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同学,请看「华藏世界品」,藏海安布庄严第四段,海间香河偈颂第八首:
【宝岸摩尼极清净,恒出如来本愿音,一切诸佛曩所行,其音普演皆令见。】
第八首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注的是颂「现佛依正」,第九首是颂「浪出妙音」。可是这两首颂我们要把它合起来看才比较方便,因为文字里面好像第九首是「现佛依正」,而第八首是「浪出妙音」。因为它这里有『如来本愿音』,但是第九首第一句是「其河所有漩流处」,所以把这两首合起来反而好讲。首先我们要记住经里面表法的意思,这个是不能不知道的。在这个经上是将藏海比喻华藏世界周围的大海,莲华则是华藏世界,华藏世界里面的大海表的是藏识含藏的种子,而海里面的香河则是表相应的心所。我们现在这一段偈颂还是讲相应的心所。这个意思一定要懂得,我们才知道真正了解佛在这里给我们说了些什么
。『宝岸』,这是讲河的两岸。『摩尼极清净』,「摩尼」是如意,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真诚、清净、平等,「极清净」。心清净,心里面含藏的种子清净,念头清净,行为哪有不清净的道理!昨天晚上我们在此地,看了我们自己办的多元文化的讲座。昨天晚上当地同修来了有二十多位,我看将近三十位,热烈的讨论这些问题。谈到,他们问:宇宙、星系从哪里来的?怎么形成的?这是大问题,问得很好!《华严经》上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我们这一段经文讲的藏识海是讲所变。经上所讲的都是无比的清净庄严,所讲的是一真法界、是华藏世界。
华藏世界的居民,我们知道是法身大士。他们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无明也破了几品,哪有不清净的道理!我们今天居住的环境还是华藏世界,没有离开华藏。为什么我们今天所遇到的依正庄严这么差?要知道,这是藏识所变,藏识里面含藏不净的种子,所以就变成五浊恶世;五浊恶世还是华藏世界。怎么个变法?自己一定要晓得是从我们自己性识里面所变的,不是别人性识所变的,这一点一定要很清楚、很明白。如果别人性识所变会干扰我,诸位想想看,修行人怎么能成得了菩萨?怎么能成得了佛?不可能!我变得再清净,我周边的人不清净,我受他们连累,我怎么能有成就?这个观念、想法是错误的。佛告诉我们,我们自己心清净,境界就清净。我们自己身心清净了,我们看别人的境界也清净;但是他看他的境界不清净,我们看他的境界清净。所以凡夫修行才能成菩萨,才能成佛。佛菩萨的本事跟我们凡夫不一样的,他能转境,凡夫不能转境界,道理在此地。佛在经上常常教导我们,我们要能体会,要能懂得,要知道怎么转。转的方法、秘诀,一切时一切处保持自己的清净平等觉。
诸位要知道,《无量寿经》上所讲的「清净平等觉」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谁?自己,自性弥陀。自性弥陀之外,有没有弥陀?有!他的名号也叫阿弥陀佛,他证得圆满的自性,同名同号的阿弥陀!所以阿弥陀佛是性德的名号。那个阿弥陀佛已经证得圆满的自性,我们向他看齐,我们跟他学习,我们也能证得圆满的自性,就是这么个道理。所以法法是平等的,法法是圆融的。契入境界之后,才晓得尽虚空遍法界,《华严经》上讲的,世界海微尘数的刹土众生是一个自己。宗门大德讲是「沙门一只眼」,这句话我们多少能懂得他说的意思。
所以,自己心里面决定不能够容纳境缘当中的不善。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一切环境里头的不善决定不接纳。我的心好像一个容器一样,这个容器我只装好的,不装坏的,这是第一步。那个高级的,好坏都不装,那你就成佛了;尽装好的,不装坏的,你是菩萨。你要记住,菩萨跟佛差别在此地,佛好坏都不装。心是什么?跟诸位说,心就是法界,法界就是心,十法界依正庄严就是自己的真心,就是自己的本性,完全相融了,那个真高!我们现在做不到,至少我们学菩萨,只有善没有恶,只有净没有染。你要能这样修,你的功夫怎么会不得力?开始学,一定要记住惠能大师的话,「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你先学著「不见世间过」,你把世间过那个境界转过来。怎么转法?我在讲席里讲得很多很多,你不会听有什么法子?你听不懂就没有办法,我讲得很白很白。
前天这边的冯居士告诉我,学校里很多教授在上课的时候讲到和平与冲突问题,有很多他们用的专门术语,初学的人听不懂。我跟大家一起学经教,我是尽可能避免这些名词术语,一定要用很容易懂得的词汇,我们才能得利益,才能得受用。学了要是不懂它的意思,不能落实到生活当中,这个东西,你想想看,我们学它干什么?耽误我们的时间,浪费我们的精力,那是我们很大的损失。除非在不得已之下,我们才用它的名词术语。能够变成白话,变成很容易懂得的言词,我们一定要在这上下功夫。不能说说得别人都不懂,我们就全盘失败了。有一些同学告诉我,我讲的经好懂,有一些法师讲的经不好懂。什么原因?不好懂,他不是讲错了,他是名相术语用得多,就很难懂。内行的人容易,初学的人真的是不得其门而入。
这个地方「宝岸摩尼极清净」,换句话说,我们清净心里头只装清净,只装极善,不善的不净的我们决定不装。河的两岸像一个容器,容器四周围是岸。你懂得这个意思,你在日常生活当中会用,你的心一天比一天清净,一天比一天善良,这就是进步,这个就是佛菩萨。我们要认真努力来学习。不净不善的要尽量把它淘汰掉,也就是放下。放下一切不净,放下一切不善,你真正在菩萨道上,行菩提道。如果还有分别执著,你要记住,你虽然学佛,虽然出家了,你用的是轮回心。轮回心学佛还是造轮回业,果报出不了六道轮回,不能不明了。出家学佛如是,在家也不例外。
我们只想别人好,社会好,大家都好,我们尽心尽力为大家服务。我们觉得好,对方未必以为你是好,这是肯定有的观念,肯定有的事实。为什么?他是轮回心,我用的是菩提心。菩提心跟轮回心有冲突,我们要化解冲突,要祈求和平,真正冲突的因就在此地。我的冲突现在解除了,他的冲突还存在;我了解他,他不了解我。我觉得是好的,我认真努力做;他反对没有关系,委曲求全为他服务。过个五年、过个十年、过个二十年,他就会觉悟。为什么?他的道业也慢慢在增长,增长到这个水平,他就认识了。他现在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佛菩萨热心给他服务,他还讨厌,他还在旁边不满意,说风凉话,甚至於来障碍你。佛菩萨在九法界帮助众生,受尽了委屈!你要懂得将来你作佛菩萨也要受尽委屈。你认为你做好事,别人对你恭敬,别人对你赞叹,哪有这个道理?到什么地方做好事人家赞叹?到华藏世界去,到极乐世界,你去做好事,大众都赞叹,诸佛都欢喜。九法界里头,难!六道里头就更难了。六道里头的人道以下,难上之难!天还好一点。哪一个佛菩萨不是受尽委屈?你要想不受尽委屈,你就别作佛菩萨。你要自以为是、贡高我慢、自尊自大,你就搞三途,三途众生就是这个样子。所以这一句话里头含义很深。
因为心地纯净纯善,『恒出如来本愿音』,清凉大师说「浪出妙音」,用「宝岸摩尼极清净」也行,有这个意思。河的两岸,两岸里面是河流,河流里面流的是什么?流的是摩尼极清净,就是我们说的纯净纯善,所以它才出「如来本愿音」。「恒出」,永远没有间断。刹那刹那之间从来没有间断,念念都是为众生,念念都是为正法。除了众生、正法,决定没有自己,这是我常常讲的。为什么常讲?你们没做到。没有自私自利,没有名闻利养,没有五欲六尘,没有贪瞋痴慢。我们今天初学,从哪里下手?把这十六个字断掉,就在这上用功。从什么地方断?从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日常工作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之中,常常提起来。不能不知道。
「如来本愿音」是什么?我们这个道场的同学应当非常清楚、非常明了。为什么?你们天天都有机会听经,如果「如来本愿音」都不晓得,你们的经就白听了。所以早晨吃早饭,你们叫我讲开示,我不讲。为什么?你们那个门非常坚固,怎么开示也打不开。讲开示,你要能悟入!你不悟、不入,可见得你那个妄想分别执著的门,那是钢铁做的门,佛菩萨来开示也没有用处,也打不开你的门。古时候好,古时候那个门不是铁门,它是茅草编的门,叫茅舍,一讲开示,茅塞顿开;茅舍容易开,现在钢铁的门打不开。你们现在妄想分别执著是不是都是用钢铁做的门?
「恒出如来本愿音」,善导大师讲得好(我还有刻了一个小图章),「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直截了当的就给我们指出来,唯说弥陀本愿海。如来本愿音,就是弥陀本愿海。什么是弥陀本愿海?总的纲领就是四十八愿,《无量寿经》四十八愿。要是细说,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如来本愿海」。我今天讲这些话,你们都应该很容易懂得,我讲了很多很多遍。整个的佛法就是一句名号「阿弥陀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就这一句名号。名号是什么意思?四十八愿是解释这句名号的,所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为什么叫你念佛?道理在此地。
《无量寿经》是解释四十八愿的,《大方广佛华严经》是解释《无量寿经》的。所以古人讲《华严经》是大本《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中本《华严》。你能懂得这个话的意思吗?一大藏教,我们今天讲《大藏经》,全部大藏经讲的是什么?《大方广佛华严经》的注解。《华严经》的细说就是大藏经,就是全部的佛法;全部佛法归纳到最后,「阿弥陀佛」一句名号。所以念这一句名号就等於把所有一切佛法统统都念到了。你说这个功德多大?但是许多人念,会念,不晓得这个事实真相。虽然不晓得,也好,阿赖耶里头种下了金刚种子。
这些话大家听了,当然常听经的人没有问题,初听经的人不知道我在这里说些什么。我们再简单具体指示出来,这不是我的指示,这是诸佛如来的指示。佛经里头有一首偈,说得很清楚、很明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十六个字,这是佛说的。你看末后一句「是诸佛教」,不是一尊佛,诸佛是十方三世所有一切佛,教化众生的纲领就这十二个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如果把这一首偈分配在三藏经典里面,「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律藏,三藏里面的律藏;「自净其意」是三藏里面的经藏、论藏。十二个字把三藏经典的内容包括尽了,我们能够听懂。「诸恶莫作」是小乘戒律,「众善奉行」是大乘戒律,是菩萨戒;「诸恶莫作」是比丘戒。在中国无论是出家、在家都受两种戒,在家受五戒,五戒是小乘戒,是「诸恶莫作」;在家出家都受菩萨戒,菩萨戒是「众善奉行」。所以中国出家人,大、小乘戒都受。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自净其意」是定慧。这是佛法,佛教我们的内容,整个佛法教学的内容就是这个。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佛法律藏里头明文显示出善恶的标准,善恶标准也是有很多层次,不一样。就像读书一样,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学校里给他订的一些规矩不相同,各个层次有各个层次的解释。譬如不杀生,我们初学人不杀生,绝不能伤害一切众生的生命,这是初学,我们从这儿学起。高层次的,不但不能伤害他,连伤害一切众生的念头都不能生,那个层次就高了。学习的科目相同,内容有浅深广狭的差别,这个我们很容易理解。像在学校读书,我们读国文、读数学,念初中一年级就有国文,就有数学;二年级也有国文,也有数学;大学里头也有国文,也有数学。科目一样,内容浅深不一样,你是在哪一个等级,你是在哪一个年级,不相同。大乘佛法里面讲菩萨有五十一个等级,像一年级、二年级,我们用这个来比喻,菩萨有五十一个年级,你是第几个年级的菩萨,自己清楚。然后你才知道如何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年年升级,学习就会法喜充满。《论语》里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你学习就很快乐了。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近代印光大师也给我们说了一个佛法修学的纲领。这是菩萨在我们这个世间示现,距离我们的时间很短,他老人家往生大概才半个世纪,不远;换句话说,非常契机。他也讲了十六个字,「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老实念佛,求生净土」,我们要懂得,这四句话可以说是世尊末法往下九千年最重要的修学纲领。什么叫「敦伦」?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六和敬」。「敦」这个字,它的意思是恭恭敬敬、诚诚恳恳。「伦」是什么?伦是我们同类的,同伦。我要以恭恭敬敬诚诚恳恳的心理、态度来对待我们同类的。同类是什么?同类是人,我们在人道。无论对於哪一个人,不要分国家,不要分种族,不要分宗教信仰,不要分男女老少,也不要分亲怨,一律平等的恭恭敬敬诚诚恳恳对待。你们想想看,这一句话是不是普贤十愿里头的「礼敬诸佛」。大师提出这两个字,真是对我们开出最好的治疗的药方。我们今天确确实实把这桩事情疏忽了,疏忽了变成自私自利,变成我跟人都对立,这怎么得了!看不出自己的毛病,都认为自己很好、很不错,所有一切过失、不对的,那都是别人,这个在修行上是很大的障碍。六祖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我们天天见的是世间过。不见自己过,只见世间过,你还能成就吗?不能成就。转境界从这里转过来,只见自己过,不见世间过。
世间人有过是我自己做的不好,是我自己的过失。哪一个人有这种思想?有这个念头?告诉你,诸佛菩萨就是这个想法,就是这个念头。这里面的理很深,境界很广,我们要学,要认真努力去学习。你不学,你永远不会懂,永远入不了佛菩萨的境界。这里面甚深之理,我们这么多年来在讲席里常常说,说得很浅、说得很白。如果你稍稍能够留意,真的想学,你哪有不懂的道理!懂了,做不到,不能做,那是什么?你的习气烦恼很重,你所懂得的不够深刻、不够透彻,所以它还不起作用。虽不起作用,你心里头多少有这个印象,提起来,你觉悟了;转眼之间,你又忘掉了,这是正常的现象。如何来挽救?加强薰习!加强薰习就是加强学习。要多听经,要多读经,使经教的薰习能够伏住妄想习气的薰习,初步就成功了。这个初步是什么?你入佛门了。入佛门的人,最低的条件是你有能力把烦恼习气伏住,《金刚经》上讲「降伏其心」,你有能力降伏其心,这个重要。
然后再讲「尽分」,尽分这两个字怎么说?全心全力为我们的同伦服务。真正发大菩提心,同伦还要扩大,扩大到什么程度?扩大到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为什么?读了《华严》才晓得,我们的同伦不是只有人道是同伦,其他道也是同伦。「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你说同不同伦?情,九法界有情众生;无情,虚空法界,《华严经》上讲的世界海微尘数的诸佛刹土,那是无情的。同圆种智,完全是同伦。这个是如来的境界,是深位法身菩萨的境界。我们讲深位,八地以上。蚊虫蚂蚁、树木花草,乃至於微尘,哪一个不同伦?我们要怎样尽心尽力为他服务?从思想、见解、言语、行为能做到纯净纯善,这是真正为他们服务。我们的心还有少分不净,我们的行还有少分不善,那不是服务,那是得罪!这个话听起来好像很严重,我跟你讲的是事实,一丝毫没有夸大。你要懂要明了,契入这个境界得大自在。契入这个境界,跟诸位说,生死了了,没有生死了;契入这个境界就是证得清净法身。为什么不努力向这个方向、向这个目标去精进?为什么要留恋五欲六尘这些极端不正常的享受?
「财、色、名、食、睡」是极不正常的享受,我常常把这种享受比喻作吸毒。我们知道吸毒伤害我们的身体,五欲六尘的享受伤害你的品德,伤害你的戒定慧法身。每个人都有五分法身,这是大家都平等的,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你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毁损你的三学、五分法身。真正有智慧的人,真正聪明人,他们清楚,他们明了。所以佛陀在世为我们示现的,菩萨、祖师大德们为我们示现的,一切随缘,清净没有染污。物质生活、衣食住行什么都好,决定没有说要求我要怎样怎样,没有,什么都好。你说随缘多快乐,自己快乐,别人也要快乐。一定要有这么讲求、那个讲求,自己麻烦,别人也麻烦。
尽自己的本分,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尽心尽力。我过的是什么生活,我是在哪一个工作岗位。学经教,你一定把经教学好,能够把这一部经讲解透彻;不但讲解得透彻,自己要做到,自己要表演出来给别人看,你这才叫尽心尽力。我自己没做到,我没有尽到心,我没有尽到力。如果我们都有这样学习的心态,你的妄想、杂念、过失自然就少了。为什么?没有功夫去想了,念念都与经教相应。佛是这样行的,也就是说佛是这么做的,我也要学佛,跟佛一样的作法。这个不能不懂。
第三句『一切诸佛』,你看,不是一尊佛,不是说释迦牟尼佛、毗卢遮那佛,是一切诸佛,他们过去现在都是这个作法,我要向他学习。我们今天学习的标准是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距离我们最近,他老人家一生的行谊我们要了解。所以将来有机会我们开一门课,释迦牟尼佛传,把释迦牟尼佛介绍给大家。我们的教材用大藏经里面的《释迦方志》、《释迦谱》,大藏经上有这两部书。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继续看前面讲的第八首偈。我们要怎样落实在生活当中,向佛陀学习?佛所行的是什么,佛所想的是什么,我们不能不知道。总而言之,佛所想的是普度众生。要怎样度众生?度众生也是佛门的一个术语,要用现在话来说,度就是帮助;换句话说,佛之所思是如何帮助众生。帮助众生什么?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一切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就这么一个念头,所行的就这么一桩事。所以佛法的宗旨是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众生有苦有难,苦难从哪里来的?苦难是从迷来的。迷什么?迷惑宇宙人生真相,他不了解,他不明白,因此他对於一切人事物的想法、看法错了;想法看法错了,当然他的作法、说法也就跟著错了。这个错误不是没事了,错误感得来的果报就是苦,特别是六道。
佛给我们讲六道众生他的受用,三类苦报:苦苦、坏苦、行苦,他的享受、感受总不出这三大类。要是在欲界里面,这三大类的感受你统统都没有办法离开。如果你生到色界天,苦苦的感受淡薄了,甚至於你把它忘记掉了,但是坏苦、行苦那个感受是很明显的。再提升到无色界,连这个身形都不要了,坏苦的感受也没有了,行苦还在,还有明显的行苦的感受。所以佛在大乘经上常说「三界统苦」,这个苦就是有轻重的差别,你没办法离开苦。苦怎么造成的?迷惑造成的。要想真正把这个苦断掉,永远断掉,只有觉悟。由此可知,佛家的教学的内容,主旨是什么?帮助一切众生觉悟。佛能办这个事情,菩萨也能办这个事情,祖师大德们还是可以办这个事情,我们为什么办不了?我们自己没有觉悟。
自己没有觉悟,如何能帮助别人觉悟?这个话大家听了还是没有办法透彻的了解。我们换句话说,我们自己没有放下妄想分别执著,怎么能帮助别人放下?再说得浅白一点,我们自己没有放下瞋恚,没有放下愤怒,怎么能帮助别人放下瞋恚、愤怒?为什么佛菩萨能帮助人?佛菩萨的心没有瞋恚、没有愤怒,所以他能帮助别人。我们今天的心还有七情五欲,还有贪瞋痴慢,你就没有办法帮助众生,你只能说说而已,你不能做出一个觉悟的样子给人看。佛菩萨行,说到他做到,这一点我们不能不佩服。我们今天说到做不到,所以别人看到我们这个样子,对我们的信心打折扣了。你叫我这样做,你自己为什么没有做?不服你!他也知道你说的是好话,你自己都不会做,你来骗我,你叫我吃亏,你叫我上当。他把你讲的想歪了、曲解了,是这个原因。所以凡夫度众生,难!不是容易事情;佛菩萨、祖师大德容易。
晚近印光大师,一定要做出样子来给人看,大家服了,真的我们讲的是心服口服,没有话说了。对老法师生起恭敬心、仰慕心,想学他还学不像,生惭愧心,这个教育才能成功。我们学佛,今天大家都很清楚,佛教是释迦牟尼佛的教育。它的性质,今天来讲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佛一生从事於这个工作,真的是「敦伦尽分」!这句话给释迦牟尼佛打分数,他老人家是满分,真做到了。「闲邪存诚」,都是佛做的。我前面跟诸位说,我们的心决定不能够容纳一切众生的不净不善,我们不容纳这些,这就是「闲邪」。闲是防止,防止邪思、恶见,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见解要防止,我们的心得清净。心地纯净纯善,我们的言行自自然然纯净纯善。戒律、威仪不必一条一条去学习,这叫什么?道共戒!道是心,心纯净纯善,怎么会做出坏事!当然你的行为也净也善了,就这么一桩事情。诸佛所行的,印光大师讲得好。后面那个嘱咐尤其重要,「信愿念佛,求生净土」。
『其音普演皆令见』,这一句「其音」就是佛的音声,就是教学。在娑婆世界,娑婆世界众生耳根最利,所以文殊菩萨讲「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耳根利!我们不能不懂,不能不明了,不能不学习。学佛到底学的是什么,自己总要清楚,总要明了,要学得跟佛一样的,把自己所修学统统做到,表演给社会大众看。「其音普演」,普是普遍、是平等,演是做出来给一切众生看,让一切众生看到之后,他能觉悟,这样帮助众生破迷开悟,众生才真正能够离苦得乐。众生没有破迷开悟,没有离苦得乐,是我做得不够好,我对不起众生,我对不起佛菩萨。诸位如果常常有这个心,常常有这个念头,你的道业自然天天在长进。你没有这个念头,那就难了,你怎么能进步?
资料摘自: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一三卷) 2002/8/10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017-0813
版权所有:地藏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