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讲几个公案啦,还有一个一定要讲的。就是针对我们以前的那个日本的禅师,他说,两个比丘路上走,一个人过河的时候,他是持戒,直接就过去了。另外一个人看到一个女人,年轻女人过不了河,他就把她抱起过了。他认为他对,作者立意好象还是他对,他做了好事又能放下。那个人持戒,既不做好事,也放不下,那好象是境界差得很,不如那个高。那么这个话到底对不对?我们现在以经上的一个公案来证明这个事情。
阿育王他开始信佛的时候,那时候因为他连年战争了,阿育王开始是要征服全印度,所以是战争打得很残酷,就是有一个邻国战争的时候,双方死亡有十万多人。那么这次他感觉战争残酷呢,就慢慢信佛了。信佛之后,因为连年战争呢,瘟疫病很厉害,害病的人很多,那么他就请僧团里面那些僧人持咒、念经喽,加持疾病消除。那么这个僧团里边,这些都是证果的圣者,他就派了一个沙弥,才八岁,但是已经证果证道的,人很小,他们就派他去。他去呢,是飞了去的。到王宫之后,皇帝的夫人跟他的婇女呢,看到这个小孩子,沙弥呢,长又长得好,威仪又好,只有八岁。我们这里十二岁才这么高,他八岁还要小,一点点大,都很欢喜。国王的女人呢,就欢喜得她都要把他抱起来了,想抱他啦。这个沙弥马上把她呵斥,把她退掉。国王的夫人说呢,虽然你是沙弥,你是师父啦,但是你年纪很小,跟我的孩子一样的,我跟你抱一下有什么关系呢?这个沙弥就说了,他说什么事情都是从小开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滴水能穿石头——我们的屋檐水了,滴、滴、滴……下面可以滴一个洞洞。所以说不要小看啦,你抱一下子,以为没有事,这个事情将来扩大了之后,就会坏事。当然啦,我是证圣者,不会坏事,但是后来的人他们不是圣者的话,你这么做,将来就是要出事情的,所以不行。沙弥呵斥她呢,声音很大,虽然八岁的沙弥,但是声音很大。这个时候,国王在其它的屋子里听到殿上怎么哇哇……声音那么大,沙弥说法啦?就赶紧跑过来,一看,原来沙弥是在呵斥他的夫人。他说,沙弥你年纪很轻,跟我的孩子一样大,夫人抱你一下也没关系啦,何必这样子认真呢?沙弥就跟他讲了很多道理。 他说古代的一些规矩——跟我们儒家一样,周朝的讲礼节了。他们印度呢,古代也是讲礼节的,女人七岁之后,父亲的桌子上,就不去爬了;男孩子,八岁以后,母亲的床上就不能坐了。所以说呢,这些都是避讥嫌啦。这个话,我们在以前小孩子报上也经常看到的:李下不正冠,瓜田不纳履。就是说,果树下边不要摸头,一摸头人家以为你采果子;西瓜田里边不要摸鞋子或者摸脚,你俯下去,人家以为你偷西瓜。这个东西,自己应该知道避讥嫌,不能说没偷,摸一下头没关系。你没有偷,人家说你偷啦。虽然说他是不干涉你,也要说:“哎呀,出家人不规矩啦,跑到树下去,自己抓果子吃,还说不偷盗啦。”所以说,避讥嫌呢,就不能做的。小事情不防护的话,会坏大事。固然圣者是没关系,但是后来不是圣者的话,他们如果这样子做了,将成一个怎么样的后果呢
版权所有:地藏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