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开悟成道日,究竟悟道了什么
相传,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那么,他究竟悟到了什么呢?
1
时间的超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都存在于当下的一念。一念之间,具足了三千大千。
过去、现在、未来,并不是截然不同的三个阶段,时光流年,被一条细长的环索,绵绵密密地联缀在一起。
原来无始无终的时间,是在当下的一念。一念之中已具足了三千大千的风光霁月,佛陀的修证已经超越了时间的限制,佛的法身存在于一切时间中。
人们整天都被幻想与幻象围绕着,诗歌、小说、电视剧、电影,各种娱乐节目等等,都特别注重与强调:爱情的美好,生活的快乐。特别是有中国特色的编剧几乎都爱以喜剧完美收场。看得多了,凡夫俗子自然会感觉生活理应如此,一切美好都要去追求和拥有。其实,过度完美的世俗理想,会把人们带入痛苦的深渊因为每个人的因缘与福报是不同的,别人能够拥有的,你未必就能得到。这个被过度渲染美好爱情的社会,因为所谓的爱情,有人跳楼、割腕、喝药、吸毒。我们的弟子里,就有一些曾经干过这种傻事。虽然没死成,但是在心中却留下了深深的伤。因为爱情,让他们伤痕累累。曾有一个弟子的朋友失恋了,跑去买了一瓶农药喝了下去,家人发现后马上送医,却发现她的肠胃里根本没有农药的成分原来她买到了假农药。我们现在还活着,真是一个奇迹,为什么不好好珍惜呢?一个人连死都不怕,难道怕活着吗?只要活着,一切就会有希望。藏区的百姓,不会因为爱情而有很多苦恼,因为你与任何一个人的情感都不会成为生命的全部真正最爱你的人,你一辈子没办法换掉的人,是父母和兄弟姐妹,因为血脉的关系无法更改,他们将成为你一生的亲人。配偶与恋人,人们不是经常换来换去吗可见这个叫爱情的东西,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可靠。就算有非常好的伴侣,大家彼此作伴的时间也是有限的,他不可能成为你的全部,所以没必要因为对方要死要活的。要好好珍惜彼此,并给予对方安全舒适的相处空间。当人们学佛以后就会学习与改变自己对情感的执着,缘分到了,你自然就能遇见那个人我有很多恨嫁”的女弟子,天天烦恼,经常给我发信息,不是求帮忙,简直是在求救。你们应该很清楚,佛菩萨慈悲你的姻缘,但是你自己要有善缘才行。你们所谓的爱情求来求去,都要从改变自己开始。首先,你要快乐起来,把自己照顾好,以后才有能力照顾伴侣与家庭。当一个人乐观开朗,别人会心生欢喜,感觉到安全与值得依赖。如果你一天到晚愁眉苦脸、怨声载道、病病殃殃、腻腻歪歪,那些选择恋人和配偶的,会喜欢和这样的人长久生活吗?就算和你接触一下也会离你远去。
2
空间的超越。佛陀感受到远近的世界,慢慢地向他靠拢而来,山河大地在他的眼前,散发出五彩的光芒。
过去污秽的,现在转变成清净;过去丑陋的,现在是多么美好;过去黑暗的,现在呈现着一片的光明。
一些世俗人有心学佛,也受到这种“执空”错误知见的影响而障碍自己的进步,不敢轻易发菩提心走学佛路,好像学佛就意味着抛家别子,生死离别一样。很多没有学佛的人,把学佛入佛门看的很神秘。一些入了佛门的人,也把出家现出家僧相看得很特别,以为自己一旦削发,即是佛子,割舍掉自己的俗世因缘和所有往昔的记忆,以为那样才是修行人,却不知道从自己的成长经历里悟觉自我,从自己的成长经历里激发自己的自心佛心出现。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贵在生于万源(淤泥)之中而能超脱当下、开放心花,成就正果。而不是和现实完全割裂,自己遗世孤立我们一切的慈悲大愿之力,也是从对万源的体悟感恩理解体谅真诚中来心存感恩才会知道珍惜这个世间的一切,理解体谅万源众生的苦才能发下慈悲大愿心去救度他们。所以为什么人世间的一切大德高僧,都是以凡俗示现,有父母双亲,有亲朋好友,为什么不示现他们从生以后就不染世情远离世间?他们悟觉之后也是弘化群品,从来没有脱离世间。所谓空而不空,不空而空,六祖法宝坛经中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真的真实不虚。那么我们如何处理俗世因缘以及如何达到自我修学中的中道而行不偏不倚圆融自在我们知道《金刚经》里面世尊开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从来没有要我们不生心如果没有了心,即无情无义,以何得见佛心自性,以何回归自我本心,以何解脱安心?佛心自性里面有什么?我们说要回归清净心,何为清净心?了佛本意,佛陀本意又是什么?佛陀何以对我们五浊恶世众生如此不离不弃化度久化方归?诸佛菩萨们何以久远劫以来对我们愚痴颠倒众生无相救度超拔我们离苦得乐?那是因为他们的清净大爱,大慈大悲,大愿大行,他们对我们众生平等无分别的慈悲爱护,因为他们的真心感受明了我们的痛苦而悲悯我们,我们自己常常习以为常浑然不觉的痛苦,他们看来无限的哀悯为我们悲痛,真切希望我们超脱出来。他们没有感情吗?如果没有感情,为何诸佛菩萨也垂泪,如果没有感情,为何他们深深的悲悯我们万源,如果没有感情,为何他们一再度众生,再再度众生,众生无穷尽,救拔亦不休?安住在极乐本源多么自在无碍,为何他们一再来这个五浊恶世来到我们身边?他们有感情!他们有无量的清净慈悲大爱!正是因为他们的深重感情,他们了知明白我们的颠倒愚痴,体谅到我们被无明束缚的种种痛苦,他们大愿大行誓要救度我们!我们只有在对一个人极为情重深情之时,才会为了他宁愿舍弃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可是诸佛菩萨他们为了救度我们众生时时在舍弃身命成全我们的出离,他们对我们的慈爱可见一斑!
从青山的翠碧中,他体悟到了佛性真如;从溪涧的涓流里,他证验了无我的真谛,感受到了生命的永恒。世界的远近,对佛陀好像已经没有了隔碍。佛陀所觉悟的已经超越了空间的有限性,遍于一切之处。
从生到死有多远?只在呼吸之间。最后谁都要两手空空地走,人生苦短,何必自寻烦恼,折磨自已。人生能有多复杂,是谁乱了红尘,是谁搁浅了幸福,人生当是越简单越快乐。世间万相皆由心生,一念起万水千山皆有情,一念灭沧海桑田已无心。心是个口袋,什么都不装时叫心灵,装一点时叫心眼,多装时叫心计装更多时叫心机,装得太多就叫心事。其实,放下一点,就会得到更多;会放下的人,才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才会活得更洒脱。欲念能节制,身心自轻安人生有多少计较,就有多少痛苦;有多少宽容,就有多少欢乐。痛苦与欢乐都是心灵的折射,就像镜子里面有什么,决定于镜子面前的事物。心里放不下,自然成了负担,负担越多,人生越不快乐。计较的心如同口袋,宽容的心犹如漏斗。复杂的心爱计较,简单的心易快乐。事要做到精,人要回到朴。人生不可能一尘不染没有一点杂质,就像水清则无鱼。人生有一点点甜,也有一点点苦,有一点点好也有一点点坏,有一点点希望,也有一点点无奈,生活才会更生动、更美好、更韵味悠长。生活里不必要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因为别人也没有这些义务。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水不洗水,妙契法身;尘不染尘,返作自己。心静了,才能听见自己的心声,心清了,才能照见万物的本性。不甘心放下的,往往不是值得珍惜的,苦苦追逐的,往往不是生命需要的。人生的脚步常常走得太匆忙,所以我们要学会,停下来笑看风云,坐下来静赏花开,沉下来平静如海,定下来静观自在。心境平静无澜万物自然得映心灵静极而定,刹那便是永恒。
3
生死的超越。佛陀觉悟到世间上的烦恼不如意,生生死死,只是假名而已!
佛陀证悟到生死无非假相,众生随着业力,在生死之流中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常人不知,信以为实。其实生死不是两个,而是同一件事。
表面上看起来,生命的诞生有种种的形相,种种的欢喜;生命的殒灭,有种种的伤感,种种的悲哀。
以悟者的心智观察,则一切皆为虚妄,死亡只不过如同旧屋残破剥落,搬了新家而已。身体好比房子,损坏了,换一个好身体,如是而已。
一生很短,没必要和生活过于计较,有些事弄不懂,就不去懂;有些人猜不透就不去猜;有些理儿想不通,就不去想。把不愉快的过往,在无人的角落,折迭收藏。告诉自己:可以不完美,但一定要真实;可以不富有,但一定要快乐!生活不会因你抱怨而改变;人生,不会因你惆怅而变化。你怨或不怨,生活一样;你愁或不愁,人生不变。抱怨多了,愁的是自己,惆怅多了,苦的还是自己。人生在世,快乐是一生,忧愁也一世,何不看开?别为难自己,有些情没了就没了终归无法再继续;有些人,远了就远了,其实原本就不属于自己。这个世界上,谁也不是谁的永远,时光,在寂冷中淡漠,人事,在无常中聚散。这世上,哪有真正不被更改的诺言,纵是山和水,天与地之间,也会有相看两厌,心生疲倦的一天。别为难自己,用心做自己该做的事;不要过于计较别人评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活着,说简单其实很简单,笑看得失才会海阔天空;心有透明才会春暖花开。人生,何必负赘太多,想开、看开、放开,如此而已。别再为难自己人生短短几十年,拼也好,混也吧,都是瞬间,给自己一份乐观给自己一份平和保持最真的情怀,保持最好的心情!不羡慕别人辉煌,不喟叹世态炎凉,给自己一份淡然,给自己一份宁静,用平常的心态,经营好自己的生活吧。
事实上生就是死,死就是生,生并非真正的生,死也非真正的死,吾人之所以贪生厌死,乃“我执”在作崇。一旦有了我执,世间上的纷扰、动乱、痛苦就如影随形般逼迫而来。
去除了我执,生即是死,死即是生,生死一如,表里不异,当下就能得大解脱,获大自在。佛陀此时“照见五蕴皆空”,除去我执,证得我空,因此能够度一切苦厄,超脱生死轮回。
最初,我们揣着糊涂装明白;后来,我们揣着明白装糊涂。有些事,看的很清却说不清;有些人,了解很深,却猜不透;有些理,很想不通,却行的通。总想世界纯澈,却事与愿违,总想事情圆满,却不随心愿,总想人心纯粹,却是一厢情愿……人到中年,渐渐地悟透了一些东西。记住,宁可装傻,也不要自作聪明宁可辛苦,也不要贪图享乐,宁可装穷,也不要炫耀财富。宁可吃亏,也不要占小便宜,宁可平庸,也不要沽名钓誉,宁可自信,也不要盲目悲观,宁要健康,也不要功名利禄,宁可勤奋,也不能无所事事。世上,没有不快乐的人,只有不肯让自己快乐的心。现实看淡了,悲伤骨感。人情看淡了,烦恼不填缘分看淡了随心聚散。是非看淡了,计较变浅。成败看淡了,顺心自然。得失看淡了,自在坦然。这辈子,和谁过,怎样过,过多久?有人因为爱情,有人因为物质,有人因为容貌,有人因为前途。而当这日子真的要和选择的人一起过了,你才明白:钱够花就好,容貌不吓人就行,其实真正幸福的标准,无需理由,很简单,只要笑容比眼泪多,你就找对人了。人这一辈子:别太真,别太假,别太痴心别太傻别太精,别太蠢,别太善良,别太滑。简简单单做人,无愧于心;本本分分做事不欺于人。坦坦荡荡的活着,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有情有义的活着,不辜负别人的真心!一辈子不长,用心甘情愿的态度,过好咱下半辈子的平凡生活。一生有多长,也不过三万天;永远有多远,回头看看已走过一半。走过坎坷,才知平安就好;尝过酸甜,才知平淡就好;历尽兴衰,才知知足就好;费尽思量,才知糊涂最好。
4
自他的超越。佛陀觉悟到我和一切的人类、万物,原来没有差别。众生平等,皆可成佛。
佛陀发出震撼古今的宣言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一切众生,本自具足佛性,只是众生因为妄起执着,一念不觉,遂沉沦于生死苦海中。
5
佛陀领悟到了大道的源头。
宇宙一切众生生命智慧的源头,名“一切种智”。对任何问题彻底圆融无障碍地明了彻知。
他明白了每一个众生生命形态的前生后世,知道他们过去造了什么业,因了什么业导致现在的生命形态的果报。
他能彻知全宇宙的众生时时刻刻每个刹那的心念,能遍入每个众生心中感知他们的喜怒哀乐,一刹那间了了分明,佛陀彻底清楚明白全宇宙众生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植物花草,六道众生一切存在的形式的起源都来自于最初宇宙生命的起源:如来藏!
很多时候,人们往往善于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好处,而一旦出现无心的冒犯,却总是耿耿于怀,变成了话不投机半句多,甚至老死不相往来。想想我们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事例,而人生在世,不可避免地要与人交往,要想过得愉快,就要处理好自己与身边人的关系。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如果你总是盯着别人的缺点不放,你们的关系肯定好不了,反之,学会换位思考,多看别人的优点,你就会发现,越看别人就越顺眼,就能与人处好关系,就懂得用人所长。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懂得与人友好相处的人,才能成事。懂得用人所长你也就拥有了领袖的素质。就是在别人困难的时候,伸出你的援助之手,可能是举手之劳,也可能需要一定的付出,只要力所能及就好,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人在春风得意的时候你帮他,他不一定会记得你在别人有难的时候你给予了帮助人家会记你一辈子的好。在你有困难的时候,人家也会同样帮助你,你的路才会越走越宽。比如人生中常常遇到的一些事,生病住院、红白喜事、天灾人祸等等你的帮助、你的一声问候、甚至是一条短信,都会犹如春风水暖,彻底拉近彼此间的心理距离。 就是要常怀感恩之心。要知道,每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每一点进步、每一滴收获,都离不开父母、家人、朋友的帮助。永远记得别人的好,才能每天拥有阳光,每天都有朋友相伴,终生都有幸福相随;相反,总是记得别人的不是,只会苦了自己。
在“如来藏”里边本来没有生死,没有烦恼,没有悲欢离合,没有生死轮回,没有善恶,没有对错,没有黑白,没有大小,没有你我他之分,没有我的存在,没有远近,没有现在、过去、未来,没有一切分别心和分别的概念。
它就是绝对,它就是真理,它是永恒,它常住不灭,它不生不灭,不一不异,它不来不去,它一直在那里!
众生正是由于最初一念颠倒无明,故而又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以及各种生命层次开始诞生,以及不知道怎么回归当初生命源头“如来藏”,才会产生各种执着,造各种业,生生世世承受各种苦果乐果,或好或坏,轮回不息。
河蚌的腹内容不得沙子,沙子一旦跑进它的腹内,它也取不出来。然而河蚌却能够迅速适应沙子的侵犯,并将其磨炼成为宝贵的珍珠。人生也应该如此。当生活带来不可规避也无法改变的痛苦时,我们要懂得及时改变自己懂得去适应生活并换个角度和方式去看待生活,从而让自己的内心寻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我们改变不了春华秋实,改变不了夏炎冬寒,但我们依然可以从每个季节中找寻到独特的快乐和美感,只要我们先懂得如何去适应节气的变化,只要我们愿意融入到四时的变化当中去。很多时候,生活都为我们设置好了一切有些顺乎心意和兴趣有些则让人无奈且难以抗拒,但是我们不能一直为那些无法改变的事情而苦恼,也无须为一个不可更改的结果而黯然神伤。改变不了世界和生活,那就努力去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人要懂得随缘。我们应该懂得如何顺应生活,懂得如何去把握生活的缘分,这样才能如鱼得水般地生活。生活有时候是残忍的,但真正痛苦的是我们不愿意让受伤的自己作出改变。人生在世,既要有勇气去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也要有胸怀去接受那些不可改变的事实。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运命和命运,运命是主动改变生活,而命运是不可控制和把握的那一部分。
此时此刻他的心头格外平静,一股无言的大悲心升起,正因为他洞察全宇宙所有的生命都在无奈地轮回,承受各种苦难,带着各种执着不能解脱……
佛陀的觉悟突破了一切的生和死,超越了一切的烦恼,心中如同大圆镜,彻照宇宙的一切,如如不动,证得到了“无上正等正觉”,成为全宇宙至尊的佛陀!
版权所有:地藏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