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救苦 死而复生
你知道吗,“代万山死而复生了!代万山死而复生了!”这则喜讯像一股浩荡的东风展翅飞腾,传遍了四川省汉源县的城市农村。
代万山,男,年近五旬,是四川省雅安地区汉源县化工总厂的优秀司机,他为人正直善良,爱国爱厂,忠于本职。在开车的长期途中,他尊老爱幼,乐善好施,常用钱财周济贫穷。途遇孤苦伶仃、衣服褴褛的老人要求搭车,他立即停车,热情地扶上车座,车费分文不收。休假时,他曾在街头送迷路的幼童返家。他的车窗玻璃上贴的是“弘扬正气,见义勇为”。他的司机台前悬挂的是“观世音菩萨”的德相。观音菩萨慈颜漾秀,慧目遥望,透身白衣,足踏彩莲,神态慈祥,令人肃然起敬。代万山对观音菩萨虔诚跪拜,内心深处,常默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当然,一个人的思想发展过程,先是由不知到知,由迷到悟,由不信仰佛教到信仰佛教。代万山原先也是一个“从不赊菩萨账的人”——不信仰佛菩萨,现在是一个正信的佛教徒了。
其妻李春秀是全国闻名的“劳动模范”。她天性温良,治家勤俭,慈悲好善,对众生穷施钱、饥施食、寒施衣。她在厂里工作任劳任怨,坚守岗位,爱厂如家,常超额完成任务。她常规劝丈夫和训诲两个儿子媳妇“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永作善人”。并常念“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全家在祥和宁静的环境之中,建成“五好文明幸福之家”。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不料在一九九四年秋天,代万山突患肺癌,送进成都四川省人民医院治疗。李春秀悉心侍候。每天默念观音圣号,祷告菩萨保佑她丈夫病愈添寿,劝丈夫亦默念观音圣号。但是秋去冬来,群医束手,百药罔效。癌细胞不断扩散恶化,至同年十二月三十日凌晨四点,代万山七窍流血,停止呼吸。医生详查,气绝身亡。是日清晨六时,李春秀同两个儿子、媳妇买来两个大热水袋,绑在死尸的身前身后,保持体温,平放在车厢后面,以便回家停在堂屋开会追悼。接着,由代万山的徒弟开起大车风驰电掣般地往汉源飞奔而去。
李春秀坐在车上,眼泪汪汪,心如刀绞。她不时仍在默念“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和“往生咒”。行行复行行,翻山又越岭,是日下午五点多,眼看快要到达家门前数里之时,车往下坡路开,由于天寒地冻,公路不平坦,厚冰与车轮发滑。司机开大油门,加快马力,车身簸起多高,险些滚下岩去。这时,车上的死人大骂起来:“开你妈的啥子车,你不想活命啦!”大家被死人的叫骂声惊呆了!怎么?医院确定死了的人——气断、血停、身冷,“四大散失”,怎么会活呢?他不是已死去十三个多小时了吗?真的会活吗?……
大车平安地抵家。死者在车上自行坐起来,果然活转来了,他叫妻子、儿子扶他下车进屋烤火、换衣、喝茶、吃饭毕。他容光焕发,满面笑容地说:“我不知自己死了,仿佛做梦似的,只觉得三魂渺渺,七魄飘飘,在一片漆黑的大地上,身子轻快地飞跑。突闻耳畔有人说:‘代万山,快回去!’我一惊而醒,原来睡在车上,车身振动,颠簸不停。”
欢度春节后,一九九五年农历正月十八日,天朗气请,惠风和畅。病人代万山要外出散步,李春秀陪同丈夫来到小河边,仰观宇宙之大,附听河水淙淙地绕过田野,唱着喜歌奔向远方。他(她)们心开意解,非常快乐。这时,身后突然走来一位白发慈颜、心广体胖的老妪。用手指着代万山说:“你快来背我踏水过河!”李春秀说:“太婆,他是病人,我来背你过河。”太婆说:“不行,我不要你背,我就是要他背我过河。”代万山心想:尊老敬老是中国人的美德。常言道:“敬老人必得寿高。”她一定要我背,那我就背吧。便说道:“好,老人家我来背你过河。”
于是撩衣挽裤脱鞋,背上老人涉水到对岸。怪,水不冷,温热温热的,刚一上岸,他觉得脚心涌泉穴有一股暖流,往上透过全身,冲开顶门,飞上高空,内心喜悦,身心轻安。当他轻轻放下老人时,在那一刹那间,仿佛他离开旧体,变成另一个新人了。老人不谢而去,前行数步,转眼不见了,真怪!莫非是佛菩萨化变的老妪,来考验我心地是否善良
?第二天,有几个人问他:“代万山,听说你昨天背观音菩萨过河,是真的吗?”问得他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目瞪口呆,感到新奇,不知如何回答。
是夜,代万山做了一个异梦,梦见一位金甲神将,站在云端对他说:“代万山,你真的是背观音菩萨过河,菩萨大慈大悲把你的癌症已经治好了!……”他醒后,浑身舒畅,精力猛增。
第三天,他赴医院细检详查,医生说:“原先的肺癌怎么不药而愈,还俨如另一‘新肺’在腹。这真是奇迹出现了,怪事!怪事!”
从此,李春秀皈依佛门,大发菩提心于金钟山重修观音阁,弘扬观音普门品,教人常念“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代万山现已身康体健,虔心念佛,早晚点灯焚香,恭敬礼佛,日日如是。其两子、二媳亦改恶向善,诚心念佛,变成“佛化家庭”了。你看,观音菩萨悲愍众生,有求必应,是多么灵验!让我们至至诚诚,恭恭敬敬地都来经常多念: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观音大士。悉号圆通。十二大愿誓弘深。苦海渡迷津。救苦寻声。无刹不现身。南无施无畏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版权所有:地藏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