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黄晴
最近,美国微软公司创办人比尔·盖茨“散尽家财”,将580亿个人资产悉数捐给其创办慈善基金会;又“退出权位”,从微软公司完全隐退。盖茨好洒脱,世人看不透的“权”、“钱字,他看得透,而且如《聊斋》故事中的“豁达先生”,“说走就走,岂不爽快”。
盖茨“裸捐”一事在中国引起议论纷纷,据说远比美国来得热闹。有网友叹:“盖茨的娃儿真可怜。”这倒应了《红楼梦》中的“好了歌”,“世人都道神仙好,唯有儿孙忘不了。”其实,中国也有人对此是看得透的,记不得是哪位古人说过,如果儿孙成器,留钱何用?如果子孙不成器,留钱适足以害之。中国末代皇帝溥仪他爹也写过一首诗:家也大、业也大,子孙钱多胆也大,天大事情都不怕,不败身家不肯罢。对这类事情也是看得很透的。
在美国的财富文化中,从卡内基始,形成了两个传统,其一,富人只是资产的管理人,只是在替上帝“理财”。其二,死时拥有巨额资产是一种耻辱。这两个传统对维系美国社会的稳定和和谐至关重要。盖茨只是完全彻底地实践了这两个财富原则
。盖茨“裸捐”一事在美国并未引起过大的轰动,或与这种传统深入人心有关。盖茨从业界隐退之后,将全力从事慈善事业,继续充当“财富管理人”的职责,只是改变了财富使用的方向和定位。在美国,对慈善基金的使用有各种法律规定和约束,使用上是较为规范的。对盖茨个人而言,人们更不会担心他用自己捐出的钱去搞什么“谋私”的事。
慈善事业怎么搞,也是有学问的。据说,袁世凯有位公子,也好搞“慈善事业”,弄一兜大洋,满街乱散,见人就给。这种搞法,就有点“率性使气”了。慈善事业是一种社会事业,针对个人,它要救人急难,助人自立,要有“送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针对社会,它要以促进社会和谐,提高社会道德文化品位为目标。
托尔斯泰有言:人生有三种满足的境界,家庭的满足、事业的满足、宗教的满足。人类的文明形态有异,所谓“宗教的满足”,或是人类共同的追求真善美的精神满足。香港邵逸夫先生有言:“一个企业家的最高境界是慈善家。”慈善,或应是企业家的宗教。盖茨在事业有成之后,转而追求慈善的满足,有其内在的精神逻辑。盖茨个人是一个事业传奇,他创办了微软公司,成了当代信息产业的一个象征。现在,盖茨转而追求“宗教的满足”。他还算年轻,有思想、有创造力,也有管理能力,在慈善事业上,他将有什么创新之举,人们对此怀有期待。
版权所有:地藏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