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讲解网

云居寺:千年古刹曾埋藏佛舍利

发布时间:2023-11-22 03:21:07作者:地藏经讲解网
云居寺:千年古刹曾埋藏佛舍利

云居寺位于北京西南房山区境内,距市中心70公里。占地面积70000多平方米。由云居寺、石经山藏经洞、唐辽塔群构成,始建于隋末唐初,初名“智泉寺”,后改称“云居寺”,经过历代修葺,形成五大院落六进殿宇。20世纪40年代毁于日军炮火中。解放后,云居寺经过两次大规模修复。云居寺不仅藏有佛教三绝与千年古塔,而且还出土了令世界瞩目的佛祖舍利,与中国北京八大处的佛牙、陕西西安法门寺的佛指,并称为“海内三宝”。

其实,云居寺本分上寺下寺,上寺由九个藏经洞和最初的殿宇僧舍组成,位于海拔450米的石经山上。后寺庙毁,只剩遗址和藏经洞。我们现在去的云居寺,是在以前的下寺基础上修复而成的,寺院中五大院落六进殿宇,香火鼎盛。

与许多寺院不同的是,房山云居寺“因经而寺,寺以经贵”。其中最早的“石刻佛教大藏经”始刻于隋大业年间,僧人静琬寻遍名山大川最终选择清幽的白带山为篆经藏宝之地。篆刻经文在石板上,并创立了云居寺。此后刻经事业历经隋、唐、辽、金、元、明六个朝代,绵延了1039年,共刻佛教典籍1122部、3572卷、14278石,近3000万字。这样大规模刊刻,历史这样长久,确是世界文化史上罕见的壮举,最终白带山的名字也被石经山取代。云居寺也被誉为“北京的敦煌”

当然,对于云居寺而言,最为宝贵的便是在1981年出土的两颗佛舍利。其实藏在云居寺的佛舍利本有三颗,本是隋炀帝赐予静琬的。静琬得到佛舍利之后,用青石函保存并埋在了雷音洞弥勒佛像背后的石板底下。明万历二十年,当时的达观可禅师在清理雷音洞时,无意间发现了隋朝埋藏的石函。佛宝云居寺舍利出世,轰动朝野。当时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太后下旨将三颗舍利迎入皇宫供养三日。宝函归还后,达观可禅师发现石函内的舍利被2个羊脂玉函封藏,数量少了一颗,却多了两颗珍珠。由于明末时局动荡,达观可禅师将佛舍利再次埋藏,同时采用了5层石函。在最外层的汉白玉石函函盖内,究竟是太后私藏了一颗还是在归途中遗失,已经成为历史疑案,但从此这颗舍利再也没有出现,云居寺舍利从此只剩下2颗保存于世。直至1981年,这两颗佛舍利才再次出土,目前保存在首都博物馆内。

乘坐公交,可从天桥乘坐917路快,到五侯路口下车后,换乘房19路直达云居寺。门票40元,开放时间为夏季9:00-16:30,冬季9:00-16:00。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李博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地藏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