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悟道因缘·圆澄禅师
林明珂
圆澄是明末著名禅师,曹洞宗二十七代传人,禅锋敏锐,应机迅捷,紫柏大师曾自叹弗如地说:“我下语不及此公。”相传澄师主持修建阿育王殿时,亲自赴福建购木,乘船回来时遇海盗袭击。海盗见大师相貌庄严,凛凛不可侵犯,便请教姓名。当闻到大师名字后,即五体投地,请求忏罪。澄师离开时,还特授号矢护送,可见澄师之名家喻户晓。下面即其开悟因缘。 圆澄,字湛然,别号散木道人,俗姓夏,会稽人。据传其母梦僧而娠,怀胎十四月才出生。生后连哭七日不止,有一僧人路过其家,对婴儿说:“自誓不昧,止借宿于此,还啼哭什么?”啼声遂止。 澄师长大后,聪颖伶俐,辩说无碍。父亲在世时,家道衰落,充当邮卒,养家活口。因父年老多病,无法劳作,澄师十一、二岁即替父当差,不避风雨寒暑,住来数十里路,有时夜里穿过虎豹出没之地也不害怕。十七岁时,父亲辞世。两年后,母亲也去世了。不久,因错投公牒,怕遭刑罚,投江自尽,漂流数里,被渔父救活。适逢一僧人路过此地,僧人对他说:“你要能出家,必有大用。”澄师即求度世出家。夜里,卧僧房中,有鬼摇床,骚扰他,他不予理睬,鬼只好散去,他想:鬼的伎俩只不过如此罢了。 第二天,投玉峰大师,充园头,始接触经义。一日,入方丈求授经,玉峰叱责道:“大字不识,不作苦行,求什么经?”澄师正色道:“我还要参悟大事,何况区区文字呢?”玉峰很惊讶,即拿着《法华经》对他说:“这是诸佛骨髓,恭敬颂持,必有心得。” 澄师二十岁访隐峰大师,大师非常器重他,对寺僧说:“这位学僧可参禅。”澄师即请求开示,隐峰说:“行住坐卧但参念佛的是谁。”遂用功三日夜有省,知法不从外得,即要求隐峰印证,隐峰道:“似则也似,是则未是,何况还没有圆融贯通呢?” 1584年,澄师二十四岁时,往天荒山妙峰和尚处剃染,恳求成佛要诀,妙峰唯令其念佛。澄师白天行难行苦行,夜里通宵参究,胁不至席。次年,往叶家山采茶,听二僧论傅大士法身偈,于是碍膺之物为之脱然,一切经书了然于胸。往云栖求莲池大师授具,回来时谒南宗师,进屋便问:“海底泥牛衔月走是什么意思?”南宗大喝一声,澄师不能回答,遂发誓道:“不悟不休。”往天妃宫闭关三年,不发一语。后阅语录,读至雪窦与僧谈论柏树子公案,有学僧颂道:“一兔横身当古路,苍鹰才见便生擒,生来猎犬无灵性,空向枯椿旧处寻。”澄师有所悟。后因灯灭,隔窗取火,豁然有省,随颂一首,请南宗印证。南宗道:“我一直把你当个人物看,哪知你还作这个见解!”澄师遂请益,南宗令其参“不思善,不思恶,如何是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澄师于此渐渐悟入。一天,想起与锦堂和尚论乾峰举一不得举二公案,遂豁然无碍,不复疑滞,即颂道:“举一举二别端倪,个里原无是与非。雪曲调高人会少,独许韶阳和得齐。二老何曾动舌,诸方浪自攒眉。拟议鹞过新罗,刻舟求剑无迷。”又颂云门十五日话道:“日日犯土黄,日日是好日。铁蒺藜兮无孔笛,分付禅和莫近前,拟议须教性命失
版权所有:地藏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