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佛陀是什么因缘,一定要我们先布施、然后再持戒、然后再忍辱、然后再智慧等等?就是为什么一定要这样的前后次第呢?把这个修学次第提出一个问。
因为它这个波罗蜜多有前后相生的理由。就是说,布施能够随顺引生持戒,持戒能够随顺引生忍辱。它有前后相生、相顺的次第。
六度的次第,古德有两个不同的注解。这个地方,本文的注解是偏重在它的难易性。从难易的角度是说,“前前引生后后,后后清净前前”。
“前前引生后后”就是说,你一定要先修布施,你才能够持戒,因为这个布施比较简单。你一个人连把多余的财物施舍出去都很困难,你这个烦恼那么重,你也没办法持戒。持戒是要约束自己。所以布施是比较容易。
透过布施以后,你这个人个性稍微淡泊一点,少欲知足,再持戒,因为持戒是长时间的。诸位!持戒没有人说是持十分钟、五分钟的,那是尽形寿的;你布施三分钟就布施完了,所以,持戒是长时间的。但是你一个人对身业、口业有所约束,多少有调伏自己的力量,遇到逆缘的刺激你就比较能够安忍不动。你戒持不好,连身口业都管不好。你不要去管内心,内心不可能管到。你内心能够忍辱,你就容易安忍不动,你就容易成就禅定的寂静。你有寂静的心态,就能够观照诸法实相。它这个是“前前引生后后”。
“后后清净前前
。”当你持戒持得好,帮助你布施会更殊胜;你忍辱修得好,你持戒更庄严。后面的会反过来加持你前面的,会让你前面的功德更清净。版权所有:地藏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