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自觉觉他,得无违拒,名无瞋恨行。”
“自觉觉他”:自己觉悟了,又要觉悟他人。好像我们学佛法,我们自己学了、明白了,这不算,还要使令一切的人都明白佛法,乃至于一切的众生都成佛了,这叫“自觉觉他,自利利他”;不要自私自利,不要有一种妒嫉障碍心。
对佛法,我们明白了,如另外一个人我更明白,切记不要生一种妒嫉心,你若妒嫉人,自己将来要受愚痴的果报。在佛法里边,自己尽自己的心,切记不要生妒嫉人的心,不要生障碍人的心。
不是说,有一个人开悟了,我没有开悟,喔,气得不得了:“唉呀,真是!佛都不公平,怎么叫他开悟,不叫我开悟呢?这真是!”就生出一种无明来了。或者有一个人听讲经听得很明白,他的智慧也很高,很聪明,学东西也学得快;念〈楞严咒〉,他几天就念会了——几天念不会的,大约念两个月也念会了。“哦,我没有念会呢!”这妒嫉得不得了:“啊,你怎么跑到我前头去了?你怎么先念会了?”这都是一种妒嫉心。
切记!切记!千万不要生妒嫉心,要生一种欢喜心:“啊,他念会了,就是等于我念会一样;他开悟了,也就等于我开悟一样。”要生一种随喜心、赞叹心来庆贺他,不要妒嫉障碍。
学佛法最要不得、最不可以有的,就是妒嫉障碍。你若妒嫉人,将来你就愚痴,愚痴到什么也都不懂了,连吃饭都不会吃了,你说那时候糟糕不?蠢得连吃东西都不晓得吃,宁可饿死,有这一类的众生。
所以不要妒嫉人,不要生一种嫉妒障碍心。要随喜赞叹,有人比我好吗?我要生一种欢喜心。
“得无违拒”:自觉觉他,得到一种没有违拒的这种法。
什么没有违拒呢?
这就是要忍辱。顺的境界来,我也高兴;逆的境界来——就是不顺的境界,我也高兴,我也不拒绝你,我不违拒。不违背你的意思,这就是忍辱。前边第二个,是持戒度;第三就是忍辱度,要忍耐,要修忍辱波罗蜜,什么事情都要忍,这叫得无违拒。
我前一堂不给你们讲过弥勒菩萨说的那首偈颂?说:
老拙穿衲袄 淡饭腹中饱
补破好遮寒 万事随缘了
有人骂老拙 老拙只说好
有人打老拙 老拙自睡倒
唾在我面上 凭它自乾了
我也省力气 你也无烦恼
这样波罗蜜 便是妙中宝
若知这消息 何愁道不了
“老拙穿衲袄”,老拙,就是很愚痴的老头子。“淡饭腹中饱”,吃得那个没有滋味的,平平淡淡的饭,可是吃得饱。“补破好遮寒”,我补这个破衣服,可以遮寒,冻不坏我。“万事随缘了”,什么事情都是很随缘的,我不对你们讲“Everything,I mOK(我怎么样都可以)”,也就是随缘了。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这是弥勒菩萨说的,不是我说的;你们现在不能骂我的,我还没有到这种程度上,我们先讲明白了。老拙就说:“好,好,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有人打我,我自己睡到那个地方了,什么也不知道。
“唾在我面上,凭它自乾了”,你吐一口口水到我的脸上,我都不用手抹它,我要它自己乾了
。“我也省力气,你也无烦恼”,我也省抹擦口水的力气,你看见我这样子,你也就没有烦恼了。“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这样的忍辱波罗蜜,就是妙里头的一个宝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你若知道这真正的消息了,你怎么会不成佛,怎么会不成道呢?一定会成的!所以这第三,就是个忍辱行。
这个忍辱行,就说“得无违拒”,“名无瞋恨行”:没有瞋恨这种行为,这种行门就没有瞋恨,远离瞋恨。你无论对我怎么样子,我也不瞋恨你,这就是第三种,离瞋恨的行。
恭录自《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
版权所有:地藏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