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讲解网

乐山大佛,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

发布时间:2023-11-19 03:17:41作者:地藏经讲解网
乐山大佛,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 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

从成都乘大巴来到乐山市,安顿好住处便急迫地赶到了大佛景区,一路上有许多的店铺、旅馆,都是围绕着大佛景区经营的,我还和路边的笑弥勒合了个影呢……提到乐山市,大家自然会想起乐山大佛——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地处乐山市凌云山中部,千年古刹凌云寺前,史称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也称为凌云大佛,每年到此来参观的驴友、参拜的信徒已多达近千万人。

去景区的路上

进入景区大门后,便是一条上山的通道,通道旁红褐色的山壁上有很多洞洞,一名导游向游客介绍称,这里的山体是丹霞地貌,土质疏松,这些孔洞都是游人用手指戳出来的。 视频中还有多名游客用手指戳进小洞旋转,还有游客边戳边喊:“转运、转运”。

拾阶而上,山壁上便出现了大量的供奉佛龛和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摩崖石刻摩崖石刻摩崖石刻

过了放生池,就来到载酒亭了,载酒亭是后人为纪念苏轼的《送张嘉州》:”但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而建,据说苏东坡在这里读书期间,载酒泛舟,悠游于山水之间,在乐山大佛右侧绝壁上还刻有明代嘉州知事郭卫宸手书的“苏东坡载酒时游处”几个大字,与此相呼应的是高耸于丹崖之上八角飞檐的载酒亭。

载酒亭

在上山的道边,有一座明代开凿的兜率宫,内有弥勒佛像一尊,高约2米。说起兜率宫,一般都会想起三十三天上老君的住所,呵呵,其实按佛教的说法,兜率宫是弥勒居住的地方,是欲界六天的第四层天,这里的一切妙不可言,兜率宫也称兜率天,梵语意译为妙足天、知足天、喜足天、喜乐天等,人间四百年光阴,兜率天不过区区一昼夜,说明没烦恼的日子过得快。

兜率宫

终于爬到了山顶,来到了凌云禅院(凌云寺)的山门,寺门正中悬巨大金匾,上书“乐山大佛”四字,两旁联文是“大江东去,佛法西来”。

凌云寺山门

凌云寺是千年古刹,是闻名天下的弥勒道场,由山门、天王殿、大雄殿、藏经楼组成

。凌云寺前的山壁,便是世界最大的石刻弥勒佛——乐山大佛了。

凌云寺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近代开凿的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近500米。右侧是唐代开凿大佛时留下的施工和礼佛通道——九曲栈道。

古代的乐山(嘉州)在三江汇流之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凌云寺的主持海通法师就想在凌云山前,建一个天下无双的弥勒佛像,一方面祈求佛祖庇佑,凭借佛力镇水免灾,一方面希望利用开凿大佛的山石填入三江交汇的地方,改变江水的流向和水势,从而降低危险率。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之间经历海通法师、章仇兼琼、韦皋三代,直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花费了90年时间才完工。

大佛头顶左后方的凌云山顶有个海师洞,相传为海通法师居住过的地方。唐代上元初年(674年),一位十二岁播州子弟爬山涉水,出家来到了嘉州,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凌云山找到了修行的理想地方,搭起一间茅屋修行。师从于高僧,法名海通。海通本名清莲,取自“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意思,二十四岁时离师游历天下,遍访名山、名师,归后出任凌云寺主持。

有一传说:正当建造佛像紧张施工之时,曾发生海通禅师抗拒“郡吏求贿”之壮举,至今仍然为人们所称道。1988年凌云寺海师洞前所塑海通坐像,像高约2米,双眼眶中无珠,脸色显得铁青刚毅,面部呈现愤怒之容,一派庄严不可侵侮的神气,就是以此传说为据,取“自目可剜,佛财难得”的壮举,悲愤刚毅,凛然不可侵犯,来表现他的坚韧不拔、不畏强权的性格。

离开了大佛景区,听老爸说起巨型睡佛的事情,便拉着老爸乘车来到乐山古城东迎春门码头,观看由乌尤山、凌云山和东岩联襟组成的隐形巨佛,整尊睡佛全身长达4000余米,四肢齐全,体态匀称,面目清秀,安详地漂卧在青衣江山脊上,仰面朝天,慈祥凝重,奇特的是灵宝峰上的灵宝塔竟像是佛的阳具,一柱擎天,而乐山大佛恰位于巨佛的胸部位置,寓“心中有佛“之意,形成了“佛”中有佛的奇观。

巨型睡佛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地藏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