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护口业,不出恶言,可令我们内心保持清净无染。口说爱语,可以帮助我们摄化众生,广结善缘。一切众生,皆有我执,所以都愿意受到肯定。常以赞叹鼓励与之,会令听者心生欢喜,进而接受我们的帮助、劝诫乃至批评。
我们在规劝他人的时候,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心直口快,自以为直言便是真心,心存善意,就可以放言直谏。但实际上,言辞锋芒毕露,咄咄逼人,往往会适得其反。对众生而言,放下我执,实为难事。而若以爱语劝诫,则可事半功倍,令对方乐于接受。
战国时代,魏文侯攻打中山国,得胜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将所获土地封给爱子。一天,文侯问左右:我是什么样的君主?群臣都盛赞其是仁君,文侯心花怒放。惟有任座说话直截了当:您得到了中山之地,不封给弟弟,却给了儿子,算什么仁君?文侯听罢,勃然大怒,将任座撵出宫去。之后文侯又问翟璜,翟璜回答:大王是仁君。文侯笑道:何以见得?翟璜说:我听说君主仁厚,臣子才会直言切谏。刚才任座在您面前直言不讳,由此,我就知道大王乃是仁君。文侯听罢点头称是,赶紧将任座请回来,尊为上宾。
世人皆有私心,魏文侯在史上以贤达著称,也难免如此,将土地分封给儿子,可谓短视。但所幸的是,在他的臣子中,有两位贤臣。任座可谓直臣,说话一语中的,直指文侯要害,但因为过于直率,惹得文侯心生不满。而翟璜以柔软语善言相谏,不仅使文侯认识到自身错误,同时也保护了一位肯于直言的良臣。由此可见善语的力量。
佛教说到底无非就是教化、劝导众生修正言行,步入光明。如果我们在劝导众生的过程中,只顾宣说自己的理论见解,而罔顾他人感受,令众生增添烦恼,失去信心。岂非善心造恶业?学佛,是学习佛陀菩萨的身、口、意三业清净,学习佛陀菩萨的广大心量,时时刻刻以爱语广摄众生,恒顺众生之心。
言为心声,语言折射出来的正是我们自己的心念。内心清净,则言行也会光明无瑕,自然会以种种爱语,赞叹、包容大众。内心充满妄想恶念,则自身也会随之堕入黑暗。所以,我们要清净自心,检点言行,每日忏悔自己有意无意间造作的口业,至诚发愿,愿口中所说出的言语皆是正语。如此不断熏修与发愿,一定会渐渐修成一颗柔软慈悲的心,从而关怀他人,喜说爱语。
《菩提行经》曰:;与世亲非亲,悦颜先慰喻,如是常自制,心念恒不捨。佛陀要求我们时时心念大众,无有分别,不管亲近与否,都要和颜悦色,宽慰人心,这是佛子修行菩提的本色,也是最吉祥的境界。
版权所有:地藏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