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性理论是惠能悟道弘法的核心
刘先和
具有中国释迦之称的禅宗六祖惠能,是中国佛学、佛教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他将创立于古印度的佛学,将浩如烟海,博大精深的佛学思想,结合中国人的生性,浓缩咸具有中国特色的佛学思想的禅宗,把文理艰深,教义万千的佛法精炼成“直指人心,见性咸佛”的禅宗教理。禅宗的完善和发展,在全世界整个佛学、佛教史上产生极大的影响,使中国客观上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大佛国。也正是由于惠能在佛学佛教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他一生弘法的语录记载,被世界公认为《坛经》,这在二千五百多年的佛学佛教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真乃绝版。惠能大师无疑是一切末学的榜样,是一切末学参道悟法的明师,特别是作为一个中国人,与惠能大师有同一土地、同一民族、同一生性的殊胜因缘,更应以大师为楷模,深参佛理,透悟佛道,不枉自错过这一机缘。
综观惠能悟道弘法的一生,我以为心性理论是其应缘显示、教化众生的核心,是惠能全部佛学理论的精髓。可以这样说,心性理论是他留给后来众生的佛缘,是留给一切末学之人的一笔价值无量的宝贵财富。笔者正是由一个长久轻蔑佛学佛教的人,数年前缘读《坛经》而步入研读佛学征途。自感由读《坛经》而初明世道,由读《坛经》而初识新的世界,由读《坛经》而初悟生死之根,由读《坛经》而初建人生信力。由此自感与惠能大师的《坛经》有特殊的情缘,又正逢盛世昌明,佛缘火爆,大有应让惠能的心性理论光耀世间,普照众生,以此发展正信的愿力。于是以诚心写成此文,供同修参究。
一、惠能心性理论的形成
惠能心性理论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惠能悟道的过程,心性理论的完整形成,正是惠能由一个不识一宇的猫獠至一个彻底悟道,弘法世间的圣人过程。因此我们有必要细细参学惠能的悟道之途,从中感觉到一点什么。从《坛经》所示,惠能的悟道可以分为三个环节,或者说三个阶段。
一是初悟阶段。惠能是大根器之人。据有关资料介绍,惠能降生后的第二日,有二僧来访,对其父亲说:“府上昨生贵子,可喜可贺,此子将来不同一般,最好取名惠能。”其父问何其故,僧答:“惠者以佛法惠济众生,能者能兴佛事也。”这段资料虽在《坛经》中没有记载,但《坛经》也可作一些佐证。如一般人出家拜师,师总要赐法名,但惠能一名,《坛经》中没有记有赐名一事,可见此资料也有其真实的可能。惠能为大根器之人的根据,《坛经》中多有论述,如“惠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惠能闻什么经,是佛学中传为最广的《金刚经》,一个一宇不识的樵夫,一闻经语便开悟,而我们常人不知闻了此经多少遍,结果我是我,经是经,两不相融,差别是什么?根嚣大小。又如,惠能进见五祖弘忍,五祖赞其“这獦獠根性大利”。学佛之人对根器之理必定要有认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对佛法的诚信程度。根器大小是人生千百年来的佛缘智慧的积累,大根能受大智大法,小根却只能受小智小法,法本无大小,根器有差别。惠能为一代大根器之人,一闻经语,佛光现世,便初悟了人之本性,造就一个伟大的人应缘显世。
二是悟空阶段。惠能初识人之本性以后,便发心札师作佛,因而出家进拜五祖弘忍为师,此时,他已知“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猫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但仍旧对佛法空相没有大彻大悟,这时的米尚未熟。这从他流芳千古的偈语中可以看出,当他听人诵了神秀的偈之后,曾作如是偈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若尘埃。”这偈显然与神秀的四句偈相对。神秀的偈落在“有”宇上,落在相之中,显然未见本性。惠能的偈落在一个“无”字,落在空的境界之中。有人将惠能这首偈称为“得道偈”,我以为是欠确切的,我将此偈视为一首“空字偈”。正因为惠能对空境有如是体验,他在后来弘法启示弟子时,屡屡强调“莫着空”,“若空心静坐,即着无证空”,“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辈人,不可与语,为邪见故。”在佛学界长久有人将惠能的这首偈举得很高,看得很贵重,乃至将他视为惠能的佛法代表,我以为这并非此偈的本意,或许可以说是对这首偈的理解的偏差。
三是体悟自性佛法。当五祖弘忍见“米熟”的机缘巳到,只是“欠筛”,便以半夜会见惠能,五祖以袈裟相遮,不令人见,为惠能密说《金刚经》,当说至“应无所住面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值得强调的是,《坛经》在这里用了一个“大”宇,边在惠能悟道途中的描述是从未有的,此时他的大悟悟到了什么呢?他感官:“一切万法不高自性。”此时的他透悟佛法本性,功德圆满,成就一位肉身菩萨,这有他当时面对祖师口出的圣言为证:“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如果说这五个“何期”之说能称为一首偈的话,这才是惠能真正的悟道大偈。
从惠能悟道的全部过程,我们不难看出,惠能开悟在心上,悟在自性之中。全部悟道的过程正是心性理论的形成过程。从这个过程我们也不难看出,在整个心性理论的形成过程中,惠能的祖师弘忍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正是这种所缘缘的作用,加速了惠能悟道的过程,成就了惠能作为一代宗师的功果。弘忍作为中国禅宗的第五代祖师,在中国佛学佛教史上就是一个通身贯有改革精神的佛学大师,他既得到了印度禅法的真传,又深知印度禅法与中国人的生性有不适应之处,于是首创顿渐两个禅学法门,而重推顿教,以此方便不同根器之人。在《坛经>中记载,他考证弟子是要求,“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而且指出, “见性之人,官下须见。”当他亲见神秀书写的偈语时,直接开示道:“当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无上菩提,须得官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五祖在惠能深悟佛法自性时还曾指出,“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心,即名丈夫、天人师、佛。”弘忍大师的这一系列有关心性的教育,对形成和完善惠能的心性理论是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的,对惠;能的一生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这在惠能的弘法过程中随处可见。如,当印宗法师问惠能,当初;祖师是如何教授佛法的,惠能答:“指授即无,唯论见性。”又如惠能在给韦刺史等人说法时说,“我于忍和尚处,一闻官下便悟,轻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令学道者,轻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
二、惠能心性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是惠能心性理论的基础,也是惠能首悟之理。当惠能还是一位樵夫时,听人诵经,当即心悟,他悟到了什么呢?他悟到的就是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正是由于他有此悟理,当弘忍祖师呵斥其是一位“岭南人,又是猫獠,若为堪作佛。”惠能才能坦然相答:“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猫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也正是由于他悟到了这佛理,当别驾官:“汝亦作偈,其事希有。”他才能严肃指出:“不可轻于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也正是由于他首悟此理,他在后来弘法时开篇之语便是:“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心性理论的这一基石应了释迦牟尼开悟之时的感官:原来众生实平等无异,皆有佛性,能入佛不可思议解脱之境,如今却被愚痴妄想所盖,不见自性真心,恒作种种颠倒执着,以致轮转生死海中,受大苦恼,久不能出,真是可怜可惜!
(二)本性是佛,佛性平等。这是心性理论的重要内容,惠能认为,差别的是形体,是迷悟,人之本性却无差别,本性是什么,本性即佛。惠能在开示弟子之时,鲜明地指出:“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他还一再强调,“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他在大梵寺对韦刺史等人说法时指出,“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他在韦刺史为其设的大会斋上又指出,“佛向性中作,勿向身外求。”惠能在弘法中为了使弟子树立正信,顿悟佛理,十分强调本性是佛,佛性平等的教育,他单刀直入式地将佛学关于度众生、断烦恼、学习佛法,修成佛道都归在自己的自性当中,他指出: “自性自度”才是“是名真度。”击破了一些学佛人长久依靠外力救度,依靠神灵保佑的执着和迷妄。他强调学佛人归依三宝,也就是归依自性,“自性不归,无所依处。”当韦公问其在家如何修行时,惠能直官作偈:“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当惠明追其问,五祖传法时有何密意,惠能答道: “汝若返照,密在汝边。”当僧人法达向其问法时,惠能开示:“只汝自心,更无别佛。”
(三)万法唯性,顿悟在心。这是心性理论的核心内容。惠能在大悟佛道之时就感官:“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他当即对祖师弘忍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是惠能体证宇宙、生命实相的表证。也正是因为惠能透悟本性佛法,他在后来弘法之中,始终以此大智大意大悟之理开示弟子,他指出:“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 “万法在诸人性中。”他还强调,“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这就很明确地阐明,世间一切现象,包括善知识的佛经都是由自性而生,都只是暂时的现象,启迪众生不要把虚妄的现象当成本质、本性。他告诫众生,“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一切烦恼、五蕴、恶魔、三身四智等等都是自性因缘而起,因而他教诲弟子要“无相、无念、无住”。只有如此把握住自己的本心,做到“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如此修行,识自本性,“应用便知一切。一切印一,一即一切。”
(四)不二法门,定慧一体。这也是心性理论关于对佛法表述的主要内容,是智慧之灯。学佛人最大的障碍是执着,是落于边见。惠能大师正是针对这世间的佛障,直接指示:“佛法是不二法门。”彻底打破了世人的偏执,从根本上启发学佛人的心中智慧,解脱世间众生依靠世伺知见去分辨,解说诸种现象的习俗。他在讲解禅定与智慧,禅定与解脱时指出:“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他以此比喻说,“犹如灯光,有灯即光,无灯即暗,灯是光体,光是灯用,名虽有二,体本同二。”他在后来弘法时也由此指出,“佛性非常非无常”,因;而他进一步指出,禅宗产不论禅定解脱”。他强调“定慧等持”。“净心在妄中”。他对那种执着于某种境界修持的人,对那些将佛法看成是二见之偏执的人大声呵斥:“起心着净,却生净妄。”“若言着心,心原是妄。”对那种教人看心观净,不动不起的所谓坐禅法,对那种指诲大众住心观净长坐不卧的教育法,都视为大错。不是真正的佛法教育。
(五)心口相应,表里一致。这是心性理论实践佛法的根本指导占心性理论不仅是佛学理论的精辟表述,还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法门。如何依心性理论去修证佛法呢?心性理论认为不管采取什么形式,都必须做到“心口相应,表里一致。”这是体证佛法的根本指教。惠能指出:“此须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对那些心口不一的学佛人,惠能批评说,“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非吾弟子。”惠能还鲜明地指出,“迷人口说,智者心行。”“迷人口念,当念之时,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行。”惠能告诫弟子,即便是诵经,也须得“口诵心行”。只有口诵心行,才是转经,“口诵心不行,即是被经转。”惠能还以过来人的口吻指示弟子,“世人愚迷,不见般若”的根本症结在“口说般若,心中常愚。”心性理论的这一修持大法,从根本上为众生指出了一条通达自性本体的光明大道。
惠能的心性理论要详尽其内容,我以为还可以列出许多,无论在教理上还是在修持上内容都极为丰富。本文只是将心性理论提将出来,并将其主要内容筒述于上。为什么我在本文中将惠能的悟道弘法的教理归结为“心性理论”一词呢?这并非我的臆造。因为一部《坛经》从始至终都是围绕一个“心”字,一个“性”字在作法,心是什么呢?性又是什么呢?佛法是不二法门,其实心即性,性即心。能成心性二名,实为人心所为。正如惠能所言:“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世人常有将体用作二相分辨的迷妄,由此自然有心性的分别。尽管心相有万千,诸如邪迷心、狂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但终归只是本性之变相。实为有染为心,无染为性。禅宗有一著名修持名言“明心见性”就是这等含义。正因为成相即心,惠能才留下千古留传的“风动、幡动、心动”的公案,供后人参究。由此,我以为将惠能弘法的一生的学说理论归结为“心性理论”是贴切的。由心性理论放开思索,我们人的一生一世,除了心性之外,无有其他。一切五蕴受用,都只不过是妄心所用罢了,一场虚幻中的自我相欺的游戏而已。我们当世人首当其冲的责任是尽快从这虚妄的受用中觉醒自己,以心性理论为指归,了识本性,识自本心,悟入佛道,切不可“汲汲度一生,到头还自懊。”
版权所有:地藏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