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的第一步,就是学会放生。不杀生,不欺生。
——题记
人生在这个浑浊的世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或环境导致,肯定会做些错事,做些违背自我良心的事。这个不是重点,重点是在我们做错后,如何应对,如何弥补或忏悔?用佛家的话说,这叫消除今生的业障。
意识当中的业障:
比如,你只要做过一些坏事,一般都能记住,不会忘记。人家害你,你不会忘。同样你害人家,你也不会轻易忘。这些事会进入到了你的意识,在你的潜意识中,你过去所造的业,让你必须轮回。而根性不受轮回,这个所谓的根性就是每个人潜在的佛性。
有了佛性,就可以做到去除意识中的业障,不看,不听,不讲,不做,没有任何事发生,也就无苦无乐。发现佛性好比淘金,首先要把石矿中的杂质用水冲掉,处理干净。然后精炼、淘洗后的金子才会逐渐显现。
何为放下?
佛家一直讲要放下,如何要一直讲呢?因为正确的理解放下,对于我们的人生处世极其重要。所谓的放下指两方面,一个是心里放下,一个是行为上放下。其中前者是重点,因为心灵决定和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心能否放下,跟我们所处的社会中的许多因素有关,比如家庭、事业中的人际关系,比如你当时所处的具体情境,要视情况而定。
与放下相对的就是放不下,为何放不下呢?是因为我们的心有所挂念,有所期待,有所渴求。当把这种扰乱心神的挂念、期待、渴求之意志去除了,也就没有什么放不下的了。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这是我们对人生最精华的诗意总结。人来到这个世界,体验一把,本来无一物,所以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呢?
念经时的用心:
信佛之人大都念经,为何要念经,而不是说经或听经呢?念经就是为了把心里的尘埃洗干净,去除内心的各种俗世杂念,脱离六道轮回,不再造业。念经忏悔的作用是为了修补你犯过的错,洁净你罪恶的心灵。心灵修补好,心就会很洁净,就可以获得性空之境界。如果你性空了,那看什么都会看得很通透,很明白,而且不生烦恼。
用心的专与真的程度,决定了你佛性所能达到的程度。释迦牟尼佛能看到广大众生之疾苦,而且找到行之有效的疗救方法,可见其用心之深,之真。
如何开悟证道?
学佛一定要保有一颗开悟之心,这样才能去印证佛性,摆脱人生当中的劫难,离苦得乐,走向不生不灭之地。
而开悟证道是为了让芸芸众生不受轮回的影响,说的浅显点,就是要把心灵这个窗户擦拭干净。因为人心进入社会后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烂人或烂事,久而久之就生出很多污垢,所以需要擦拭,如果一直很干净,像六祖慧能那样,我们也就没必要这么做了。
如何开证悟道呢?就是要时刻牢记住一点,即悟道的本质是改变过去,要把这种改变或改造落实到行动当中,不迷茫,不造业,不杀生,不做错事恶事,不违反佛教中让人向善的修行准则。总结起来,就是因戒守本,因人施法,因缘而生,因正舍偏,因心归静,因空而行,因果得悟,因悟得智,因意收念,因净得空。性空了,就能开悟证道,自证佛性。
版权所有:地藏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