善行之时,常怀欢悦,意志坚定,便能具足诸善功德,得清净三昧,并清楚明白这个真理。什麼是清楚明白这个真理呢?就是清楚明白苦的来源、苦的终了,以及如何离苦得乐。所以应当时时刻刻精进努力,修种种布施善行,若能如此实践,定能随心满愿,证得阿罗汉果及缘觉圣果。师子大将军!你当如是践履。」
师子大将军听闻佛陀所开示的布施五大功德,心生欢喜,发愿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四·善聚品第三十二》
省思:
布施是一种「众生欢喜,诸佛欢喜」的利他发心。以他人为考量,捨去自己的身命财,乃至法的布施。在捨的当下,不仅能去除悭贪的习气,亦能帮助他人摆脱困境,自己也能因无我的清净心而得到欢喜自在。 修布施波罗蜜的行者,还要进一步了达「三轮体空」的道理──没有布施的人、布施的物和受施的人。虽行布施,而不执著布施之相,心始终安住在不动、清楚明白的觉性当中;种种布施中,心不生执著,便能成就「摩诃般若波罗蜜」最清净的菩萨愿行。
版权所有:地藏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