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讲解网

达真堪布:《现观庄严论》讲记四十三

发布时间:2024-08-27 03:19:21作者:地藏经讲解网
达真堪布:《现观庄严论》讲记四十三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现观庄严智度窍诀论》。全论分四部分,今天是

庚二、(广讲自在之果——顶加行)可分为四:一、加行道顶加行;二、见道顶加行;三、修道顶加行;四、无间道顶加行。

这是最后一个顶加行。

辛四、(具备有学道究竟无量功德的无间道顶加行) 可分为三:一、本体;二、因;三、所断。

无间顶加行是功德最圆满的修行位。

壬一、(本体):

先讲无间顶加行的本体。无间顶加行的功德和福德,在有学道是最圆满最究竟的,所以以其功德、福德来表示无间道顶加行——即将成佛的菩萨的境界。

安立三千生 声闻麟喻德

及离生菩萨 众善为譬喻

经以无量福 明佛无间道

无间三摩地 证一切相智

关于以功德所表示的无间道顶加行之本体,正如佛经中通过“有菩萨摩诃萨置三千大千世界……”等内容所宣说的,以安立三千大千世界之一切有情众生圆证声闻之断德,独觉麟喻之证德,以及安立彼等于菩萨离生一地的众多善根为譬喻,从而说明:与前者相比,福德更加无量无边的,是如来应正等觉佛陀和以他法不可间断的无间道[行菩提向],因为最后有际的无间道三摩地,是证达一切相智之无间道的缘故。

让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证悟声闻的境界,让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领悟麟喻独觉的证悟,让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远离过患,安置其于大乘道一地的善根福德是不可思议的。而住于无间道顶加行的菩萨的善根和福德比前者更超胜,无量无边。此处说明的是,他的福德、善根,也可以说功德,在有学道是无与伦比的,达到最极点。前面那些情况也会获得不可思议的福德和善根,但都没有住于无间道顶加行的菩萨所得到的善根、福德多。

为什么说无间道?无间道断除最最细微的习气障,这是在最后的阶段,下一个刹那就是佛的境界了。二者之间没有其他法的间隔,所以叫无间。在十地末尾的时候,成佛还有一点点障碍,极其细微的习气障,也就是密宗里讲的“三现迁移”。紧接着第二个刹那——解脱道就是佛的境界。

第二刹那是一切相智,佛的智慧、佛的境界。为什么说无间道呢?中间没有其他法的间隔,第二刹那紧接着要产生佛的境界。这里讲的“无间道”不是无学道,是有学道的最高境界,此时获得的福德、善根也是最圆满、最究竟的。讲他的本体的时候,主要从福德无量无边的角度宣讲。以无量无边的福德,来表示无间道顶加行的境界、智慧。

壬二、(因):

无性为所缘 正念为增上

寂静为行相

这里从三个角度来说明,佛经当中也有如是的宣说。

经云:“善现,一切智智无性为所缘,正念为增上,寂静无相为行相。”

因法:无间道顶加行与一切种智的所缘缘,为一切万法离戏无性的究竟真如法性。

无间道顶加行与一切种智是佛的境界,虽然无间道顶加行还没有达到佛的境界,但是与佛的一切相智的所缘缘是同一个。所缘缘是一切万法离戏无性的究竟真如法性。

其增上缘,为十地以下的缘于真如法性之正念,十地以下的修行智慧。

其行相,为寂灭诸边戏的自性。行相指心态、状态。寂灭一切边戏,这样的自性。

此学处——最后有际的无间道顶加行,为一切学处的最殊胜者。从有学道来讲,是最殊胜者。

因为它是最究竟学处的本体,所以,我们应当修学该学处——作为正等觉佛陀无间道本体的般若。从般若当中,可以当即生起一切种智,所以他是诸佛正法之源的宝库。紧接着就产生佛的智慧了,成佛了之后就可以转法轮了。

它是诸佛正法之源的宝库,是胜妙功德的宝藏,是令佛陀家族绵延不绝的种姓,也是众生幸福欢乐的无尽源泉。佛有很多无漏的功德、十力等。之前,会有退道的可能;已经修到这里,紧接着就要产生佛的智慧。佛转法轮,众生可以从中获得安乐。要获得真正的安乐一定要靠佛法、智慧,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世间是将苦当成乐,其实都是苦,没有一个是不苦的,或是苦因,或是苦果,都离不开苦。

因此,在现证安住于一切缘起之法本来无生无灭之平等性的究竟智慧以后,依靠这种连极其细微的戏论之相也平息无余的智慧,就能将无始以来便存在的无明,包括其细小种子在内,都一并彻底根除,获得具有自然本智之身的佛果,所以,本论才宣说了通达灭尽无生之究竟智慧的无间道。

壬三、(所断邪分别念) 可分为二:一、略说;二、广释。

癸一、(略说):

爱说者常难

于此无间道顶加行,爱说实事者[言实事师]经常会提出责难,这一切,都是因为无间道顶加行极其深奥、难以通达所导致的。对无间道顶加行,有实宗无法通达,会产生众多疑惑,许多能言善辩的人向大乘提出了很多难题,引发辩论。

癸二、(广释):

有实宗无法能够了知从空性中产生万物的真理,所以他们认为承认因果不虚的同时,又说一切空性是矛盾的。

对此,佛经当中是通过“具寿善现复白佛言:为但一切智智无性为性,为色、受、想、行、识亦无性为性……”等内容,而浓墨重彩地广为宣说的。从胜义谛来讲是这样的。

于所缘证成 及明所缘性

一切相智智 胜义世俗谛

佛经里讲,轮涅一切法无性为性。无有自性才是它们的本性。对此,小乘有实宗难以理解,提出十六个问题。

(一)倘若以如来之智而缘于诸法,则作为所缘的有为法等等就应当能够成立。遍智能了知一切法。一切相智、佛的智慧如果成立,那么他的所缘——有为、无为法,应该也能成立。

假使所缘丝毫都不存在,就不可能照见诸法,从而提出所缘不合理[证成]的问难。若一切法丝毫不存在,就不可能照见诸法,佛如何去了知?从而提出所缘不合理的问难。

(二)倘若所缘之体性或者自性不存在,就不可能认定什么离戏真如法性之本体。他们认为,不存在就是什么也没有,即单空。也就是说,不管是谁,都绝不可能通达真如法性之本体,从而对明确所缘之相或者本体的情形,提出了不合理的问难;

(三)同样,作为果法的一切种智也是不合理的,因为,如果依靠一切种智,却不能缘于有实无实诸法,那它就什么都无法了知,既然如此,那么,所谓一切相智的智慧也是无稽之谈。一个原理,角度不同。

(四)倘若世俗谛不存在,则不观待世俗谛的胜义谛也不可能存在,而世俗谛也是不合理的,因为彼等了不可得的缘故;

以上所述,是针对二谛的责难。

加行与三宝 巧便佛现观

颠倒及道性 能治所治品

(五)作为加行的六度之修持也不合理,因为布施等并不存在的缘故,从而对六度提出了非理的问难;对方还提出:作为所依总集的三宝并不存在。一切所依都总集在三宝里,这样就不能成立了。

(六)首先,因为所得与所证不存在,所以佛宝不存在。没有任何所得,也没有所证,就不能存在佛。如此,三宝中的佛宝就不能成立。

(七)其次,因为灭法也只是徒有其名而已,所以法宝不存在。没有染垢,没有烦恼障、所知障,就谈不上息灭它们了。息灭不存在,法就不存在,三宝当中的法宝就不能成立。

(八)再次,因为僧宝的设施处——色法等并不存在,所以僧宝也不存在。

僧宝一般是补特伽罗,从五蕴中安立。若五蕴不存在,补特伽罗就不存在。若补特伽罗不存在,三宝中的僧宝也不存在。

(九)作为行为之特征的善巧方便也不存在,因为不存在以三轮清净之智慧而摄持的布施等行为的缘故,从而对善巧方便提出了疑义。行为指菩萨利他的行为,特征是善巧方便。利他的行为是不离智慧的。其实我们做任何善事,若都能从三轮体空的角度做,就不会有那么多烦恼,就一定能利益到对方。一切利他的行为都不离三轮体空的智慧,不离究竟的智慧。

(十)既然消除了对有实无实法本体的分别,则不可能存在除此之外的其他证悟方式,断除分别就是证悟。所以,现见真如法性的能仁佛陀之现观不合理。那么,佛陀的智慧也不合理。

(十一)由于执著无常等等的非颠倒不合理,因而执著常、乐、我、净等等的颠倒也不合理。执著无常、无我等小乘的境界等无颠倒的境界都不合理,因而执著常、乐、我、净等等的颠倒也不合理,因为都是观待的。

(十二)因为纵然修持诸道也不能现前果位,所以道之本性不合理。道不存在,通过道证得的果也不存在。

(十三)由于所取之法并不存在,所以能治法不合理。能对治障碍的智慧也不成立。

(十四)由于所断法并不存在,所以,作为能治法之违品的所治品不合理。

性相并修习 说者邪分别

依一切相智 说为十六种

(十五)因为事相不存在,所以自性相与总性相不合理。这是从有境缘取的方式来说。

(十六)倘若所修自相与总相不存在(这是凡夫地期间),则所谓的在胜解道与圣者道期间,依靠真如法性之自相与总相所进行的修习也是不合理的。凡夫地以总相的方式,圣者地以自相的方式亲见,这也是不应的。

以上所述之妄说者的颠倒错谬邪分别,是依据一切相智而宣说为十六种的。

这是他们的颠倒错谬邪分别念。到底有没有这些问题和矛盾呢?没有,这是他们自己心里的问题,是智慧不够。

所有这些由执著二谛相违的补特伽罗们,依靠胜义当中无有自性,从而破斥了世俗的胜义理门;以及依靠世俗,从而驳斥胜义不合理的世俗理门,都只不过是他们自身的颠倒分别念而已。有实宗之所以提出这些问题,是因为他们无法了知二谛双运兼容,也无法理解这个道理,所以他们认为二谛是相违的。

他们把二谛分开了。说胜义谛无有自性,以此来破斥世俗谛,这叫胜义理门,站在胜义的角度进行辩论。若是世俗谛存在,就以此说胜义谛不存在,这是站在世俗谛的角度,这叫世俗理门。

如果对方提出:因为胜义中不存在,所以就成了世俗中也不存在。

这是不定因。胜义谛中不存在,但是世俗谛中可以存在。

如果对方提出:由于世俗中不存在的缘故。

其因并不成立。一切法在世俗谛中不存在,胜义谛中不存在的缘故,这是不定因。胜义谛中不存在,但是世俗谛中可以存在。有实宗说,因为世俗谛中不存在的缘故,胜义谛中也不存在,这是不成因,实际上世俗谛中存在。

如果对方提出:这样一来,胜义中也就应该不存在了。

可以这样承认。

同样,如果对方提出:因为世俗中存在,所以胜义中也应该存在。

我们也可以用“不一定”等等来予以回答。胜义谛中不存在等于胜义谛中不存在,世俗谛中存在等于世俗谛中存在,二谛不能混淆。

从分开二谛且空性缘起互不相违的角度出发,就能铲除这些颠倒妄念。

缘起和性空是互不相违的,但是在辩论的时候,要分开辩论,这样可以铲除颠倒妄念。

由于在究竟真实义当中,并不存在什么世俗之外的其他胜义谛所缘,因而,以证悟所缘与非所缘互不矛盾、双运大平等的智慧,即可断除与难以通达的无间道顶加行之所缘相相违背的邪分别念,所缘等观点也就随之而变得合情合理,这样一来,即能深信不疑且毫不错乱地趋入甚深之义的境界。

世俗谛中的一切法无有自性,这就是胜义谛。除了世俗谛的法没有其他所缘、所依。

所缘,不见是最殊胜的见,与无性为性是一个道理,这是互不矛盾的。有所缘、无所缘也是互不矛盾的,站在世俗谛中是有所缘,站在胜义谛中是无所缘。二谛大平等,胜义谛中不存在——无所缘,世俗谛中存在——有所缘。

如果没有般若的摄持,六度不可能达到圆满,不可能成为般若。所以都不可得,但同时也可以进行六度的行持,这是不矛盾的,这样才可以变成波罗蜜多。

另外,我们还应当了知,以安住于无分别之般若而行持布施等其他五度的加行,也不但不会不合理,而且会非常应理。其中每一种波罗蜜多的功德,都是时空的范畴所难以衡量的。这些彻底净除过患之垢染,任何他法也不可等同的,无与伦比之所证,都是安住般若波罗蜜多的修持力所引发的

如果是时空的范围就可以衡量,但它是超越时空的,所以是难以衡量的。

倘若因不懂诸法无自性的(大空性)道理,而具有补特伽罗人我执(把补特伽罗视为实有、凡夫),则会因无知而导致吝啬等波罗蜜多违品的存在,这样一来,就无法圆满行持远离执著一切之贪欲的布施等等。

如果不执著于补特伽罗人我,却不离不弃地缘于有实无实诸法,就会对三有(轮回)寂灭(涅槃)抱有取舍之念,从而堕入寂灭之边,这样一来,则包括所缘在内的资粮,也无法成为上乘之善了,因为与诸法自性相反的无明,是具有染污之法。破除人我执,这里讲的是小乘的声闻缘觉。诸法的自性是大空性,都不可得。

换言之,如果没有般若波罗蜜多,则无法实现其他波罗蜜多的圆满与清净;如果拥有不缘任何边际的般若波罗蜜多,远离一切戏论的智慧,则相续中具备该法的诸位菩萨就不会有吝啬、贪欲、瞋恚等波罗蜜多之违品,彼等也就能丝毫不贪执身体、受用以及善根等一切,如此一来,则纵然行持布施等等,也不计回报、不求异熟,并能以三轮无有分别念之污垢的方式成办布施等所有六度万行。这是从布施角度讲,其他都一样。

这些已经照见不住有实、无实、三有、寂灭任何边际之般若波罗蜜多境界的圣者菩萨,在任何时候都不会生起舍离轮回、现前寂灭之心。没有这种取舍之心。他们不仅自己现见了双运离戏之境界,而且,为了成办其他尚未通达此境界的众生之利乐,他们在行持布施等方面,也是像众生之边际与数量般无穷无尽。自己从噩梦中醒来,也帮助他人从噩梦中醒来。

由此可知,在菩萨道期间,以他众之利为缘而究竟成就圆满、成熟、修炼三种方式,并于中途无有任何厌倦与耽执;在究竟果位——无余涅槃之际(法身佛的果位),以法性本体而获得不住有寂二边的智慧身,并恒常、周遍、任运自成地利益遍布虚空界之众生。这一切,都是真实行持现空大平等之般若波罗蜜多的力量所致。

圆满是指断证功德圆满,成熟是指让所化众生成熟,修炼是指修炼自己的清净刹土。这三种方式也是大乘的所缘三大方式。凡夫有时候厌倦,有时候执著,东跑西跑,时间长了又会厌倦。但是菩萨不会这样。

佛的境界是恒常的,没有不利益众生的时候。周遍是利益一切众生。任运自成是没有造作,不用特意去利他。菩萨以恒常、周遍、任运自成三个特征利益无边的众生。

如果因为现见不可得的法相空性,就否定了布施等波罗蜜多,那么,彼等所见的空性,则不是般若波罗蜜多的境界,不是究竟智慧,而只不过是背离方便诸相的无实法而已,是单空的空性。这样一来,则虽然他们宣称无缘,但由于是不缘有实法而缘于无实法,所以根本不是远离一切所缘诸边的般若波罗蜜多,不是真正的般若波罗蜜多。

只是在以闻思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之义而断除增益之时,就已经压制住对有寂二边的耽执,更何况现证般若波罗蜜多之际呢?比如资粮道时,已经压制住了对轮回和寂灭二边的耽执,但还没有断根,在现证般若波罗蜜多之际,就更没有对轮回和涅槃的取舍之心了。

换言之,纵然是施舍一种物品之类的布施,如果能以般若波罗蜜多摄持,则六种波罗蜜多都可以全部具足,因为,若能以般若波罗蜜多断除悭吝等六度之违品,因为,若能以般若波罗蜜多断除悭吝等六度之违品,则作为方便分的一种布施,也会成为持戒等波罗蜜多之本体。

菩萨行持六度中的布施时,则六度波罗蜜多都具备。

六度之违品指悭吝贪欲、嗔恨、懈怠。

如果仅仅从证悟离戏之智的反体来分,则作为安住分的禅定,也是断尽了住与不住之相的大禅定;此时住不住都一样。

同样,精进是寂灭了精进与非精进的任运自成之大精进;安忍是灭除了安忍与非安忍之相的永无纷争之大安忍;由于消灭了持戒与破戒之所缘,所以持戒也成为彻底清除了破戒垢染的大律仪;因为没有缘于贪与无贪,所以布施也成为远离一切细微相执的大布施。

显现分的布施等等与空性分的智慧本体双运,就成为现空无别之净妙空性。精通这种含摄所有波罗蜜多的要点,便是修持般若波罗蜜多的关键,因此,我们应当尽力通达方便智慧双运之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加行。

这种空性不是单空,现空必须要双运。行持六度时,都要有般若波罗蜜多的摄持,才可以成为菩提果之因,才可以成佛。如果懂得了这个道理,就懂得般若波罗蜜多,否则,修大乘寸步难行。

有些人认为“这有什么不懂的,我也懂”,其实真要明白是很难的。因为它是超越时空的。只有修行真正达到了无分别、大平等的境界,才能真正了知、明白这个道理。

《现观庄严智度窍诀论释》中顶现观品第五宣说完毕。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上师仁波切宣讲于2018年10月3日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地藏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