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讲解网

做好佛教教育工作 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发布时间:2019-10-21 09:51:19作者:地藏经讲解网

做好畴能传,文殊领徒众万千……”笑隐欣禅师指出世俗教育的特点是“责以成人期大全”,即怎样培养一个全材,佛教教育的特点则是“提携三界出爱缠”的出世教育,所以佛教教育与世俗教育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不一样的。

唐代以后,佛教已经完全中国化,特别是像天台、禅宗等民族特点的宗派出现,讲经成为中国佛教教育的重要方式。当时寺院里面有专门讲经的法堂,“将听法时,大众坐堂也”。寺院对讲经的活动非常重视,凡是讲经的和尚,都有很高的荣誉,讲经者被称为“首座”以及“都讲”、“人中师子”、“法匠”、“经论元匠”等,他们都是“特精外(舆,为)群儒所惮”之人。《正法念处经》说,“凡人间讲经、受戒、修道、证果,举行佛事,地神报空神,是展转上报三界诸天,乃至诸佛”。由是可见,讲经的人能够获得殊荣,与他代佛宣法的地位有关,同时讲经者还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很好的修行,必须为人师表,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

历代祖师非常重视佛教教育工作,因为这关系到教化社会,提高众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根本工作。破山海明祖师强调在尽人伦、持家务中参悟佛道。他对俗弟子说:“既是坤道,当要尽礼。见夫君,尽温存;见儿女,尽怜悯;见宾客,尽操持;见法法头头,无不是道。”在家女弟子当以“尽礼”为参禅悟道的关键。尽礼的内容,即对丈夫要温柔体贴,尽一个做妻子的责任;要怜悯子女,尽一个慈母之道;平日善于迎宾待客,操持家务等,这些都是修行因缘。佛道就在住世操家等平常日用之中,所谓念念相续不离当处,则无处不是道场。对僧弟子,破山常常以“即世法亦出世法”的理念开示,他说:“世俗语言,资生业等,皆与实相妙法,不相违背。”在世间诸法中实现出世间法,世俗与真谛不二,一切世俗的事业也与实相真理不相违背,行童应该在寺院的清苦生涯中磨练心性,在扫地烹茗的事务中体验禅道。沙弥要以信心为基石,珍惜寸阴,精进修学,以谦虚谨慎之心,向有智者及长辈学习。修道贵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用心,不离当下的事务而修学佛道。佛法从恭敬中求,只要懂得谦虚谨慎地处处留心学习。总之,丛林教育“乃是陶铸凡愚,以成圣哲。抚养鞠育人才美器之地。教令法化,咸由兹出”。

1937年,太虚大师曾在重庆华岩佛学院演讲,指出:“若为佛徒而不知建立正法,利益众生者,深为可愍!甚盼诸君从缘精研教理,发挥正行,与佛法增光,方不愧为出家佛徒!”出家人应是人中狮子,肩负的是救人出倒悬的神圣使命。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人出离五浊恶世,远离人间诸恶,广行善事。提高出家佛教徒的素质,强调僧材的使命乃是祖师所说的“克绍洪规,如当家种草”。圣可德玉说:“种草言继业。好人为好种草,犹好田出好种草也。”“能续大法洪规,为担当佛祖家业的好种草”,而要有“好种草”,关键还在于“道德乃丛林之本,衲子乃道德之本”。中国要举办“世界佛教论坛”,就应有相应的世界级的佛教教育和佛教人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时代呼唤佛教教育,时代也给佛教教育以不可多得的因缘。由此可见,佛教教育乃是佛教界永远重视的重要工作。如果我们搞好这个工作,培养出教化一方、受到众生尊奉的一代龙象,则整个和谐社会的目标就能很快达到,历代人士追求的天下大同也将最终实现。

中国佛教界在经过20世纪70年代末的复兴之后,进入了21世纪的辉煌时期,佛教界在各个方面和领域都取得了不少的成就。如今全国的寺院得到了整修,很多寺院修建得金碧辉煌;佛教僧人素质也得到了提高,佛学教育正在社会上普及;佛教界人才辈出,许多年轻人被选拔到寺院的领导岗位,佛教文化的活动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佛教的影响在社会上进一步增大,所有这一切,都得益于佛教界内拥有了人才,而这一切又与近二十年来佛教界重视办教育是分不开的。佛教教育是佛教存世的根本,佛教经常讲续佛慧命,人才是佛教得以延续和发展的最重要的根本原因。构建和谐社会是每个中国人应有的责任,更是我们出家人义无旁贷的义务。每个社会都需要人才,和谐社会更离不开人才,让我们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佛教人才!

\

版权所有:地藏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