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众生的相续,不论是否证悟,都具足如来藏。《喜金刚 · 二品续》中有记载:“众生本为佛,然因客尘遮,垢净现真佛。”众生和佛,在如来藏上平等无二,那两者到底有什么差别呢?差别在于业力。
众生是佛性还在被烦恼障、所知障遮覆的自性佛,佛却是已经净化了二障的离垢佛,也就是如来藏完全显露的佛。
所谓客尘障,“客尘”二字,很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烦恼障、所知障等垢染,都不属于光明的佛性,而是外来的沾染。就像光明的宝珠被尘埃所遮覆,只要清净了尘埃,宝珠就能显现原来的纯净明亮。尘埃是尘埃,宝珠是宝珠,不能因为宝珠上有尘埃遮覆,就说宝珠变成了尘埃。
同样的,众生具有佛性,是从实相上来说的,必须通过智慧净除障垢之后,佛性才会显露。也就是说,离垢清净佛,是自性清净佛性的自然显现,并没有另外的佛果可得。所以,虽然我们是未来佛,还是必须不断修行,必须“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如此才可以圆满究竟的佛果。
虽然每个凡夫俗子都具备佛性,却因客尘污染,不得明心见性。客尘污染就像天空本来很晴朗,太阳放射出灿烂的光芒,但因为云、雾、霾、尘的作用,往往会将太阳遮住,让我们无法看见。这正如没有成佛之前的凡夫之心。
禅宗六祖慧能有一个四句偈非常有名:“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

现在我们的身心被客尘污染得一塌糊涂,不要说用明镜照自己的脸,连镜子是不是镜子都搞不清了,这个镜子就叫做如来藏。我们的身体是本具佛性的坛城,可这个身体的坛城,这棵菩提树已被污染了,充满了已成熟和即将成熟的业力。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不欲临苦等等人世间的苦难,我们一直都在感受着。因为无明覆盖,人们个个“苦此不疲”。我们的这棵菩提树要茁壮成长,需要经常修剪残枝;我们这个明镜台,也要不断清洁,净化自己的身体、语言和思维。
版权所有:地藏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