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发表的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在代表委员中引起强烈反响。他提出的“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这“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概括精辟,寓意深刻,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既反映了时代精神,具有时代特点;也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民族特点,实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与时俱进,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不断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根本要求,也是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八荣八耻”把道德规范与人的综合素质紧密结合起来,把思想道德品质与社会道德评价紧密结合起来,明确指出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什么是高尚的、什么卑劣的,什么是必须提倡的、什么是坚决反对的。佛教的善恶观,其实质与荣辱观是一致的,也即以十个条件为基础的佛教十善业、十恶业。佛教提倡“十善”,是规范我们思想、语言和行为的十条基本原则,包括:一、不杀生:不害一切物命,爱护生命;二、不偷盗:不窃取他人财物,保障公共财产和私人财产的安全;三、不邪淫:不做邪淫欲事,令内心端正,让家庭稳定、和乐;四、不妄语:不起虚言诳惑他人,诚实守信;五、不离间语:不向两边说是谈非而令他斗诤,说和合语,相互和睦;六、不恶口:不发粗犷恶言骂辱他人,说柔和语,不损恼他人;七、不绮语:不以矫揉造作的言辞来博取他人的好感,言语端肃、正直;八、不贪欲:不贪着情欲尘境,少欲知足,身心安适自在;九、不瞋恚:不生忿怒之心瞋恨于人,内心柔和、慈悲;十、不邪见:不偏邪异见、执非为是,应相信因果、明辨是非,懂得缘起的道理。其中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是行为的美化;不妄语、不离间语、不恶口、不绮语是语言的美化;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是心灵的净化。即使依字面上的意义来说,十善,可以说也是一般人做人的基本条件,并非只有佛教徒可以奉行。
在这个物质文明发达的社会,人的享受欲望越提越高,贪欲越演越烈,大多只知在物质上去寻求满足,追求快乐,而不知物质享受之外,还有更高尚的东西存在。人人为物质所奴役,结果谁也没有真正的快乐,谁也不会得到满足,真善美慢慢的离我们远去,假恶丑渐渐的充斥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人人惶惶不安。就拿“制假”来说吧,从假烟假酒,假钞假发票,发展到现在连医病救人的药品也有假的,前段时间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就因为在生产工作环节中,把关不严,生产出假药,导致多人死亡。其实在这次事件中,我们每个人如果只要以“八荣八耻”的道德规范自己,坚持工作岗位,做好本职工作,少一点利欲熏心,就绝对不会发生这样的惨剧。
若想人类社会真正和谐安乐,只有升华自身的人格,而佛教正是注重于品德之提升、人格之完善、人际之友善、社会之和谐的。佛教遵循道德的意义,首先是基于自身的需要
。也就是说,生而为人,必须遵循人类的行为标准。唯有符合这一标准的人,才能真正地称之为人。近代高僧太虚大师说:“学佛先从做人起。”又偈说:“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可知学佛,就是学习如何做一个完美的人,做人做到究竟圆满处,就是佛了。佛教中的惭、愧二法,目的也是在于使我们保有人类的德行。惭,是基于对人格的重视,自省所造之恶而感羞耻,并尊重有德行的人;愧,是基于对社会公德的重视,因所造之罪面对他人而引以为耻,从而自觉抵制不道德行为。正因为佛教道德是建立在惭愧心和羞耻心的基础上。佛教是我国国学的瑰宝,佛教的发展与“十善”精神的弘扬,必将促进社会的和谐与道德的提升;同时,有了和谐社会的肥沃土壤,佛法的菩提树必将枝繁叶茂、荫蔽四方。同样的道理,如果没有良好的社会环境,佛教将举步维艰;如果我们不努力倡导十善精神, 加强荣辱观学习,促进社会和谐,佛教的生存将岌岌可危。因此,佛教徒遵行八荣八耻,也是自身修持,提高信仰素质的需要;更是佛法不离世间法,佛教积极入世,建设人间净土思想的最好体现。
学习“八荣八耻”,发扬“十善”精神,营造文明风尚,促进社会和谐!(信息来源:香港宝莲禅寺)
编辑:明蓝
版权所有:地藏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