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辈往生的七个条件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410集(净空法师)中辈往生这七个因缘,就是七个条件,「一者,发无上菩提心」,跟前面上辈三品完全相同。由此可知,发菩提心是往生先决条件,凡是往生的,没有一个不发菩提心的。菩提心,用蕅益大师的解释就好懂。蕅益大师的解释很简单,真信,一点怀疑都没有,真信有阿弥陀佛,真信有极乐世界,真信依照阿弥陀佛的教诲,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一定来接引我往生,这叫真信。真信接着是真愿,我愿意在这一生到极乐世界。这个世界还有留恋吗?没有了。有留恋的,那就是佛在经上讲的富贵学道难。富贵人觉得这个世界还不错,还很美好,不愿意离开。所以佛教弟子,教他什么?教他吃苦、教他持戒,一生严持戒律,生活非常困苦,他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世尊末后这二条教戒是给弟子做逆增上缘,好事!生活愈苦愈好,愈苦你会愈精进,你会愈发愤,你对这个世间就愈不会留恋。吃得太好,穿得太好,居住太好,不想走了,这地方不错,极乐世界虽然好,我还没见到,现前的好处我见到了,我享受到了。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教学没有讲堂,我们今天建个富丽堂皇宫殿的讲堂,你就舍不得离开。死了以后怎么办?舍不得讲堂,讲堂里头有什么东西?有老鼠、有蟑螂、有蚂蚁,你就变成这些东西,你就投胎干这个,为什么?舍不得离开。你看多可怕!释迦牟尼佛有智慧、有善巧方便,所以他老人家做出榜样给我们看,一生不要讲堂,不要居住的房舍。晚上睡觉,树下一宿,三衣一钵,日中一食,这就是他老人家当年在世四十九年讲经教学的生活方式,真舍得。我们要懂,要能体会到佛陀那种真诚的慈悲,时时刻刻念念都在为我们着想,如何让我们对这个世界,这个虚幻不实的世界不生留恋,他想出这么多方法出来。我们能依教奉行,那就是真的好弟子、好学生。所以,受苦受难的时候立刻想到释迦牟尼佛,那我们受这一点小苦小难算什么,佛受的困难比我们多得多了,大得多,多得多。我们的心就平静了,不再以为这是困难的事情。所以要发心。
「二者,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就是阿弥陀佛。这二句,三辈九品完全相同,那你就晓得,这是最重要的条件。一个方向,专念,专念是不怀疑、不夹杂,一切时、一切处念念不忘阿弥陀佛。「三者,多少修善,奉持斋戒」,这个重要。斋是不过中食,叫斋,斋不是素食的意思,过中不食叫斋。佛是一天吃一餐,这一餐是在中午,但是他不过中。不过中是什么时候?应该在现在来讲,十一点到十一点半,这个时候不过中。这是每天吃饭的时间,早晚都不吃。早晨的功课是托钵,早晨时间托钵,托钵一定是在城市乡镇,人多的地方,才能托一钵饭。释迦牟尼佛这个僧团很大,出家人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加上释迦牟尼佛是一千二百五十六人,这是佛的僧团。我们一定会想到,还有一些居士,别的地方的出家人,其他宗教里面的出家人,有不少跟着释迦牟尼佛学习的。他不是一辈子跟的,有的人学一、二个月,一年、半年,三年、五年,很多,他们的生活方式跟僧团完全相同,也都是三衣一钵。佛陀的在家弟子,他们有不同的国籍、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都跟释迦牟尼佛学。这个我们要知道,释迦牟尼佛是教育,他不是宗教。
所以,当年方东美先生把佛教介绍给我,告诉我,「释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佛教的经典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样介绍给我
。好学的人,无论是哪一种族群,他信仰哪一种宗教,他都求学,他都想去探索哲学的奥祕、宇宙的真相,他都想探索,释迦牟尼佛一生就是教这个。所以,如果有人要问,特别是我们学佛的佛弟子,无论在家出家,人家问我们,佛到底是什么?佛教那么多经典,它里头讲些什么东西?你要能答得出来。佛教是什么?佛教是教育。佛经讲的是什么?宇宙人生的真相,用现代的话说,高等的哲学、高等的科学。他所讲的宇宙人生的真相,也就是今天科学跟哲学所研究的这三种现象,自然现象、心理现象、物质现象。它不是迷信,它提升我们的智慧,提升我们的灵性,自自然然提升了我们的福报。有智慧一定有福报,有福报不一定有智慧。佛是有圆满智慧的人,他就有圆满的福报。我们想求智慧、求福报,到这儿来学好,这个学校就传授这个东西。这第三个条件,佛教我们,「多少修善」,或多或少,别忘记要修善,远离一切不善。善不善的标准就是世尊讲的《十善业道经》,《十善业道经》就是标准。头一个,不杀生,真正做到不杀生,你一定是不吃肉。所以,有很多人听到这句话不敢学佛了,为什么?他要吃肉,没有肉他饭就吃不下去。他为了要活命,所以他一定要吃众生肉,以为吃肉才有营养。现在这个话有问题,从前古时候众生肉可以吃,现在肉不能吃。为什么?现在肉有毒,这些畜生喂的那些饲料,你要去看一下你会吓坏了。我是前几年,是四年前是五年前,齐素萍居士邀请我到庆云去参观,她在那里建的海岛金山寺,我去看的时候还没完全完工。当地的领导很欢迎我们去参观,第二天陪同我去看一个养鸭的基地,规模很大,带我去看。这里面的,大概地位也相当高,是这个基地里头的领导,陪同我参观。我看到小鸭,他提了一只放在我手掌,跟我手掌一样大,这么长,小鸭有这么大。他问我,他说法师你看看,这个鸭子出生几天?我估计,至少十天到一个星期的样子,七天到十天牠才能长这么大。他告诉我,昨天出生的。我就呆了,昨天出生的,今天长这么大!你这鸭子长大卖给市场,多少时间?两个星期。我们从前在乡下养过鸭子,鸭子长大卖的时候多久时间?差不多半年。怎么现在两个星期就可以卖了?牠吃的什么东西?全是化学肥料、激素,就是让牠膨胀。这东西能吃吗?他告诉我,北京烤鸭三分之一是他们这个场提供的。我回过头来告诉我们的佛友们,鸭蛋不能吃,别说鸭不能吃,鸭蛋都不能吃。为什么?牠不正常!所以现在人得了许许多多怪病,病从哪里来的?古人说得好,病从口入。我听台湾同修告诉我,现在养猪,六个星期猪就卖掉被杀掉了,就长大了。在从前,要养十个月到一年,牠才能长那么大,现在六个星期长大了。像鸡、鸭的时候,二、三个星期就去卖了。所以现在不可以吃了。
我跟方老师多年,老师过世之后,我常常到他家里去,照顾师母。我曾经有一次问她,我说师母,妳冷静想一想,妳们现在吃的这些肉食,猪肉、鸡肉这些东西,跟四、五十年前妳们吃的这些东西,味道一样不一样?她很冷静,大概想了五、六分钟,然后告诉我,不一样。真的,不但是吃肉食不一样,我们吃的稻米、蔬菜都不一样。从前蔬菜香,鲜味,现在没有了。你看我们从小吃蘑菇,蘑菇的香味很远都闻到,真的香味,现在没有了,现在吃的都没有味道;东西长得很大,很好看,没味道。这个与多少修善有关系,有什么关系?从前的人心善良,影响一切动物也善良,植物也善良。善良,它就生长得正常,有它正常的能量,有它正常的滋味。现在完全反常了!常是什么?中国人讲五常,常道,不能变的,永恒不能变的。五个字,仁,仁爱;义,义是循理,什么事情都合情、合理、合法,合理;礼貌,人与人之间礼不能够失掉,礼失掉人就乱了,家里秩序乱了,社会秩序也乱了,没有礼了;智,智是理智,不能用感情,要用理智,处世待人不能用情对待,用智对待;最后是信,仁义礼智信。《左传》上说「人弃常则妖兴」,这句话怎么说?人要把五常丢掉了,也就是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无信,这个人就不是人了,是什么?妖魔鬼怪;妖魔鬼怪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无信,他已经不是人了。所以,家不像家,社会不像社会,国不像国,世界不像世界。
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是善,善不能不修。今天别人不修善,我们自己修善。为什么?共业里头有别业,善因结善果,恶因感恶报,怎么能不做?怎么可以不做?生在这个社会,不读圣贤书,你不知道善恶的标准,所以圣贤书还是要读。最起码的,《弟子规》,世间善的标准,十善业是世出世法的标准,《太上感应篇》是因果的标准,这三样东西是儒释道的三个根,不能不学。认真学习就是修善、持戒,这三样东西是佛法戒律的基础,戒律的根本。今天学佛,戒律废弛了,什么原因?没有学三个根,所以那个戒律是假的,不是真的。我们要以善心待自己,要以善心待人,要以善心对一切万物,西方极乐世界欢迎这种人。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无信,他一天念佛十万声,他也不能往生。什么原因?他不是善人,外表怎么装,假善人,伪善,这种人不能往生。我们一定要记住,自己要学伪善的话,极乐世界没分,一定要真善。
「四者,起立塔像」,这是什么?这是属于正法久住。建塔、造像,这里面接着的就是供养经典,属于这一类的。印经,布施供养,这修福。建塔我们就想到寺,建塔供佛,建寺安僧,让出家人有一个修学的地方,他有地方居住、有地方学习,这是大福报。要知道,学佛的人是好人,你能够护持他,你能够成就他,他一生的成就就是你的成就,何乐而不为之?他为什么能成就?是因为你帮助他,他才有成就,你要不帮助他,他就没有成就。他有多大的成就,你就有多大的福报,你不一定有智慧,但是你有福报。如果你要是学佛的话,你的福慧都增长;你不学佛的话,你供养、你护持他们,你有大福报。诸位想想,古代的帝王福报为什么那么大?我们社会上一般讲富不过三代。你发了,发福了,你这一代、儿子,可能到孙子就衰了。现代你仔细观察,多少这些大富大贵的,他自己一代都保不住。年轻发了,四、五十岁就败了;五、六十岁发了,七、八十岁就完了,很多。公司倒闭,破产了,国内、国外我们常常看见,一代都保不住。你想想以前这些帝王大臣、大富长者,他们能传十几代,靠什么?靠积善积德。善与德跟文化、跟佛陀教育就有密切关系,帝王大臣、大富长者没有不护持佛法的,自己学不学不一定,他护持。为什么?他知道这个能修大福,很多。所以帝王他能传十几代,二十几代,传几百年,这福报大,修得好,懂得修福,懂得积德,不是一代二代就完了。这个要有智慧,要想到修什么才能让你的子子孙孙世代享受。所以,起立塔像的功德不可思议,象是造佛像。无论什么人见到佛像,阿赖耶识里就种了善根,佛的印象印在阿赖耶里面去了,这一生不能成就,来生后世遇到缘,这个种子起现行。这个种子什么人给他种的?是你给他种的。所以,造一尊庄严佛像,或者是菩萨像,能跟许许多多人种善根。印造经书,流通法宝,那是接什么?那是接一些肯读经的人,这个少数;到寺庙来参观,看到佛像的,那是多数。这都是好事,得的都是大福报。
「五者,饭食沙门」。这就是供养出家人,见到出家人托钵一定要布施。在古印度它成了一个习惯,每家吃饭他都会多煮一点,为什么?有出家人来托钵,供养他们一钵饭。他们什么都不要,每天需要的就是一钵饭而已。在中国,把饭食沙门现在都用金钱来代替了,中国人供养红包,就是代替饭食沙门。也是帮助他们在物质上不至于缺乏,让他们能够安居,所谓是心安则道隆,他才能够安心办道。但是供养一定要有分寸,供养太多了,让他起了贪心,你把他送到地狱去了,这个供养不但没有福,你造的是罪业。本来他是个好出家人,现在让他起了贪瞋痴慢,他堕落了,你要负责任。供养固然是修福,福也会变成祸,你看中国福跟祸二个字的写法好像,一不小心福就变成祸,这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中国文字,智慧的符号。一不小心,本来是种福的,以后变成祸害。
所以古人,古时候好,古时候建立寺庙,寺庙的经济来源靠什么?有这些信徒布施土地、田地,这些田地他可以租给农民种植,向农民收租。农民种那个地收的粮食分一点给寺庙,寺庙的经济来源就固定。它不要化缘,它也不要做佛事,也不要做经忏,它不需要,生活稳定。所以他天天在研经,研究经教,认真修行。不像现在,现在寺庙里头没有经济来源,经济来源靠什么?完全靠信徒的供养,这个不得了,流弊就发生了。变成出家人不能不攀缘,不攀缘信徒不来了,寺庙经济就断绝了。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今天建道场,如果环境许可的话,多有一点土地好,种植,自己不能种植,请农民种植。
我们在澳洲种植就是请农民,当地农民,我们是给工资,他工作一天多少钱,我给工资给你。你替我种植多少天,我给你多少工资,收成全部是我们自己的。我们大规模的农作是从去年才开始,去年这一年收成不错,这是做个试验,我们种小米,收了一万三千公斤。希望我们自己将来主食跟副食、蔬菜,统统可以自给自足,而且还可以卖到市场。我们的生活就稳定了,不需要靠外面供养,我们能生活得下去。所以信徒们供养我们这些钱,我们拿去买土地,合中国我们现在大概有一万多亩土地。我们计划,主食方面我们种水稻、种小麦、种玉米、种马铃薯、番薯、花生,这都可以做主食用。蔬菜,我们的菜园很大,每天可以供养五百人没有问题,我们自己生产。百丈大师说「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我们搞农耕,你只有这样子,吃的东西可靠。现在怕什么?怕农药、化肥。我们自己没有农药、没有化肥,真正是健康的食品。我觉得寺院庵堂还是要用古时候的方法,我们建在农村,建在乡下,不要建在都市,都市你没有耕地。修学的环境一定要幽雅、要清静,人太多了不行,人太多就变成热闹道场,变成都会,那不能修行。人多应酬多了,那不就搞旅游事业去了,那哪里是修行?所以这些道理都要懂,不懂不行。
「六者,悬缯燃灯,散华烧香」。这桩事,就是现在所说的宣扬佛教,对广大群众弘法利生,这个事情。缯是丝织品,佛家讲的幡幢,扁的叫幡,圆的叫幢,圆的很像飞机场那个风筒一样,圆形的。在古时候,这是寺庙对大众一个信号,寺庙今天有法会,寺庙有旗杆,旗杆上就挂幡。别人一看有幡,寺庙今天挂幡,今天它这里有法会,喜欢参加法会的人自己就来了。在从前没办法通知,就用这个方法。如果这个寺庙里面讲经,就悬幢,看到挂的是圆形的幢,寺庙今天讲经,喜欢听经的他就来了。现在没有,现在用电话、用网络来通知,用报纸,报纸上刊登广告,或者是电视台给你做广告,都可以。古时候没有这些工具,就是悬缯,用这个做信息传播。这都是属于活动,活动方面的一种宣传。
燃灯、散花、烧香这是供佛。灯代表智慧,佛前面点蜡烛、点油灯是代表智慧。另一个代表是奉献,燃烧自己,照耀别人,就是说舍己为人。燃香,出家人在头顶上燃香,燃香疤。有人说这是戒疤,错了,戒哪有疤,受戒没有疤,燃香有疤。燃香什么意思?在佛前发誓,我燃烧自己,照耀别人;意思就是我牺牲自己,我要奉献给别人,为别人服务,是这个意思。所以头上燃了很多,自私自利,一毛不拔,那你完全就是骗人。你骗谁?你骗佛菩萨,在佛菩萨面前燃香,发这个誓,自己没有兑现,你就全错了,你燃这个疤有罪过,骗佛、骗众生。一般在家佛弟子燃在手臂上,出家燃在头顶上,实际这都是中国人真干,全世界没有把香燃在头顶上、燃在身上的。佛经上有,它是告诉你,你要懂得这个意思,佛菩萨面前发誓,舍己为人,不一定要燃,要懂这个意思。中国人真燃了,燃了也好,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叫自己别忘了,这个好。所以一定要晓得它的用意,不知道它的用意那你就错了。
散华,这都是供养,花代表什么?花代表因。植物先开花后结果,花开得好,果一定好,所以花代表因。这是表法,表善因善果,恶因恶报,表这个意思。所以佛前面供花,你懂得供花的意义,不是佛要看,是提醒我们善因善果,是这个意思。灯代表燃烧自己,照耀别人。烧香,香代表信,代表戒定,佛门讲戒定是真香。那么燃这炷香,你就要想到持戒、修定,提醒你,作用在此地。如果说这支香是供佛,与自己不相干,全错了,佛要这个香干什么?佛什么都不要。在佛面前烧,是以佛给我们做证明,我们要学习,是这个意思。我要修戒、修定,佛给我做证明,不是佛需要。
香还表信,叫信香,这个意思也很深。古时候传递信息没有今天科学技术,边防,几千里路之外,如果敌人侵犯我们这个地方,如何把这个信息立刻通报给皇上?所以就想出这么个方法,中国北方的防御是长城,长城每隔一段有个烽火台,你们到长城去参观就看到。烽火台是什么?就像香炉一样,边关有了事情,他就点狼烟,狼的粪,就烧这个。因为狼烟风不容易吹散,很不容易吹散,那个狼烟一点,第二个人一看,马上自己点起来,这样大概几个小时就传到京师,北京就知道了。用这个方法传递信息,烽火台就像香炉一样。所以这是表,烧燃这支香表我们对诸佛菩萨传递信息,是这个意思,表法的。你要不知道表法,灯是白点了,香也白烧了,花也白散了,你全都不懂它的意思。如果你懂得,时时刻刻都在提醒我自己,告诉我自己怎样修行。它是教育,用现在的术语它是教具,教学的工具。包括塑造前面讲起立塔像,也是工具,教具,让你看到佛像,见贤思齐,我本来是佛,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要认真努力修行,回归本位。
佛代表性德,自性本有的,菩萨代表修德,我要不认真修行,我回不了本位。修是什么?修是修正,修行,行是什么?行是行为,我们的行为错了,必须把它修正过来。标准就是经、律、论,佛四十九年所教的,那是标准。经、论是修正我们思想的行为,我们的思想见解是正是邪,要用经论做标准。戒律,这些戒条,是我们的口、我们的身,是身口的行为;我们说话有没有说错,我们动作有没有错误,那是戒律。所以戒律是修正身口行为的标准,经论是修正思想行为的标准。你要明白它的用意,你在佛法里能学到真东西。端正的行为对自己现前的利益,就是方东美先生所说的,你这一生,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是什么?精神生活你过的是佛菩萨的生活,你能达到这个水平,清心寡欲,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牵挂,现在人讲没有压力;你的身心没有病痛,健康长寿,快乐无比,这是真正幸福美满。
幸福美满不是地位高,不是拥有多少财富,与那个不相干。我们见过地位高的人,也见过拥有亿万财富的人,他生活得不快乐,他没有我快乐,没有我这么自在。快乐人生与地位、财富毫不相干。我们在古籍里面看到,孔子是平民,物质环境并不好,学生里面物质生活条件最差的是颜回,可是夫子赞叹的,同学当中过得最幸福、最快乐的就是颜回,孔子对他赞叹。颜回确实我们今天讲一贫如洗,他有那样美满的精神生活,从哪里来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他快乐无比。读圣贤书,落实圣贤的教诲,常常有悟处,怎么不快乐?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违背圣贤教诲,那就是说,中国自古相传的,就是传统文化的总纲领、总原则,四科,全做到了。五伦做到了,父子有亲、夫妇有别、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做到了,这怎么不快乐!五常做到了,仁义礼智信,全做到了。四维八德做到了,四维八德总共十二个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全做到了。满心的欢喜,佛法里面所说的,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孔子、颜回真的是过这个生活。
末后第七,「以此回向,愿生安乐」,安乐就是极乐世界。把自己身口意所修行的功德,不为自己,也就是对这个世间一无所求,回向,回向我所求的。第一个,回向实际。实际是什么?回归自性。我们真正终极的目标就是明心见性,回向实际就是求明心见性。第二个,回向菩提。菩提是智慧、是觉悟,与名闻利养毫不相关。第三个,回向众生,回向众生就是教学。教学头一个是身教,我一定把所学的统统做到,落实在自己的生活、工作、待人接物,大众都看到了,大众都向你学习,这是回向。我得到圣贤的教诲,得到圣贤教诲殊胜的利益,那就是过着快乐人生,我要把快乐人生给大家分享,不是独享。释迦牟尼佛三十岁大彻大悟,这个回向,他回向实际做到了,回向菩提做到了,四十九年的讲经教学是回向众生。他的日常生活,回向众生是给众生做好样子,你看他做出来的,于人无争,于世无求,知足常乐,一生从事于教学,乐此不疲。为什么?这个事业是天上人间最伟大的事业,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没有比这个事业更伟大。做伟大的事业,他的心情多舒适、多快乐,所以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你不学体会不到,你真正学了才真体会到。六十年前,章嘉大师教我学释迦牟尼佛,我很听话,我这六十年就这一条路,愈走愈欢喜,愈走愈自在,法喜充满。
版权所有:地藏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