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讲解网

到西藏一定要去看一场辨经!

发布时间:2024-06-23 03:18:40作者:地藏经讲解网
到西藏一定要去看一场辨经!

色拉寺位于拉萨北郊色拉乌孜山下,为拉萨三大寺之一,是藏区规模第二大的寺院。寺内建筑都是藏式风格,寺院大殿金碧辉煌,而且非常宏大。寺院内供奉了很多佛像,还藏有大量的经书、精美唐卡、堆绣、壁画等名贵的艺术珍品,参拜或是观赏都是不错的选择。

著名的辩经,色拉寺的辩经一直在藏区闻名,也是来到色拉寺游览的重点。色拉寺的辩经仪式在寺内最北边的辩经场进行,每天下午三点开始,持续到五点,其中周日和特殊节日时没有,需要注意。辩经时,僧人们往往一个席地而坐,另一个站在对面,动作夸张的辩论经文,十分有趣。

赏色拉寺建筑,观赏色拉寺的建筑佛堂可以步行,整个寺院的周长约有1.5公里,色拉寺的布局是以措钦大殿为中心,周围散布着各大扎仓的众多建筑。与内地汉传佛教的建筑不同,色拉寺并非中轴对称布局,而是分散的错落在山间,殿宇中最著名的就是马头明王殿和措钦大殿,可以重点参观。

马头明王殿中供奉着色拉寺最为著名的马头明王像,马头明王是藏传佛教密宗的护法神,具有强大法力可以驱邪解难。传说这一尊马头明王神像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在散步时听到了马嘶鸣的声音,沿着声音向地下挖掘而出的,所以在藏传佛教的传说中具有强大的辟邪法力。这里也是信众们参拜色拉寺的重点,可以加入到信徒的队伍中参拜一下,为自己祈福辟邪。

中心的措钦大殿则是色拉寺最大的建筑,由108根大柱子支撑,在举行宗教仪式的时候,可以容纳8000余名僧人。殿内供奉着寺院创始人释迦益西的塑像,塑像头顶的帽子十分独特,上面书写梵文,这顶帽子是他在内地讲经时明朝永乐皇帝亲自赐予的,可以亲自前去发现一下。

登后山看拉萨全景,色拉寺的后山位置较高,山顶可以观看拉萨市的全景,是爱好爬山者们的胜地。山相对高度约有500米,爬山需要4小时左右,需要一定体力,不过沿着山路稍微上升一点回望拉萨市区视野就十分开阔,体力不好或刚到拉萨容易高反的游客建议不用上到山顶

色拉寺是格鲁派大寺,与甘丹寺、哲蚌寺并称为“拉萨三大寺”,门票50元。 下午时分去的色拉寺,当时喇嘛们在大殿团座,念经,为新年祈福,和藏民们一道围坐在大殿周围的凳子上,感受那份短诵长吟的神圣,念经完毕,掌事的喇嘛还免费派送酥油糕,据说这也是来自佛祖的祝福。色拉寺最大的特点是辩经,临近三点,众多僧人身穿红袍,鱼贯而入,简短的开场仪式后,辩经开始,虽然言语不通听不懂,但我与众多参观的游客一样,来色拉寺就是为了亲历这一天天传承下来,已有600多年悠久历史的辩经活动,看经场内为了信仰而展开辩论的场景。

到西藏一定要去看一场辨经。即使听不懂他们说什么你依然会被这样的氛围吸引。色拉寺的辩经每天下午3点开始并对游人开放。所以千万不要错过了! 辩经为西藏佛学的最大特色,场面宏大,盛况历经千年而不衰。可以是一对一。或者一对多。 辩经,必须用藏语进行,答辩者必须不假思索地回答提问者提出的问题,思考的时间太长,或当答者被问倒时,周围观看者会大声嘘倒台,辩者要除下黄帽,直至下次辩倒问方时方能重新佩冠。

最浪漫的藏地寺庙~~色拉寺。 藏语里“色拉”就是野玫瑰的意思。最早拉萨的“市花”就是玫瑰。当年修建寺庙的时候,山坡谷底开满了红色、黄色白色粉色的玫瑰,格鲁派“宗喀巴”大师喜欢这里的风光,常年在这里闭关说法。~~色拉寺全称“色拉大乘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与哲蚌寺、甘丹寺合称拉萨三大寺, 位于拉萨北郊的色拉乌孜山麓,属于拉萨上风上水的宝地。每天下午三点左右有僧人“辨经”......色拉寺的辩经也是不可不看的藏教人文景观....

色拉寺每天下午三点开始辩经。我在院子里等到三点,僧人们三三两两的来了。这是一个独立的小院子,地上铺满碎石,院子里有很多树,高原的阳光透过树枝洒在院子里,把院子弄得斑驳陆离的。喇嘛们有的站在树下,有的倚墙而立。人越来越多,说话的声音也大了起来。辩经开始了,他们有的是一对一的,有的是一个人对两三个人的。我听不懂他们的语言,只是知道他们是在就佛经里的一些东西在阐述自己的观点。他们非常专注认真,大声的辩论着,加上夸张、激烈的肢体动作,击掌、跺脚,根本不理会我的镜头。偶尔看到你在对他拍照,也只是看你一眼,就又投入到他的世界里去了。

色拉寺也是拉萨三大寺之一,高高低低的寺庙集中在一起,一些大殿内放有壁画。来色拉寺必看辩经,每天固定时间会在辩经场展开激烈的辩经活动,也是很好的摄影题材呢,只要注意不要打扰到他们就好啦。色拉寺离开市中心也有一段距离,建议打车。色拉寺和哲蚌寺一样也很适合拍照,有白墙、红墙、黄墙,特别是淡季,游客很少。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

喜欢的话,就多评论,多点赞,多收藏哦~

对了~别忘了关注我哦~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地藏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