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一O二九页,从第一行看起。这是科题,「劝知惑苦以断众疑」。经文有四大段,第一大段是「喻」,比喻。分三个小段,第一是「问」。请看经文:
【譬如转轮圣王有七宝狱。】
是牢狱,监牢狱,七宝造的监牢狱。
【王子得罪。禁闭其中。层楼绮殿。宝帐金床。栏窗榻座。妙饰奇珍。饮食衣服。如转轮王。】
下面问:
【而以金鏁系其两足。诸小王子宁乐此不。】
念老的注解说得很清楚,这一品经继续前面,劝我们「断疑去惑」,要把怀疑,要把迷惑断干净。第一段里面是讲「王子被囚为喻」。《嘉祥疏》里头说:「转轮王喻无量寿佛。七宝宫殿喻其净土」,就是极乐世界。「王子得罪喻疑心之人过」,我们对於佛陀的经典怀疑,不能完全接受,不能相信,用这个来做比喻。金锁比喻的是他往生在莲花里,前面跟诸位报告过了,花没有开,在七宝池中花没有开。什么原因?疑没有断,迷惑没有去掉,没放下,感得这样的果报。实际上我们能够理解,即使是往生到边地疑城,也很难得,虽然说像坐监牢狱一样,它有期,它不是无期的,前面经文说得很清楚,最长五百年花才开。花总归是要开的,只是开花早迟不一样,功夫好的,到极乐世界就花开见佛,这大概都是上品往生的,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到那边花就开了,中品、下品时间长一点,下下品时间就更长了。但是它还有一个疑城,比下下品的时间还要长,就是这个地方这个一段所说的。
我们如果对佛说的能相信,凭什么相信?凭佛所说的。佛怎么会说假话?妄语是佛门的大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佛教我们不妄语,他自己怎么可能妄语?这是一定要相信的。你相信你就有福报了,这个福报之大无法想像,为什么?你在这一生当中就能超越六道轮回,往生极乐世界。超越六道轮回,六道轮回之苦永远断掉了,叫断究竟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得究竟乐,没有比这个更乐的。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决定不能够疏忽,机会不容易遇到。
佛经上常说三途去不得。三途是饿鬼、地狱、畜生,这三道。佛说的话我们要相信,佛说三途一堕五千劫,麻烦大。一劫,我们不要说大劫了,就是一个小劫,时间都是天文数字。佛在经上常说的,一个小劫一增减,人的寿命,最长的时候八万四千岁,一百年减一岁,减到十岁,止住了;然后从十岁每一百年加一岁,加到八万四千岁,这样一增一减叫一个小劫。堕到三途,就是三恶道,要多久的时间才有一个机会让你出头?就是又到人间来,人间、天上这两道,什么时候才能够遇到一次这个缘分?佛说五千劫,五千劫才遇到一次人天福地,不是好玩的。我们对於佛的话要特别认真,时时处处不能把它忘记,放在心上,句句是真话,句句是实话,真实语,一定要相信。
前面世尊劝我们,念佛求生净土,又给我们说出极乐世界的状况,有两个特别之处,一个是怀疑佛菩萨所说的,但是他还肯念,半信半疑,还是肯念,生到极乐世界就是边地疑城。前面说了,「五百岁中,不见三宝,不知菩萨法式」。这个五百岁是我们地球上,我们这里的五百岁,在极乐世界不算很长。极乐世界的人无量寿,这个要知道,佛无量寿,每个往生的人都是无量寿。无量寿,这五百岁算什么?像我们这个寿命,还不像看五分钟一样?真的是这样的。
在莲花里面,花没开,在莲花里面,这一段是比喻,王子做错事情了,国王把他关到监牢狱去。这个监牢狱是七宝造成的,专门囚禁王子的,不是一般人,一般人哪有这么大的福报?坐在监狱里还是享福。底下讲的,『层楼绮殿,宝帐金床,栏窗榻座,妙饰奇珍,饮食衣服,如转轮王』,这就是这个七宝监狱里面状况。但是他戴的是脚镣手铐,这个脚镣手铐不是铁的,是金的,是金锁。戴上这个,这些小王在里面他能快乐吗?为什么不能快乐?他自由失去了。
念老的注解我们念一遍。从《嘉祥疏》的后半段看起,我们看经文倒数第三行第二句看起,「(如转轮王)喻於花中受快乐自在。合喻可知。层楼,即重楼」,三层以上的,「床者,人所坐卧者。帐者,床帐,张施於床上者。榻」,小床,我们叫小床,「长而低者曰榻」,小床。「鏁即锁。妙饰奇珍者,以奇异珍宝作为巧妙装饰。」王子犯法,国王给他造的监狱,不让他自由。这些小王愿不愿意去坐监?下面一段是答覆:
【慈氏白言。】
『慈氏』,弥勒菩萨。佛叫著弥勒菩萨的名号告诉他这个比喻。
【不也。】
他不会快乐。
【世尊。】
称佛的德号,世出世间最尊重的老师。
【彼幽絷时。】
『彼』是指小王。这些小王犯罪,做错事情,被关在监牢狱里面去,不自在,自由失去了,他怎么会快乐?所以说:
【心不自在。】
他的心求脱离,就像往生的人在莲花里,希望花开,同样的状况。下面这段经文:
【但以种种方便欲求出离。求诸近臣。终不从心。轮王欢喜。方得解脱。】
他总是想方法,这『方便』,想法子,怎么求早一天从监狱里出来。必须要轮王欢喜了,不再责怪你,你才能出来,才能得解脱。
下面一段文,「合」。「合被囚」。
【佛告弥勒。此诸众生亦复如是。】
『此诸众生』是指我们,我们在这个地球上,在释迦牟尼佛的凡圣同居秽土。
【若有堕於疑悔。】
『疑』是对佛,『悔』是对自己。
【希求佛智。至广大智。】
这是疑惑,第二,疑惑佛智慧。
【於自善根。不能生信。】
这两句话很重要。佛说我们有智慧,我们有善根,我们自己不相信。为什么?今天我们的智慧不能现前,我们的善根不能起作用。不是没有,我们每个人,或者我们讲每个生物,都有跟如来同样的智慧、同样的善根、同样的福报,智慧、善根、福德、因缘都是说不尽的。不是没有,真有!我们失掉了,这个失掉不是真的失掉,迷失了。怎么迷的?起心动念,第一个迷,迷从这来的。起心动念是一念不觉。觉,不起心不动念;不觉就起心动念,迷了。佛陀教导我们,教什么?教我们破迷开悟,迷没有了,就开悟了。
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说了五句话,把佛法就讲尽了。佛法是什么?能大师这五句就是标准答案。第一个,本自清净;第二个,本不生灭,不生不灭;第三个,本自具足;第四个,本无动摇;第五个,能生万法,万法包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刹土,能生能现,这话要听懂。既然都是自性所现的,自性是一,没有第二个,十方如来跟我同一个自性。自性就是真心,我们讲真心妄心,大家好懂。自性是真心,能生能现,能生能现什么?就是这整个宇宙。通常在佛经里面讲的十方三世,十方是我们居住的空间,东南西北,四维上下,叫十方;三世,过去、现在、未来。过去无始,未来无终,这里面所有一切万事万物,我们六根所接触到的,统统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自性本身如如不动,遇到缘它能现。我们凡夫遇到的是什么缘?迷惑,一念不觉。接著怎么样?念念不觉。这就是六道凡夫。佛菩萨怜悯众生,示现在世间。佛菩萨示现不迷,所以叫常寂光土,叫实报土。下面迷而不觉,迷得轻的,阿罗汉、辟支佛;迷得重的,六道凡夫。六道凡夫全迷了;阿罗汉、辟支佛觉悟了,小悟,不是大悟。小悟,住方便有余土;菩萨大悟,住实报庄严土。佛回归常寂光,四土里头常寂光净土,那个里头没有现象,没有物质现象,也没有精神现象,精神现象所谓是念头,没有念头,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是这么一个状态。回归自性,遍法界虚空界你全都知道了,都明白了。真心所现的,真心有智慧,样样明了,样样不迷。这叫佛法。我这么个说法大家好懂,不能怀疑,是真的,不是假的。
学佛就是回归,除了回归之外一样也没有。所以我们要晓得,整个宇宙是假的。不但我们在这个地球上,生命的时间不长,一百岁的人不多,这一百多年当中,见闻觉知,没有一样是真的。佛在经上常常用比喻来说,比喻用得最多的是梦,梦幻泡影。《金刚经》上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说了四个比喻,梦是主要的一个,「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露是露水,太阳出来露水就没有了,不是真的。我们有没有用佛教诲,来面对著六尘境界?如果能记住这一句话,「一切有为法」,有为就是有生有灭,就是梦幻泡影,能够这样看法,「应作如是观」,你就能回头,你就能觉悟。快速,频率之高,《金刚经》也有比喻,「如露亦如电」,电是闪电,一刹那就没有了,露是露水。我们要能够把一切法都看成是露水、是闪电,怎么样?智慧就现前。什么智慧?放下,把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放下,放下就回归自性,问题就解决了,好!
可是,我们听佛说了,人家问我们也能回答了,有没有作如是观?没有,样样还认真,没有把它看作梦幻泡影。真正看到梦幻泡影,见色看得清楚,闻声听得清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怎么样?不放在心上,对了,这个人就是菩萨。我们今天所做不到的就是,读了佛经没用上,依然还放在心上,把一切法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是当凡夫,不放在心上你就是菩萨,菩萨跟凡夫差别在此地。佛怎么样?佛根本没有起心动念,这就太高明了。我们起心动念,把起心动念不要放在心上,放下,就不要理它,假的,没有了,像闪电一样,亮一下就没有了,要作如是观。你要常作如是观,观个二年三年就成功了。成功是什么样子?清净心现前,心不再放东西了,清净心,清净心证阿罗汉果。再提升一级,不但心清净,分别没有了,阿罗汉还有分别,没有执著,分别、执著都没有了,菩萨,比阿罗汉高一级,菩萨。最后把这一念彻底放下,就回常寂光,那就叫成佛。
佛跟人是一不是二,人是什么?见色闻声统统生妄想、分别、执著,统统都有,这叫什么?叫烦恼。於自善根常生烦恼,本来是善根,一著相就变成烦恼。不著相,为什么不著相?假的,它不是真的,根本就不存在。《心经》上说得好,「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是用眼根来举比喻,眼见色,你就分别色,你就执著色。经上讲的,佛也用这个方法,不用这个方法众生不懂,要用众生的话说给众生听。但是众生会听的人不执著,明白了,不分别不执著,这是佛的好弟子,这是佛的真实弟子,他入门了。我们听懂了,听了还是有分别,还是有执著,麻烦就在此地。什么时候真的觉悟了,所谓真的觉悟,自自然然不分别、不执著。凡夫有妄想、分别、执著,生生世世无始劫来,吃不完的苦头,真苦。
如果真听话,听话就四个字,看破放下。我初学佛的时候,第一天老师教我的。我向他请教,佛门的殊胜,我听方东美先生所说的,无与伦比,没有一法能够跟它相比,我向大师请教,佛门有没有方法让我们很快就能契入?老师听了,看著我,我也看著他,我等他开示。他看我心浮气躁,心浮气躁不必说,说了等於零,一定恭敬心生起来,心定下来,没有杂念,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个时候老师就告诉你。我们互相看了半个多小时,房间没有别人,我记得我们总共只有四个人,一下就沉下来,一念不生。完全静下来了,老师开口了,「有」,就说一个字。他说有,我们马上就振作起来,等了好半天才有,这注意听了。我们这一动,章嘉大师就不说话了。等了差不多有十分钟,我们就又定下来了,说了两句话,「看得破,放得下」。第一次见面两个小时,就说这么几句话,最后嘱咐我,我今天给你讲六个字,你好好去做六年。头一堂课,六个字要做六年。放下什么?起心动念,分别执著。真正放下了,智慧就现前,就看破了,整个宇宙人生,十法界依正庄严,它是什么回事情,你统统明白了。第一天两个小时,把佛法就讲尽了,我们怎么样?听不懂,话听得懂,里面的真实义是一窍都不通。所以老师末后这句话重要,好好去做六年,看破放下要做六年。
这个地方的比喻亦如是,最重要的,佛想尽方法让我们生起真信,『於自善根』真正能够相信,相信佛的教诲,言行身教,他做给我们看。我们看老师一生,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看到他,他心是定的,都在定中,宗门入定是面壁,他行住坐卧都在定中。希望我们学他那个样子,别人来问你,随问随答,那是智慧,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自然流露出来答问。这段经文,后面这一段我们念下去:
【由闻佛名。起信心故。虽生彼国。於莲华中不得出现。】
『亦复如是』,念老的注解,「举事以合前喻」。『不得出现』,合「而以金鏁系其两足」,合这个比喻。我们再看下面经文:
【彼处华胎。】
在莲花里头,莲花不开。
【犹如园苑宫殿之想。何以故。彼中清净。无诸秽恶。】
说明莲花清净,莲花是净土,没有秽恶。没有秽恶的因,没有秽恶的缘,当然就是极乐世界。但是它有范围,你只能在极乐世界这个小地方,其他地方你去不了,不能够具足六神通,游历诸佛刹土,这你做不到,你只能在莲花范围之内,这里面享受。这享受,我们明白,超过欲界天、超过色界天,世间没有法子形容。但是终极的往生目标没达到,目标是什么?见阿弥陀佛,在阿弥陀佛讲堂听经闻法、修行证果,这是往生极乐世界目标。极乐世界的人不需要饮食,所以他在那里盘腿一坐,就可以坐几千年,精神饱满。为什么要那么长的时间?听佛讲经。听到什么为止?听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成佛。
所以,阿弥陀佛的讲堂就是佛学院,进入这个地方是凡夫,我们带业往生生同居土,凡夫,小乘的资格都没有;什么时候离开讲堂?明心见性,大彻大悟,这才离开讲堂。换一句话,上几堂课?一堂课。这一堂课每个人时间不一定,有人功夫好的、善根深厚的,很快,坐下来没有多久他就毕业了,离开讲堂就毕业。没有毕业的人有神通,这怎么回事情?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加持,在极乐世界真加持得上。加持你有能力化身分身,分多少身?数不清的。分身干什么?到十方世界去拜佛,听经闻法,帮助诸佛如来普度众生,是这么个意思。这个科题里头,「合无乐」请看经文:
【然於五百岁中。不见三宝。不得供养奉事诸佛。】
他的烦恼就在此地。往生极乐世界不是去享福的,是想在那个地方早一天成佛证果,早一天能报佛恩,帮助佛,给佛当助手,教化一切苦难众生,这个愿做不到。
下面我们看看,怎么样能够离开七宝监狱。经文告诉我们:
【若此众生。识其罪本。深自悔责。求离彼处。】
这几句话重要。
【往昔世中。过失尽已。然后乃出。】
『往昔』,我们做了很多好事,好事是功德;也干了不少错事,错事是过失。无始劫以来到今天,我们出不了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怎么变现的?是三业不善所造成的,念头不善、言语不善、行为不善造的恶业。念头是意业,言语是口业,身体动作是身业,三业不善。三业怎么不善?与烦恼相应。什么是烦恼?贪瞋痴慢疑,问题在这里,与这个相应。外面,六根对这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法尘是念头意根对的,我们每天干这些,造不完的业,业感果,有受不完的罪。这个事情多可怕,我们不能不知道。怎么样才能叫我觉悟?我们今天,古人告诉我们,遍数,读经。经要天天读,经要天天讲,天天讲、天天读,不定什么时候豁然开悟。如果读经很少,遍数不够,没有开悟的指望。日常生活当中起观照功夫,把经上所说的,在日常生活当中我看到了,我听到了,我接触到了;接触到了,都是假的,才肯放下,原来放下就是。学佛功夫不得力,就是贪瞋痴慢疑没放下,色声香味触没放下。这个没放下,就是六道没放下。贪瞋痴慢疑没放下,功夫不足。放下讲功夫,看破是智慧。
『往昔世中,过失尽已,然后乃出』。宗门,禅宗讲顿悟、顿舍,上上等功夫的人,他看破了,马上就放下,放下就成佛。惠能大师在什么时候放下?卖柴,遇到一个人在念《金刚经》,他在窗外旁听。等他念完了,他进去敲门,问他念的什么,这个人说我念的《金刚经》。他就把他听的这个味道讲给他听,这个念经的人非常惊讶,这不是一般人能讲得出来的。再跟他聊天,了解他一生的经历,原来是个卖柴的樵夫。但是他听了他的话,这人有慧根,值得栽培,保送他到黄梅去亲近五祖去。送他十两银子做安家费,他的老母亲,有些居士们替他照顾,叫他放心,一心到黄梅去求法。《坛经》前面记述这段故事。真放下,马上就脱离
。我们为什么放不下?没看破。为什么没看破?我们的疑没有断。听经,学佛几十年了,半信半疑,不是真的放下。真放下,他就入门了。老师当时教我做六年,我六年没放下,六十年才好一点,学佛六十年好一点,今年六十六年。不在事上、境缘上,境界缘分里面去真磨炼,真功夫不能现前,要禁得起磨炼。磨炼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万法皆空」,古人用这句话,下面续的是「因果不空」,能讲得通。用在修行上,明心见性不空,看破放下不空,真能帮助你入佛境界。时代不一样,乱世,活在这世间太苦,我们要干真的,不能干假的。干假的,来生还是六道轮回;干真的,决定求生净土,往生极乐世界,就对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版权所有:地藏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