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讲解网

第八章 规划你的禅修

发布时间:2022-09-26 11:35:37作者:地藏经讲解网

第八章规划你的禅修

到此为止,讲的都是理论;现在,让我们探究一下实际的修习吧!「禅修」这东西应如何着手进行呢?

首先,你要制订一个正式的修习时间表,在那特定的时间内,你什么也不做,只专用来修习内观禅。当你还幼小,还未懂走路时,有人花了许多功夫才教晓你那个技巧,他们拉着你的手臂学步,给你鼓励,要你一步一步的向前走,直至你学懂为止。那些教导时段即构成你学习行走技巧的正式练习。

在禅修时,我们依照相同的基本步骤,拨出特定时间来专门发展这叫静观的心灵技巧。在这特定时间中我们只做禅修,并规划环境以减少分心。这并非世间很易学到的技巧。我们至今养成的心理习惯,实与无间断的静观理想十分抵触,欲想脱离这些习惯,非用点策略不可。如前所述,我们的心就像一杯混浊的泥水,而禅修目的,就是要澄清混浊,好让我们看清楚里面的情况。最佳办法是让它放置在那儿,给它足够时间让泥浆沉淀下来,最后便会出现清水。我们拨出来的禅修专用时间,就是为了进行此澄清过程。从外面看,这样做似毫无用处,我们坐在那里,与一座石雕怪物无异,哪有建树可言。可是,里面却有不少事情在发生着,内心的污垢在沉淀下来,心境亦变得渐渐清明,使我们能够应付接踵而至的各种生活问题。

这并非说,我们要有所作为来促成这种沉淀,它是自发的一种自然过程,只须保持端坐与静观,即可造成这种沉淀。事实上,任何其他的促使努力,都只会弄巧成拙;那是压抑,不会有效的。尝试驱逐心内的东西,只会为那些东西增加能量而已,你可能暂时得逞,长远来说,你只会令它们更加强大;它们会隐藏在「无意识」里,趁你不留意时,就会跳出来,令你手足无措。

要澄清心意,最佳办法是让它自己沉淀下来,不要去打扰;只须专心地观察着内心的污垢旋转,不可作丝毫的参与。不久之后,它会沉淀下来,跟着就会一直保持沉淀。我们在禅修中要奋发精进,不是要强迫。我们唯一要努力的是:温和而又坚忍的静观。

禅修时段就像你整天的一个横切面,发生在你身上的每一件事,都会以某种心理上或感情上的形式,存放在心里。在日常活动中,你每每被事件缠住,很少能彻底处理好根本问题,于是,它们躲藏在「无意识」之中,在那里沸腾、起泡沫与溃烂。接着,你感到紧张、不安,于是疑惑地问:那些紧张到底是从那儿来的?

所有这些东西都会以某种形式在禅修中出现,你有机会去观察它,看清楚它是什么,然后放下它、由它去(Let it go)。我们安排正式的禅修时间,就是为了创造一个有利于这样解脱的环境。我们作定时的静观重建,我们从刺激感官与心灵的事物中抽离,我们从刺激情绪的活动中退下,我们远离烦嚣闹市,来到安静的地方坐下来,让那些躲藏在「无意识」里的东西一一浮现,然后消失;最终效果有如重新充电,禅修的确可为你的静观重新充电。在哪里坐?

为自己找一个安静、隐蔽、且能独处安居的地方,不一定要到树林中央那么理想之处,那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得到的。不过,那个地方必须令你感到舒适、不会被打扰、更不会有被展览之感,因为你想全神贯注于禅修上面,不想花时间顾虑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试找一个较为安静的地方,不必完全隔音,不过,某些噪音的确会使人分心,应该避免;例如音乐与谈话就最差,它们令你不由自主地被吸引,不知不觉地专注它们。

你可用一些传统的辅助手段来创造适当的气氛,例如,在暗室中燃点一枝香或蜡烛,用铃声来开始与结束等都很好。不过,这都是一些方便用具,对某些人会有策动作用,但对修行来说,它们不是必须的。

你也许发现,每次禅修都坐同一地方会有帮助。是的,预留地方作禅修专用,对大多数人来说都很有助益,因为,你很快就会把那位置与深定中的宁静联系起来,而那联系有助你更快达致深定状态。关键是要找对地方,那需要做点实验,可试坐几个地方,直至找到一个你感到合适的为止。你只须找个没有不自然感觉、不会令你过度分心的地方即可。

许多人发现,一起共修很有帮助,有规律的定时练习也很重要。如果有一起承诺的共修时间表支持,许多人都能作定时禅坐,因为应承了就要做,像「我很忙」等藉口就可巧妙地避开了。在你居住地区,你或可找到一群禅修者,他们的修习方式与你不同,但不要紧,只要是安静的方式便可一起共修。另一方面,你要学会独自修习,自给自足,无须依赖共修的激励。做得适当,禅修实是一种乐趣。应视共修为辅助,而非不可或缺的跛子拐杖。在什么时候禅坐?

提到禅坐,最重要的准则是:依佛教的「中道」进行,避免过度与不足。这不是说,你一时兴起才坐,而是制定一个禅修时间表,用温和、耐性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去进行。订立好的时间表有鼓励作用,如果你发觉它已失去鼓励作用,反而变成一种负担,那么,一定在某处出了问题。禅修不是一种义务,也不是一种责任。

禅修是一种心理活动,你要面对和处理的是原始、未经加工的感受和情绪等东西,因此,这活动很易受你每次禅修时所采取的态度所影响。你的预期很可能就是你所得到的,如果你期待禅修,到时你的禅修将会做得很好;如果你预期那是一种乏味的苦差,那结果很可能就会出现。因此,制定一个合理而可行的禅修日程表,让它与你的其他日常活动相互容纳;此外,如果发觉越来越难达致解脱,那就要作出一些改变了。

一早起来就做禅修是最好不过的事,那时头脑清新,还未受日常事务的重大干扰。以晨早禅修来开始每一天是好的,它令你调升至最佳状态,准备好自己有效地处理事情,让你轻易地度过每一天。然而,一定要确保你是完全清醒,否则,坐在那里打瞌睡是不会有进步的。因此,要睡眠充足,开始前宜梳洗、沐浴,亦可做些热身运动,令各循环系统活跃流通;总之,要尽你所能令自己完全清醒过来,然后坐下来禅修。此外,不可让日常活动打扰,以致忘了预定的打坐安排,最好把禅修定为早上的首要活动。

晚间是禅修的另一个好时段,日间积聚于心的垃圾,能在睡眠前完全清除,实在太好了。禅修可令内心清净和恢复活力。重新建立静观,才能够真的睡得好。

对于禅修新手来说,每天一次就够了;如果你想修习长些时间,那是好的,但不要过度。我们不时发觉有禅修新手把自己弄致筋疲力尽,他们迳自参加数星期的密集禅修,其间每天要禅修十五小时,不多久,现实世界的问题赶上来了,他发觉禅修太花时间了,作出的牺牲太多了,他们实在付不起。不要堕入此陷阱,不可在第一个星期就令自己精疲力竭,宜慢慢地加速、坚持努力、稳步前进,让自己有时间将禅修融入日常生活之中,让你的禅修缓和地逐步进展。

随着禅修兴趣的增长,你自会腾出更多时间作禅修之用,那是一种突发现象,自发于禅修活动本身,无须勉强。

经验丰富的禅修者能安排每天禅坐三、四个小时,他们在世间也要过平常人的生活,之所以能挤出时间禅修,乃因为他们乐在其中,自然而然而已。要坐多久?

类似的规则在这里也适用,你能禅坐多久就禅坐多久,千万不可过度,大多数新手开始时可坐二、三十分钟,若超过这个时间,初学者是很难受益的。这种坐姿西方人并不熟悉,他们的身体是要一点时间去调适的。禅修所用的心理(精神)技巧对他们也是不熟悉的,亦需要一些时间去调整。

随着你对禅修过程变得熟习,便可一点一点地延长禅坐时间,我们建议你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去修习,令自己可舒畅地坐上一个钟头。

不过,这里有一重点要知:内观禅并不是一种苦行方式,自苦其身不是它的目的,我们是要培育静观力,不是苦痛。有些苦痛是无法避免的,尤其是腿子痛,我们会在第十章中详尽地讨论痛,以及处理它的办法,届时你将学到一些技巧和态度,足以应付那些不适的感觉。这里想要指出的是:这不是一场严厉的耐力比赛,你无须向人证明什么;因此,不要强迫自己忍着剧痛去禅坐,只为能证明你可禅坐一个钟头,这不过是一种自我的无益之举而已。因此,开始时不要过度,要了解自己的极限,也不可责怪自己为何不能像石块般一直坐下去。当禅修渐渐成为你生活的重要部分时,便可把禅修时间延长至一个小时。一般来说,应就你的现况来作决定,以能舒适地禅坐多久为基准,然后再禅坐多约五分钟就够了。禅坐时间没有硬性规定,就算你预先定立下限时间,到时可能身体不适,令你数天内无法禅坐上那么长的时间。这不是说你可取消那些日子的禅修安排,有规律的定时练习是重要的,就算只禅坐十分钟也非常有益。

顺便一提,你必须在禅坐前决定要坐多久,不要在禅坐中作决定,你会因散乱不安(掉举)而出坐的,而散乱不安正是我们要学习留意观察的重要项目之一。因此,选择一个切实可行的禅坐时段,然后坚持下去。

可以用一闹钟或定时器来计时,但不要每两分钟就偷窥一下,看看自己的表现,你的定力会因此而完全消失的,散乱不安(掉举)亦会乘虚而入,你会发觉自己很想提早出坐,这不是在禅修,而是在观看闹钟。不要看闹钟,要坐至禅修结束时间为止!事实上,你是无须用上钟表的,至少不必每次禅坐都要用它。一般而言,你想坐多久就坐多久,所谓神效时段是没有的。不过,最好给自己预定一个下限时段,如果没有下限时段,你将发觉自己只能作短暂的禅坐,因为每当有不适或不安时,你就会逃避,匆忙结束,那是不好的。这些宝贵经验是禅修者会遇上的,不过,只有坚持渡过的人,才能从中得益。你必须学会安静地、清楚地观察它们、留心地注意它们,如是地重复多次之后,它们再不能掌控你了,而你就能如实了解,知道它们只不过是一些冲动,生住异灭,有如过眼云烟。从此以后,你的人生问题便可优美地平息下来。

听到「纪律」这个词,我们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困难,因为它令人想像出,有个人高高在上地拿着棍子在监督,告诉你做错了这样或那样,可是,「自律」就不同了,「自律」是一种技巧,凭着它你可看穿自己内心冲动的空喊,从而深入了解它的奥秘。它们对你是无能为力的,全部皆是一种展示、一个骗局而已。你的冲动向你尖叫、咆哮,它们或哄骗、诱惑、威胁你,可是,它们根本就没有真的棍子在手。你顺从它们只是出于习惯,因为你从来就没有费神认真地看清楚威胁的背后,它的背后其实是空的。然而,只有一个方法可以学到这个教诲,纸上谈兵是没有用的,应该要向内看,单纯留意观察着刚冒出来的东西── 那不安、焦虑、烦躁、或痛苦等── 只须观察着它的出现,不可与之交涉或作出任何反应,不多久,你会十分惊奇,它竟静悄悄地离开了。它会生起、然后消失,就是如此简单。

\

「自律」有另一个名称,那就是「忍耐」。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地藏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