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静坐时,如何静下来止观?
答:修道的主体,不外乎止观,因止观而成就定慧

第二原则是:如“念”一驰散,就要马上抓回来──“摄心”。初学习时,念是一定要驰散的,忽而想这,忽而想那,不可能安住在所念的。心念虽然散失了,不要心生厌、悔,只要立刻把它抓回来;否则徒增烦恼。念一跑就抓回来(只怕妄想驰散到别处,而不能警觉);慢慢的念稍一动,就能很快安住所念了,到最后,不再驰散,心便安静的住在那里了。“摄念”如照顾小孩子一样,不是一次两次的,要多次的教导,才会习惯下来,否则打他骂他,也是没有用的。这也就是孟子说的:“收其放心而已矣”!经上有一个有趣的比喻说:“心好比小狗一样,是到处乱跑的,必须要用一根绳子把它拴在柱子上。起初,它还是乱转乱跳,但等到转无可转,跳无可跳,也就静静睡下来不动了”。修止要修念,修是“修习”,慢慢地习以成性。心就会静下来而安住不动了。到后来,只要一坐,心就静下来了。一直到“超作意位”,自然安住,才算是真正成就了。有此静止心,再修习观慧,不断的修习,不断地进步,最后到达“止观双运”,才能引发真般若。
版权所有:地藏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