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一生的教育原则,可有两种一是契理,二是契机。
契理是所说的教法,以不背真理为原则,真理是怎样的,就说它是怎样,不必用数学的方式来加减乘除,若用加减乘除,那就是自己的意见,不是真理的真面目了。
如佛陀最初和弟子们说的真理,是在苦集灭道的四谛。苦是世间的果,集是世间的因。灭是出世的果,道是出世的因。欲想知苦断集,必须慕灭修道。这是一种真理的定律,不可加以加减乘除的,过去十方诸佛如此说法,现在释迦佛陀也是如此说法,始终不违背这一正理,而不妨作种种不同技巧的推演和综合,或竖说、横说、或演绎说,或归纳说,以达成他设化度生的目的。
在契机方面说,佛陀每次说法,都是应众生的机感,而作不同的说法。你是什么根机,何种程度,即对你说什么法,适合你的程度,这叫做对机施教,应病与药。
如中国的孔子,他教学生,亦有运用这种方法。在《论语》中说,一天仲由问他:“听到一件应作的事,我马上去做好吗?”孔子答到:“有父兄在,怎好不加考虑就去做呢?”但同时冉有也拿这个同样的问题问他,他答说“你听到了,马上 就去做”。另一学生公西华在旁听了,奇而问之:“老师!同是一个问题,为何你的答法不同呢?”孔子说:“冉有胆小,故我鼓励他大胆去做;仲由刚强好勇,故我叫他先与父兄考虑,以示慎重。”这是孔子因材施教的态度。
佛陀的对机说法也是如此,同是一种真理,而随对方的根性所好,可做各种不同的说法。如佛陀在世时,见到有的人欢喜求人天福报的,就向他们赞美五戒、十善的功德,使他们修习五戒、十善的福因,得到将来富贵齐全的福果或上生天宫,受胜妙乐。
有些人智慧比较利的,见到人天福乐虽好,终归无常败坏,不能长久,于是欢喜出世的超脱,佛陀就对他们说四谛法,或十二因缘法,使他们知苦断集,慕灭修道。或从十二因缘的还灭观,灭除无明烦恼的罪源,了却生老病死的痛苦,得到解脱,体验到不灭的生命真理。
有些大智慧的人,知道学佛不在自利自度,还要利人度人,于是佛陀就对他们广赞六度的法门,叫他们广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使自他共沐佛化,共得法益,共趋离苦得乐的境界。
编辑:明蓝
版权所有:地藏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