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讲解网

修习功德

发布时间:2022-10-04 21:22:53作者:地藏经讲解网

  业处篇 第二节、修习功德

  在《清净道论》提到的四十种业处中,最为历代南传上座部佛教长老、禅师们所推崇以及教导的是入出息念。为什么入出息念会受到那么高的推崇呢?因为:

  第一、它是一切菩萨证悟佛果的修行方法。

  当我们的苟答马佛陀还是菩萨的时候,他坐在布德嘎亚(Buddhagayà,菩提伽耶)的菩提树下,专注自己的呼吸,依照入出息念依次证得了初禅、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证得第四禅之后,他再转修观。在初夜时分,菩萨证得了宿住随念智(pubbenivàsànussati-¤à?a),也就是宿命通,能够清晰地了知过去世的种种生死状态。中夜时分,菩萨证得了有情死生智(sattànaü cut?papàta-¤à?a),也就是天眼智(dibbacakkhu-¤à?a),能够见到众生各随其业,依照善或不善的业不断地在善趣、恶道里轮回。

  在后夜时分,菩萨证得了漏尽智(àsavakhaya-¤à?a)。漏尽智也就是如实知见苦圣谛、如实知见苦集圣谛、如实知见苦灭圣谛、如实知见导至苦灭之道圣谛。当他证得漏尽智的同时,也就是入流道智(sotàpatti-magga,须陀洹道智)与入流果智(sotàpanna-phala,须陀洹果智)、一来道智(sakadàgàmi-magga,斯陀含道智)与一来果智(sakadàgàmi-phala,斯陀含果智)、不来道智(anàgàmi- magga,阿那含道智)与不来果智(anàgàmi-phala,阿那含果智)、阿拉汉道智(arahatta-magga,阿罗汉道智)与阿拉汉果智(arahatta-phala,阿罗汉果智)接连地生起,最后证得了与一切知智(sabba¤¤utà-¤à?a)相应的阿拉汉道。自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的菩萨就成了全自觉者。

  因为佛陀本人是修行入出息念证得色界第四禅,然后才转修观,从而证悟圣道、圣果的。不仅我们的苟答马佛陀是这样,过去、未来的一切佛陀也是如此。因此,我们修行入出息念也就是追随佛陀的脚步。

  第二、佛陀经常教导修习入出息念。

  在巴利三藏里面,收录了许多记载佛陀教导入出息念的经文。在《经藏》里面,《长部》的《大念处经》,《中部》的《念处经》、《入出息念经》、《身至念经》等,《相应部》有一篇《入出息相应》,专门教导修习入出息念的方法。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入出息念在佛陀的教导中所占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

  佛陀不仅经常教导弟子们修习入出息念,连他本人也是如此。在这里举一个例子:

  有一次,佛陀跟比库们说:“我想在三个月中独坐,除了一位送食者之外,任何人都不能来访。”

  当佛陀独处三个月出来之后,告诉比库们说:

  “诸比库,假如有异学遍行者这样问:‘贤友,沙门苟答马依何住而多住雨安居呢?’这样问时,诸比库,你们应这样回答那些异学遍行者:‘贤友,世尊依入出息念之定而多住雨安居。”(S.54.11)

  从这里我们知道,就连佛陀也经常住于入出息念禅那,以入出息念为根本业处住于现法乐住。

\

  第三、修习入出息念有很多殊胜之处。

  1、下手容易,所缘简单。

  与其他的禅修业处对比,修习入出息念非常容易,不用另外准备遍相。比如修习不净先要取不净相,取不净相要去找尸体,尸体越腐烂、越难看、越臭、越令人厌恶越好。对于没有禅那的禅修者来说,取不净相有时候会发生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又如修地遍要先做地遍的遍相。修白遍等业处也要做遍相。然而,修入出息念可以免去这些准备工作。为什么呢?

  因为,修习入出息念的所缘只是呼吸。呼吸对于人类来说是与生俱来的。当我们从母胎呱呱落地,一直到这期生命的终结,在这期间都有呼吸。因此,要修入出息念,只须直接去觉知自己的呼吸就行。正念地觉知呼吸就是在禅修。这种禅修方法不用做一些前期准备工作,直接了当。除了睡眠之外,其他的时间随时、随地都可以修习入出息念。此是殊胜处之一。

  2、修习入出息念非常寂静。

  入出息的相很微细,并不像不净相等那么粗。不净相是很粗、很厌恶的,有时候心会排斥、抗拒。三十二身分的相也同样是很粗的,容易厌恶。地遍、水遍、火遍、风遍等的相在刚开始修习的阶段也是很粗的。然而,入出息念的相是很细的。当我们把心念专注在呼吸的时候,就可以感觉到呼吸的轻柔。当然,我们不用注意其轻柔的特性,只是说跟其他所缘相比,入出息更容易让人感受到轻柔性。此是殊胜处之二。

  3、修习入出息念可以迅速消除妄想。

  佛陀在《增支部·美奇亚经》(Meghiyasuttaü)中说:

  ?Asubhà bhàvetabbà ràgassa pahànàya, mettà bhàvetabbà byàpàdassa pahànàya, ànàpànassati bhàvetabbà vitakkupacchedàya, aniccasa¤¤à bhàvetabbà asmimànasamugghàtàya.?

  “要断除贪爱,应修习不净;要断除瞋恚,应修习慈心;要断除寻(杂念),应修习入出息念;要断绝我慢,应修习无常想。”(A.9.1.3)

  在经律中,佛陀也指出修习入出息念的殊胜之处:

  ?Ayampi kho, bhikkhave, ànàpànassatisamàdhi bhàvito bahul?kato santo ceva pato ca asecanako ca sukho ca vihàro uppannuppanne ca pàpake akusale dhamme ?hànaso antaradhàpeti v?pasameti.

  Seyyathàpi, bhikkhave, gimhànaü pacchime màse, uhataü rajojallaü tamenaü mahà akàlamegho ?hànaso antaradhàpeti v?pasameti.?

  “诸比库,修习、多作此入出息念之定,不但寂静、殊胜、不杂、乐住,而且能令再再生起的恶、不善法由此消失、停止。

  诸比库,犹如在热季的最后一个月,非时大雨能立刻使飞扬的尘土由此消失、停止。”(S.54.9; V.1.165)

  修习入出息念就像大雨洗掉漫天飞扬的尘土一般,能够使许多妄想很快地被消除。

  4、修习入出息念能够证得禅那。

  在四十种业处当中,佛随念、四界差别等十种业处只能达到近行定,不能证得禅那;十不净、身至念这十一种业处只能达到初禅;慈、悲、喜三种业处只能证得第三禅,但通过修习入出息念,可以证得色界的第四禅。缅甸帕奥禅林的教学实践也证明,在拥有禅那的禅修者当中,有超过三分之二以上的人是通过修习入出息念证得禅那的。

  所以,修习入出息念有诸多的功德、利益。

  正因如此,所以佛陀在很多经典里都教导这种业处;也正因如此,历代上座部佛教的许多长老、禅师们都喜欢教导和修习入出息念。当我们见到入出息念的这些功德与利益,就应当修习入出息念。

  修习功德脚注部份:

  4 道智有四种:入流道智、一来道智、不来道智和阿拉汉道智。果智也有四种:入流果智、一来果智、不来果智和阿拉汉果智。

  5 入出息念:巴利语ànàpànassati的直译,又作阿那般那念,或讹略为安般念。即保持正念专注于呼吸的修行方法。

  6 菩萨:梵语bodhisattva的简称,巴利语为bodhisatta,直译为觉有情。一个人得到佛陀的授记之后,在漫长的生死轮回当中致力于圆满诸巴拉密,以求成就佛果的有情,称为菩萨。

  7 禅修者要断除一切烦恼,必须次第经过四道与四果的阶段。即使是在极快速的时间内证悟阿拉汉果,其四道与四果也是次第地发生的。因为能够断除烦恼的是道智。菩萨在菩提树下

  证悟无上佛果时也是如此。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地藏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