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学佛人,不论出家还是在家,正常的修行,是在日常生活,大众化的,这是正常的。
生活方式,在每个时代,随顺每个时代的做法,这是合理的。契机契理,不能极端,不能另类。
有人说了,我们现在要过佛当年那样的生活。好,你厉害!你回到佛那边去过啊。我们要出去托钵,我们要坚持当年那样生活。
行的,很好,很好。这样的发心很好,这样的做法也值得赞叹。但如果以此为标准,认为不这样做,其他的都不是学佛、不是修行,这显然就过于极端了。
各位学佛同修,这一点要理性看待。有段时间有人专门这样去找事做对比,说某某地方、某些修行人,人家是真修行。然后衣服都穿得补了补丁一个又一个,那真修行就应该是穿这样破破烂烂的衣服。然后吃饭呢,就应该吃那些最差劲的。
各位,即便是佛陀当年在世,佛的圣弟子中,也仅仅有大迦叶尊者一人才这么做。难道其他的弟子都不是佛弟子了?难道其他的弟子都没有成就了?照样有成就。仅仅是大迦叶尊者,他代表了这样一种修行方法。
各随因缘,你觉得好,你跟着学,这样就行了。但不能够以此为绝对标准,去排斥其他的生活方式。所以在这个地方,学佛同修要理性、要客观、要全面去看待佛法的修行。
不是强调过一种单一的生活方式,而是让我们培养一种觉悟的、幸福的生活态度。
不是要求富人学了佛,一定要过穷人的生活,每天就要端着一个破碗,然后吃青菜。出门呢,走路。当然他自己愿意这么做,也要为他点赞。可是其他的富人就吓坏了,不要学佛呀!学佛都得装成乞丐。
那岂不是把佛法推向一个极端了?这一点大家要理性看待,才不至于我们把佛法的学习理解得过于狭隘,以至于我们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排斥其他的生活方式。所以学习佛法,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向佛学习,学觉悟。
你看,佛陀本人所示现的,每天出去托钵,这是什么意思?每天出去托钵,正常情况下都这样,这什么意思?接触大众,哪里有说躲得远远的?
为什么要接触大众?不接触大众,怎么知道自己的慈悲心有没有培养成?不接触大众,怎么知道众生的需要?怎么有机会让众生听闻佛法?不论是请进来,还是走出去,这都是佛法的方便。所以佛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去理解,去运用。
版权所有:地藏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