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讲解网

信愿法师:念佛的意义非常的广阔深远

发布时间:2019-10-16 09:50:58作者:地藏经讲解网
【二、他力念佛者,不限于口称“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之功德,自十劫正觉之剎那,即已成入于我等南无归命之机,如此发起信心,谓之念佛。】这段话将“念佛”两字的意思解说的非常好。念佛在我们的认知之中,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啊。可是念佛有很深的意义,念佛的名号是念佛,念佛的慈悲也是念佛,念佛的功德也是念佛,念佛的相好也是念佛,念佛的光明也是念佛,念佛的愿力也是念佛。当然净土宗是以口称南无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本,所以我们将念佛都是囿限在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六字洪名,但是念佛的意义非常的广阔深远,不只是限在口称六字洪名而已,我们念佛的人一定要明白。“阿弥陀佛的功德,自十劫正觉之剎那,即已成入于我等南无归命之机。”这段话讲得非常的好。六字洪名有万善万行的总功德,是法藏古佛修诸六度万行圆满成就。法藏古佛以清净心、慈悲心、智慧心、平等心,称性起修,全修在性,从真如本性流露的修行,所修的行,无论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都是无为的功德、无漏的功德、无上的功德、真实的功德,所以由六度万行点点滴滴功德所成就的六字果号,叫做万德洪名。万德洪名,是法藏菩萨为你我生死的凡夫所起修的。讲到这他力的本愿道理,很多人疑心很重,无法接受这种道理,就是认为:“修行自己修就好了,哪要佛菩萨替我们修。”其实我们若要了解这个道理,从凡情来推论法情,便可以明白、接受,疑心自然消除。从凡情如何来推论法情呢?就是从凡情来体会父母的爱心,便可以推论阿弥陀佛对我们的慈悲心。凡情的爱心,最能够让大家体会的,就是父母对我们的教育、养育,对我们的牺牲奉献,对我们的付出,对我们的照顾。我们让父母把我们生育下来,父母很自然那份天伦的爱心,至性爱心,就对我们处处呵护、处处疼爱,我们有任何的身苦病痛,父母一定非常的担心,我们有任何的生活所需,父母就一概满足。诸位四众佛子!如果你是为人父母,必定能够感受到父母为孩子所牺牲的一切。念南无阿弥陀佛,我们念佛的行者,可曾用心体解阿弥陀佛成就六字洪名的苦心?我们可曾思惟法藏菩萨发四十八愿的用心?如果不曾,那对南无阿弥陀佛怎么会深入了解?如果不曾,对称念六字果号怎么会有真实的信心?“阿弥陀佛的功德,在十劫正觉之剎那,就已经成入我等南无归命之机”,因为法藏菩萨发愿说:“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十方的众生乃至十念的修因,法藏菩萨就以“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誓言绝对救度,所以十方的众生,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实在是法藏菩萨绝对救度所成就。法藏菩萨成佛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名号就带有救度称念的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威神功德力,叫做佛力,叫做他力,叫做本愿力。所以世尊在《无量寿经》开示说: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这首偈颂是第十八愿的成就偈。阿弥陀佛的本愿力,使闻名念佛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通通都往生西方,证悟阿毘跋致三不退转的菩萨。世尊的开示是真理,世尊的开示是事实,世尊的开示是真相。既然世尊开示,乘阿弥陀佛的愿力,念佛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就能够往生成就菩萨,那么我们何必担心、何必怀疑、何必顾虑?当然不必啊。所以阿弥陀佛发愿要救度众生,是众生称念就能往生。他要成就佛力绝对的救度,众生称念回去西方佛国,他才会成就佛道。“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我若无法救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就不成佛,所以法藏菩萨要成佛的先决条件就是,要成就可以救度念佛的人回归西方佛国。法藏菩萨已经成佛了,所以已经成就佛力,可以救度念佛的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法藏菩萨成佛,佛号叫做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洪名就是佛力、就是本愿力、就是他力,所以佛号本愿力使得念佛的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就阿毘跋致,乃至成就菩提。法藏菩萨为十方每一个众生修诸六度万行圆满成就了,我们众生要如何领受六字洪名万善万行的总功德呢?“南无”——南无就是归命,归顺阿弥陀佛的敕命。阿弥陀佛的敕命就是阿弥陀佛的愿力,阿弥陀佛的敕命就是在六字洪名绝对救度,所以我们随顺阿弥陀佛的敕命,随顺阿弥陀佛的愿力,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任凭阿弥陀佛的接引,这样就可以往生阿弥陀佛的国土。因果一如,在因地叫做本愿,在果地叫做名号。对阿弥陀佛而言,是因果一如,对我们众生而言,也是因果一如。在因地念佛,西方极乐世界果地七宝莲池就开出了我们莲品。我们中国净土第四代的祖师法照大师开示的一首偈,这首偈是信愿在讲席之中经常所引用的。此界一人念佛名,西方便有一莲生,但使一生常不退,此华还到此间迎。我们在娑婆世界念一句佛名,西方极乐世界果地就开出了念佛的人莲品,只要一生不退念佛,念佛的人在临命终,西方极乐世界的莲台,自然就现前来接引,迎接回

\

归西方佛国。所以法藏菩萨成佛的当下,就完成了我们决定能往生,只要我们一念的归命,就与阿弥陀佛相契相应。所以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是机法一体。机就是众生,法就是阿弥陀佛。众生南无一念,阿弥陀佛的愿力就救度;众生南无一念,阿弥陀佛万善万行的功德就回施给南无之机,所以南无一念归命,阿弥陀佛绝对救度,这样机与法相契相应,机教相应,机法一体,南无阿弥陀佛。归命,用较白话来说就是,我们凡夫依靠阿弥陀佛的救度。就像儿女归命父母,儿女的生活一切种种所需,完全仰靠父母之力。父母为什么会为儿女付出了所有的一切,照顾儿女的一切?因为这是天伦至性的爱心使然。阿弥陀佛为什么会慈悲一切生死的凡夫?因为佛心就是大慈悲心。“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这是《观经》第九观的经文。慈就是与乐,悲就是拔苦,要给众生得到涅槃妙乐,救度众生的生死大苦,拔除众生的生死大苦,佛的心就是如此。所以凡夫一念南无归命,阿弥陀佛绝对的救度,这机法一体在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之中。“如此发起信心,叫做念佛。”实在我们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都是阿弥陀佛成就的。【阿弥陀佛之心,以大慈悲为本故,以度愚钝众生为先故,称念名体不二之正觉故,佛体亦赴于名,名具体德故,虽是浅识平信之人,称念亦得往生。】这段话我们若了解意思之后,必然内心欢喜安心念佛。净土的教法,无非就是要让我们信心欢喜;净土的教法,无非就是要让我们安心念佛。“阿弥陀佛的心以大慈悲为本”,诸佛如来的心无不如是。“以度愚钝众生为先故”,前面信愿也向诸位报告过,阿弥陀佛誓言以名号要救度的十方众生,是以什么样的众生为主呢?三途六凡的众生。三途六凡的众生,是什么样的众生呢?愚钝下劣的众生,烦恼厚重的众生,《观经》说:“未来世一切被烦恼贼所害的众生。”我们若看看我们的起心动念,确实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无不是恶。起心动念,无非是贪、瞋、痴的心念,若没念南无阿弥陀佛,当然就是念烦恼。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有一位菩萨,叫做觉明妙行菩萨,在《西方确指》勉励我们众生:少

\

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因为凡夫说话,大多数都不离开烦恼、是非,说的都相应生死,相应解脱的少,不如少说话多念佛。多念一句佛号是多相应解脱,多念一句佛号是多相应往生,多念一句佛号是多相应成佛。我们的念头若没念佛,就是在念妄想,所以要将我们的妄想烦恼,把它打死,要如何修行呢?多念佛。当然我们无论如何的念佛,还是会打妄想,但不要紧,因为念佛能成就,是不断烦恼证菩提。我们现在借着这句佛号,无法在娑婆因地将我们的妄念降伏消灭,无妨,我们只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清净无为不生灭的净土世界,没有起妄念、没有起烦恼、没有起执着的境缘,没有。在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的环境之下,我们的烦恼、妄想、执着,自然就降伏消灭。所以要在我们娑婆世界断烦恼、证菩提很困难,要在西方极乐世界断烦恼、证菩提就很容易,当然我们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啊。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每天听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讲经说法,很自然就将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伏断啊。所以要成佛,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吧!阿弥陀佛的名号正是我们解脱生死的无上妙法,当然念佛啊!“称念名体不二之正觉故,佛体亦赴于名,名具体德故,虽是浅识平信之人,称念亦得往生。”佛号六字,是名体不二。名是佛名,体是本体。本体是这句名号万行功德所成就的。佛体六字有使称念的人起用——放光普摄往生西方的妙用。凡夫的名,就没有这个妙用了。凡夫的名没有功德、没有道德、没有威德,所以凡夫的名没有消灾免难、增福延寿的功能,凡夫的名没有往生净土成就佛道的效力。佛的名有,因为佛的名是名体一致,名体不二。佛名具足了功德,所以佛体有无量无边的威神功德。称念的凡夫众生,只要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会契入佛体起用普摄的光明之中,简单说,念佛的人,就被阿弥陀佛的慈光照耀。阿弥陀佛的慈光是作用,阿弥陀佛的佛名是法体,体用一如。用在体当中,要如何让众生得到往生解脱的利益呢?众生只要信受、称念。讲一个世间法的比喻,让诸位较能够明白。现在的电视很多台,除了台视、中视、华视、民视的有线电视以外,还有很多台的无线电视。我们若想要看台视新闻报导,只要将电视的频道,把它转去台视的那个频道,自然就能看到台视的新闻报导,了知天下事。我们若想要看中视的综艺节目,将频道转到中视,自然就看到中视的综艺节目。你若转到台视的频道,就看到台视的画面,转到中视的频道,就看到中视的画面。电视的频道,无论是有线的电视、无线的电视,都透过电视机的屏幕,映现在观众的眼前。阿弥陀佛的频道就是六字南无阿弥陀佛。所以我们众生若将心念,转到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的频道,就和阿弥陀佛感通,叫做相应。我们若念佛,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频道就转到阿弥陀佛这里来,自然就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当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啊。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因为佛名之中有法体起用,光明普摄,使得念佛的人,现前得到消灾免难、增福延寿的利益,当来得到往生西方、毕竟成佛的利益。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地藏经原文

  • 地藏经注音

  • 地藏经讲解

版权所有:地藏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