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讲解网

人间佛教的经言祖语(六)自塑人格,即人而佛

发布时间:2019-09-20 09:47:21作者:地藏经讲解网

  (六)自塑人格,即人而佛

\

  心恼故众生恼,心净故众生净,譬如画师、画师弟子善治素地,具众彩色,随意图画种种像类。
  《杂阿含经》卷十  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应知佛与心,体性皆无尽。  《华严经·夜摩宫中偈赞品》
  九类众生,一身具足,随造随成,是故无明为卵生,烦恼包裹为胎生,爱水浸润为湿生,倏起烦恼为化生。悟即是佛,迷号众生。菩萨只以念念心为众生。  大珠慧海《顿悟人道要门论》  云何尊重己灵?谓我现前一心,直下与释迦如来无二无别。云何世尊无量劫来早成正觉,而我等昏迷颠倒尚做凡夫?又佛世尊具有无量神通、智慧、功德庄严,而我等则但有无量业系、烦恼、生死缠缚。心性是一,迷悟天渊,静言思之,岂不可耻?譬如无价宝珠,没在淤泥,视同瓦砾,不加爱重。是故宜应以无量善法,对治烦恼,修德有功,则性德方显,如珠被濯,悬在高幢,洞达光明,映蔽一切。可谓不辜佛化,不负己灵。是为发菩提心第七因缘也。  省庵实贤《劝发菩提心文》  宁以有德而死,不以无德而存!  《采花违王上佛授决号妙花经》  尊莫尊乎道,美莫美乎德。道德之所存,虽匹夫莫穷也;道德之所不存,虽王天下非通也。……是故学者患道德之不充乎身,不患势位之不在乎己。  契嵩(《禅林宝训》)  有出格见地,方有千古品格;有千古品格,方有超方学问;有超方学问,方有盖世文章。
  蕅益《灵峰宗论》卷二《示生简在》
  须置身千古圣贤之列,不屑为随波逐浪之人。
  蕅益《灵峰宗论》卷五《与曹源三书》  学道之人,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慧宜增,福宜惜;虚宜远,思宜近;事上宜虔,接下宜谦,处同辈宜退让;得意勿恣意奢侈,失意勿抑郁失措;作福莫如惜福,悔过莫如寡过。  蕅益《灵峰宗论》卷三《示养德》  一切菩萨复有四愿,成熟有情,住持三宝,经大劫海,终不退转,云何为四?一者誓度一切众生,二者誓断一切烦恼,三者誓学一切法门,四者誓证一切佛果。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七  外道断欲所得福德胜于欲界一切众生所有福德,须陀洹人胜于一切外道异见,斯陀含人胜于一切须陀洹果,阿那含人胜于一切斯陀含果,阿罗汉人胜于一切阿那含果,辟支佛人胜于一切阿罗汉果,在家之人发菩提心胜于一切辟支佛果……在家之人发菩提心时,从四天王乃至阿迦尼吒诸天,皆大惊喜,作如是言:我今已得人天之师。  《优婆塞戒经》卷一《集会品》  千千为敌,一夫胜之,未若自胜,为战中上。自胜最贤,故曰人雄,护意调身,自损至终。虽曰尊天,神魔梵释,皆莫能胜,自胜之人。  《法句经·述千品》  心马驰恶道,放逸难禁制,佛说切戒行,亦如利辔勒。  《弥沙塞五分戒本》  未生弊恶法求方便令不生,心不远离恒欲令灭;已生弊恶法求方便令不生,心不远离恒欲令灭;未生善法求方便令生;已生善法求方便令增多而不忘失。  《增一阿含经》卷二六《四意断品》
  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罪充满,从小积成。
  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福充满,从纤纤积。  《法句经》  圣人无论怎样困苦,也不吃来自罪恶的食物;狮子宁可饿着肚子,也不吃恶心的东西。  《萨迦格言》
  譬如百草药木皆依于地而得生长,如是种种善法皆依不放逸为本。  《杂阿含经》卷三一  夫人语默举措,自谓上不欺天,外不欺人,内不欺心,诚可谓之得矣、然犹戒谨乎独居隐微之间,果无纤毫所欺,斯可谓之得矣。  黄龙慧南答王安石书《禅林宝训》  好嗜欲则贪爱之心生,好利养则奔竞之念起,好顺从则阿谀小人合,好胜负则人我之山高,好掊克则嗟怨之声作。  佛鉴禅师《禅林宝训》  世尊告婆罗门长者:”我当为说自通之法,谛听!善思!何等自通之法?谓圣弟子作如是学:我作是念,若有欲杀我者,我所不喜;我若所不喜,他亦如是,云何杀彼?作是觉已,受不杀生,不乐杀生。如上说,我若不喜人盗于我,他亦不喜,我云何盗他?是故持不盗戒不乐于盗。如上说,我既不喜人侵我妻,他亦不喜,我今云何侵人妻妇?是故受持不他淫戒。如上说,我尚不喜为人所欺,他亦如是,云何欺他?是故受持不妄语戒。如上说,我尚不喜他人离我亲友,他亦如是,我今云何离他亲友?是故不行两舌。我尚不喜人加粗言,他亦如是,云何于他而起骂辱?是故于他不行恶口。如上说,我尚不喜人作绮语,他亦如是,云何于他而作绮语?是故于他不行绮饰。如上说,如是七种,名为圣戒。“  《杂阿含经》卷三七(1O44经)  世尊告诸比丘:”有二净祛,能护世间。何等为二?所谓惭、愧。假使世间无此二净法者,世间亦不知有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宗亲、师长、尊卑之序,颠倒浑乱,如畜生趣。以有二种净法,所谓惭、愧,是故世间知有父母乃至师长、尊卑之序,则不浑乱如畜生趣。“尔时世尊即说偈言:”世间若无有,惭愧二法者,违越清净道,向生老病死。世间若成就,惭愧二法者,增长清净道,永闭生死门。“  《杂阿含经》卷三六(1243经)  吾常谓世间人民,十分之中,由色欲直接而死者有其四分,间接而死者亦有四分…——至于邪淫之事,无廉无耻,极秽极恶,乃以人身,行畜生事。是以艳女来奔,妖姬献媚,君子视为莫大之祸殃而拒之,必致福曜照临,皇天眷佑。小人视为莫大之幸福而纳之,必致灾星莅止,鬼神诛戮。…——世人苟于女色关头,不能彻底看破,则是以至高之德行,至大之安乐,以及子孙无穷之福荫,来生贞良之眷属,断送于俄顷之欢娱也。哀哉!  印光《欲海回狂序》  由此私欲固结于心,则所有知见,皆随私欲而成偏邪。如贪名贪利者,只知有利,不知有害,竭力营为,或至身败名裂。爱妻爱子者,只知妻子之好,不知妻子之恶,养成祸胎,或至荡产灭门者,皆由贪与爱之私欲所致也。……甚矣,私欲之物之祸大也?若知此物,是吾人生死怨家,决不令彼暂存吾心,则即心本具之正知自显,正知显而意诚、心正、身修,……人皆可以为舜尧,人皆可以作佛。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标本同治录序》  学圣学佛,均以敦伦尽份、闲邪存诫、诸恶莫作、诸善奉行为本,又须卑以自牧,韬光潜耀,上效古人,躬行实践,能如是,则其学其品,便可高出流辈。每每聪明人,均属矜夸暴露,尖酸刻薄,其心绝无涵蓄。其人非坎坷终身,必少年夭折。凡居心行事,必须向厚道一边做,厚则载福,薄则无福可得。若再加之以刻险*巧,则便如山峰峻峙,任何雨泽皆不受,任何草木皆不生矣。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复全善生书》
  当时时作我事事不如人想。纵人负我德,亦当作我负人德想。觉自己对一切人皆有愧作,歉憾无遗。则暴戾之气,便无由生矣。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复郝智熹书》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今有五人不可疗治,云何为五?一者滔谀之人不可疗治,*邪之人不可疗治,恶口之人不可疗治,嫉妒之人不可疗治,无反复之人不可疗治、“  《增一阿含经》卷二六《等见品》  谄曲之心,与道相违,是故亦应质直其心。  《佛遗教经》  离两舌,断两舌,行不两舌,不破坏他,不闻此语彼欲破坏此,不闻彼语此语破坏彼,彼离者欲合,合者欢喜。不作群党,不乐群党,不称群党。若有所说,清和柔润,顺耳入心,可喜可爱,使他安乐,言声具了,不使人畏,令他得定说。
  《中阿含经》卷三《伽蓝经》  若人无实语,小人中小人。实是法之阶,明中第一明;实是解脱道,财中第一财。  《正法念处经》卷八  恶言骂詈,骄凌蔑人,兴起是行,疾怨滋生。逊言顺辞,尊敬于人,弃结忍恶,疾怨自灭。夫士之生,斧在口中,所以斩身,由其恶言!  《法句经·言语品》  用谏晓事,善心好意,敬事尊老,礼节兼备。  《分别善恶所起经》  言行忠信,表里相应。
《无量寿经》卷下  可言不可行,不若勿言;可行不可言,不若勿行,发言必虑其所终,立行必稽其所蔽。  白云守端《禅林宝训》卷一  护世者以八法护世:一言与行相应不违,二奉敬尊长不轻慢,三柔软言辞不粗犷,四谦下恭顺常执逊意,五常质朴不谀谄,六常修仁和不佞饰,七不为一切诸恶,八以德本随于世间。  《大宝积经·郁伽长者会》  若闻讥毁心能堪忍,若闻赞叹反生惭愧。修习道时欢喜自庆,不生骄慢。能调恶人,见离坏众能令和合。扬人善事,隐他过咎,人所惭耻处终不宣说,闻他秘事不向余说。不为世事而作咒愿。少思加己思欲大报,于己怨者恒生善心,怨亲等苦先救怨者,见有骂者反生怜愍,……见来打者生于悲心,视诸众生犹如父母。宁丧身命终不虚言。  《优婆塞戒经》卷二《自他庄严品》  无害于天下,终身不遇害,慈念于一切,孰能以为怨?  《法句经·刀杖品》  不恐怖他,不违他,不害他,慈心哀彼,是名护他自护。  《杂阿含经》卷三二
  一者于请有情普发平等大慈悲心;二者于一切处智不退转;三者于诸有情起亲友想,于险难中誓当救护;四者常于有情起负债想;五者恒怀惭愧,何时偿华。能发如是五种心,速能征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  《理趣般若经·发菩提心品》  一切为天下,建立大慈意,修仁安众生,是为最吉祥。  《法句经·吉祥品》  爱人如爱己,率已以随人。  《四十华严》卷十二  一者见他得利欢喜如己,二者自得安乐不乐独受。  《优婆塞戒经》卷二《发愿品》  若能自舍己乐,但为一切众生故行善法,是名上人。……若但为众生故行善法,众生未成就,自利则为具足。  《大智度论》卷九五  能行忍着,方可名为有力大人。  《四十二章经》  盛瞋恚能持,如制逸马车,我说善御士,非谓执绳者。  《杂阿含经》11O7经  众生设以大恶事加,乃至不生一念瞋心,终不恶报。若来悔谢,即时受之。见众生时心常欢喜,见作恶者,生怜愍心。  《优婆塞戒经》卷四《六波罗蜜品》
  但能摧自忿恚心,一切怨敌皆调伏。  《人菩萨行论》  弱者愤怒有何用?强者何必把气生?为了办事而愤怒这是无谓的自焚。  《萨迦格言》  若有功德,当自覆藏;若有过失,当自发露。  《长阿念哟》卷十六《坚固经》  内实有秽不自知,内有秽不知如真者,此人于诸人中,最为下*。若有一人,内实有秽自知,内实有秽知如真者,此人于诸人中为最胜也。  《中阿含经》卷二二  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若自扬己德,隐他人好象令他受毁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梵网经》卷下  占便宜的事让给别人,吃亏的事自己承当,乃上人之象征。  冈波巴《宝鬘集》  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
  谨慎应酬无烦恼,耐烦作事好商量。
  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刚刀口易伤。
  惹祸只因闲口舌,招愆多为狠心肠。
  是非不必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
  世界由来多缺陷,幻躯焉得免无常。
  吃些亏处原无碍,退让三分也不妨,  憨山《劝世文》  若多少有闻,自大以人,是如盲执烛,照彼不自明。
  财富无量而无骄逸,失利名称无有忧戚。  《大宝积经·郁伽长者会》  看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是实凡夫。  弘一  学者虽然知识渊博,别人的微小长处也要汲取。  《萨迦格言》  蹄窝容易被水灌满,小库容易被财物装满,小块田园容易播种,学识浅薄的人容易自满。  《萨迦格言》  如人执小木,而入于巨诲。人本则俱没,懈怠者亦然。  《杂阿含经》第446经  不作懈怠,不受不贪坐卧等乐。如作大事功德力时,及营小事心亦如是。凡所作业要令毕竟,作时不观饥渴寒热,时与非时。……大事未讫不生悔心。  《优婆塞戒经》卷四《六波罗蜜品》  愚蠢而憨直的人们,有的毁己,有的伤人;林中的直树被人砍,笔直的利箭会伤人。  《萨迦格言》  若敬爱于他,以德自称赞,他德既称赞,乃是自敬爱。  《菩提行经》卷三  视人之善,犹己之善;视己之善,犹人之善。念念同观,亘古无间。法界偕游四德城,方满最初誓宏愿。
  视人之恶,犹己之恶;现己之恶,犹人之恶。猛省力除,无分愧怍。法界众生三毒除。彼我同归无上觉。
  视人之乐,犹已之乐;视已之乐,犹人之乐。所愿与共,嫉妒永却。法界同欣法喜充,不向偏空寻徇略。  蕅益《灵峰宗论》
  无论世法佛法,动静语默,但发慧眼,熔习气,磨砺身心,增益我所不到者,即实工夫。……应以猛切心治姑待心,常念时不待人,一磋便成百蹉;以殷重心治轻息心,一言有益于己,便应着眼铭心;以深广心治将就心,期待誓同先哲,举措莫类时流。  蕅益《灵峰宗论》卷二《示海印方丈》  学道不难伶俐,难于慎重;发心不难勇锐,难于坚久;涉世不难矫俗,难于自持;作事不难敏达,难于深忍;研义不难领解,难于精确。  蕅益《灵峰宗论》卷二《示刘学昭》  作事仓猝,败悔在后。为之不谛,亡其功夫。  《无量寿经》卷下  (白居易)曰:佛法大意如何?”(鸟巢道林禅)师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曰:“三岁孩儿也解恁么道。”师曰:“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翁翁行不得。”  《释氏稽古略》卷三  人作极恶行,悔过转微薄,日悔无懈怠,罪根水已拔。  《增一阿含经》卷三九《马血天子品》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惟智者能改过迁善,而愚者多蔽过饰非。迁善则其德日新,是称君子;饰过则其恶弥著,斯谓小人。  圆悟克勤《与文主薄》  念佛之人,必须事事常存忠恕,心心提防过愆,知过必改,见义勇为,方与佛合。如是之人,决定往生。  《印光法师文钞·与陈锡周书》  《法句经·多闻品》  一念身不求无病,二处世不求无难,三究心不求无障,四立行不求无魔,五谋事不求易成,六交情不求益我,七于人不求顺适,人施德不求望报,九见利不求沾分,十被抑不求申明。
  以病苦为良药,以患难为解脱,以障碍为逍遥,以群魔为法侣,以事难为安乐,以弊交为资粮,以逆人为园林,以施德为弃屣,以疏利为富贵,以受抑为行门。  妙叶《念佛直指》卷下  佛祖圣贤,未有不以逆境为大(金*卢)鞴者。佛四圣谛,苦谛居初,又称八苦为师,苟稍存喜顺恶逆之情,终于秋草同腐而己,安能如松柏之亭亭霜雪间哉!美玉琢不成器,顽金不锻不致精,钟不击不鸣,刀不磨不利。岂有天生弥勒,自然释迦!  蕅益《十大碍行跋》  一是惜福,二是习劳,三是持戒,四是自尊,都是青年佛教徒应该注意的。我们即使有十分福气,也只好享受二三分,所余的可以留到以后享受;诸位或者能发大心,愿以我的福气布施一切众生,共同享受,那更好了。  劳动原是人类本分上的事,不唯我们寻常出家人要练习劳动,即使到了佛的地位,也要常常劳动才行。  要想人家尊重自己,必须从我们自己尊重自己做起。怎样尊重自己呢?就是自己时时想着,我当做一个伟大的人,做一个了不起的人。……比方我想将来做一位大菩萨,那么就当依经中所载的菩萨行,随力行去,这就是自尊。……自尊是自己增进自己的德业,其中并没有一丝一毫看不起人的意思的。  弘一《青年佛教徒应注意的四项》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地藏经原文

  • 地藏经注音

  • 地藏经讲解

版权所有:地藏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