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与门风,在我们还是一个农耕文明、传统伦理的时代,谁家的孩子,从什么样的家门走出来,一望便知,这一家的父母不见得多有学问,但是他可能很有教养;这一家的孩子不见得上很好的学校,或者以后在很好的单位,但是接人待物,他让人一清二楚,舒舒服服。
但是今天呢?我们常常看见,孩子上非常好的贵族学校,但是在接人待物的时候毫无礼貌,所以我们要面对一个新问题,我们还找的回自己的家教与门风吗
?家教与门风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好多不识文断字的母亲,教出了这个民族的灵魂。于丹讲述了“孟母三迁”和“断机杼”的故事,“孟母在询问孩子功课时看到孩子漫不经心,就把织到一半的布一刀割断了,告诉他不成材就是这样的,这是朴素的女人用手里的活儿来给孩子讲道理。
又如“岳母刺字”,岳家军从岳飞到岳云,子子孙孙送上国家的沙场,这是通情达理的母亲,从小就告知孩子精忠报国。还有很多历史故事,都说明了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在中国古代传统家庭中,女性虽然大都不识字,经济不独立,甚至连个独立的身份都没有,但却扮演了很重要的地位。一个“安”字,说明家中有女才是安。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一个女人上与婆媳不闹矛盾,中与丈夫不争吵,下与孩子没代沟,这样一个家就和顺了。
女人是管整个家的和睦与文明传承的,家中有个好女人,伦理就安顿,社会的氛围就会好起来。
烙印
孩子的待人接物会让你看到他的父母是为人宽厚的还是刻薄的;是对人充满慷慨信任的还是不断疑神疑鬼的。父母对人是怎么样,直接就是对孩子的教诲。
中国人家教门风的起点是:入则孝,出则悌。这是家庭教育,进了门要知道孝敬父母,出了门要懂得友善兄弟,这是伦理。
第二是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这是社会教育。言语要谨慎,行为要守信,内心博爱大众,亲近仁义道德,
重视家风
现在经常有排行榜,在讨论家庭要有多少资产才能传承下去。于在中国人的概念里,最大的家庭资产就是家教和门风,“中国是一个家邦社会,过去中国的风俗里就有它的伦理规矩,过去说张家村、李家店、赵家祠堂等,一个村的人都是同姓,他们的孩子做错了事,去跪祖宗祠堂,觉得没有脸面见祖先。很多祠堂里是有家训的,即使是寒门,也说自己是有门风的。”
一个家门的门风是一辈子的信念,相夫教子、传承子孙,这就是母亲的责任。家中有女才是安。母亲的肩膀,要担得起家风,传承得了这个家庭里的正直和善良,这才是天职。
版权所有:地藏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