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选自中国佛学院广行法师编著的《可为》——广行释讲《了凡四训》一书
又闻而不怒,虽谗焰熏天,如举火焚空,终将自息;闻谤而怒,虽巧心力辩,如春蚕作茧,自取缠绵。怒不惟无益,且有害也。其余种种过恶,皆当据理思之。此理既明,过将自止。
如果听到诽谤心里不计较,若无其事,即使谗言的火焰薰满天空,也像大火燃烧虚空一样,终究自己会止歇下来。从来谗言都不会永驻。就让它自生自灭,不必要再加一瞬那的区别,不必自寻烦恼。假如听到诽谤,非常生气,非要找诽谤者算账,这样是短智,是智识短浅的表现。因为自己用尽智巧,努力地争辩,也只能落得个作茧自缚而已。
“闻谤”,别人毁谤我们,这是在所难免的,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常常遇到,我们一定要提高警觉,不要被境界所转,这样我们的损失就大了。一次发脾气,不论时间长短,即使是几分钟那么短,在我们的心理、生理上的伤害,都需要几天时间才能够恢复平静。这太不值得了。
我们与大众相处,实在没有办法令一切人对我们的言行都感到满意,不但我们做不到,圣贤也很难做到。佛陀在世的时候,内部僧团里有提婆达多和六群比丘找麻烦,外面有六师外道,常常找麻烦、毁谤侮辱甚至陷害佛陀。可是佛陀对于这些毁谤陷害怎么处理?不起心不动念,用真诚、平等、智慧、慈悲来处理。这是我们必须要努力学习的。所以,如果我们听到别人的毁谤还想发脾气,甚至想极力为自己辩护,这就是自寻烦恼了。两种做法导致两种结果。第一个结果是自动消失,不必起一念,就自然平息,这是很高明的做法。第二种结果:缘对境发怒,不但没有利益,还有无量的损害。
“怒不惟无益,且有害也。”这两句话是至理名言。心里想着对方如何如何不好,越想越生气,身心当下就会失去平衡,吃再多药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这不是更伤害自己吗?再思惟嗔心的等流果,平凡的嗔怒会把自己的心串习成损害他人的恶心。这是整坏自相续,后世还要以嗔心堕落恶道,这是让自己沉沦堕落。从破坏功德的方面思惟,一念嗔心起,火烧功德林,百劫的福德资粮毁于一旦。所以,千万不能这样的损害摧毁自己。反复思惟嗔怒的过患和安忍的利益。一旦道理上明白了,我们就能够慢慢地遮止嗔心。
比如,一个人容易动怒,暂时从事上改一点,可是,不久又见他嗔人,骂人,这是事上制止,根上没有对治到。如果能把道理思惟透,等于釜底抽薪,嗔火就发不起来。这也体现了佛教关于处理人我是非关系上的一个重要规范:“忍辱”。“八风不动心,无忧无污染”,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八风,都不能改变事物本来的状况,所以,心没必要为之所动生起喜怒哀乐之情。
因此,我们如果希望得到美满人生,就要记住“如何能在一生当中不发脾气”,这是修养功夫到家了。发脾气,对身心有害,彼此都有害,两方面都没有好处。如果我们能够忍受,能够以不动心来处理,我们自己得利益,定慧增长。定慧是因,福德是果。一个人一生当中的福德,是从定慧当中来的,定慧增长就是福德增长。我们没有怨恨心,没有报复心,不跟人结冤仇,所以自他两利,这就是菩萨道,我们应当要努力学习。初学的时候一定会有很大的困难,但是一定要懂这个道理,要努力克服自己的困难,逐渐就会趋向自然平静。最初是硬生生地忍耐,若干年后就会趋于自然。
其余种种过恶,皆当据理思之。此理既明,过将自止。
上面举了两个例子,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和事物,还有很多过失恶行,一定要从道理上搞通达清楚了,如理思惟,辨清功德和过失,过失自然能够遮止。修行就是身有过恶都应该遣除。过恶是指我们粗粗细细的颠倒心,修行中,观察修是很重要的方法。跟“从理上改”,完全相同。所以从理上改过是一个很好的修法,比如,要遣除耽著今生的颠倒心,应该思惟死亡无常轮回过患和三恶道的苦,意识到死亡无常,今生最终是要死的,今夜脱鞋放一宿,明早不一定能穿上。死亡是现世八法,没有任何的实益。死亡像疯子般,没有年龄、相貌与贫富,也没有时间或地点,随时随地可能发生在每一个人生命里。因此永远不要把死亡当作别人的事情。每天我们都能收到一件珍贵的礼物,那就是当醒来时发现自己还活着。当我们思惟这件礼物的来之不易,它便会推进我们不得不做些有意义的事,比如积累善业。
所以,以宝贵的人身追求现世八法,会让我们深陷恶趣。按照这样如理地思惟,就能把执着今生的心态改正过来。
要遣除杀生等的十恶业乃至种种恶业,首先从道理上思惟。分辨清楚什么是恶业、什么是善业;善业有哪些利益,恶业有哪些过患。如理观察思惟,就能对恶业深生厌离心,即使是小恶,也能看作如毒药一样心生恐惧,这样就是从理上改。
修行的次第是:先思惟总的业果的道理和特别的业果道理,然后是思惟之后如理地广行众善止息诸恶。戒杀和戒嗔,是观察修当中的两个特例。大家一定要举一反三,深刻地认识到观察修是涵盖无量的大修行,能够时时刻刻善巧地运用,不只是改正一两种过失,方方面面都能扭转以往由错误认识所引起的邪知邪见邪行。
比如修出离心,要改正耽著转回的颠倒心,这不是勉强就能改过来的。很多人嘴上说要了生死,坚持不了多久,对于转回仍然和以前一样贪执。这是没有在根上对治到。
如果首先能思惟生死轮回的本性是苦,一旦思惟透彻,决定可以把耽着轮回的心改成彻底厌离的心。
千万不能对这些教言生轻视心,应当从中生出智慧来,道次第从下到上的前行,重点是从理上改。
版权所有:地藏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