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近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使得我们崇拜,甚至迷信权威的品性根深蒂固。如果映射到学佛的过程中,则表现为对于师父言听计从,忽视对佛法本身的参学
。但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之际,为一众弟子留下训诫,那就是依法不依人,以法为师。究竟什么是“依法不依人”呢?简单来说,就是以智慧为先导,以法为师。就是说,不论现实中师父的名气有多大,也不论自己内心对师父何等的崇敬,关于他的一切说教,都要回归经卷,细细考量。譬如师父所说的法,与“三法印”有无差别,与《阿含经》有无出入等等。
经籍中有言,私自篡改经教,果报在恶道。不可否认的是,在佛法流传过程之中,难免会有不如法的观点混入其中。尽管这样做的人可能是无心之举,但它们仍然会障碍自己学佛办道,所以修习佛学时,一定要明眼辨别。
比如大小乘的经典,我们多数人耳熟能详的阿含部经典,般若部经典,都是佛门的正信经典。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初机学佛时,这些经典就都可以拿来读,这与不同学龄的孩子,所念的教材不同是一样的道理。具体来说,在初入佛门,佛性不坚定之际,最好不要读密教部的经典,如果一定要读,《楞严经》可能是唯一适合的。
再者,释迦牟尼佛所说法,大致分为解脱道与佛菩萨道。解脱道的经教,就是教化众生脱离世俗烦恼,把心灵从繁杂丛芜的尘世中解脱出来。佛菩萨道,则是教化众生明心见性,所谓“开示悟入佛理”,于诸法得自在。师父所说的一切法,都不能超越这两部分,否则即为诳语。
可能你的身边,有学佛的人,看到他们每天平心静气,不愁不忧的状态,自己非常羡慕,也想去试一试。正如《学问之趣味》中梁启超所说,做学问如同晒太阳,大家都晓得冬日里的阳光非常舒服,但是一定要我们大家亲自去晒一晒。
在小编看来,梁公此番言论,同“如鱼饮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们可能在平时的见闻中得知,学佛对人生的提高极有帮助,甚至对于自己的将来,甚至家人都有帮助。不过,获得这一切的前提,都需要我们发长远心,不退心,一步步坚定地修学下去。
更多佛经解读、佛门典故,请关注莲荷居士。
版权所有:地藏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