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立丰 佛法在汉朝,还没有多少信众。不仅知名度不高,还受到儒家和道家的的排挤。 到了魏晋南北朝,佛法终于有了长足的发展。 这种发展,也要依靠如下的缘: 首先,下层的需求。由于战乱太多,民众受了太多的苦。他们又不知道为什么苦,佛法可以给他们转世的希望,这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其次,上层的需求。帝王有钱有权,但怕死。他们听说信佛可以往生,这是个不错的选择,于是很多帝王都信佛。如北魏孝文帝、梁武帝等都是著名的佛教徒。 第三,佛法与当时的清谈之风和玄学相结合,为佛法注入了新风。 还有一个因素,不能忽视,那就是佛法的传播形式也开始多样化。白居易对此有深刻的体会,他说先以诗句牵,以令从佛智,人多爱诗句,我独知师意。也就是通过诗句这样的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吸引人来信佛。当时的佛教石窟和壁画也非常发达,例如建于北魏的龙门和云岗石窟,本质上就是一个个传播佛教的圣地。 对佛法传播起到更大推动作用的,是出现了一批佛学大师。 鸠摩罗什:老家是印度,生于新疆。记忆力超好,汉语很强,对佛法相当精通。他被前秦大将吕光俘虏到汉地,后秦时候被姚兴派人迎至长安从事译经工作,成为我国一大译经家。几个流传极广的佛经和论著,都是他翻译的,例如:《大般若经》、《妙法莲华经》、《金刚经》、《维摩诘经》、《佛说阿弥陀经》、《中论》、《大智度论》、《十二门论》和《百论》等共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 朱士行:三国时的高僧,他的法号很有意思,叫八戒,在白马寺设戒坛,朱士行首先登坛受戒,成为我国历史上汉家沙门第一人。更重要的是那时已经兴起赴印度取经,他也是我国赴印度取经的第一人。他姓朱,叫八戒,笔者怀疑他是不是《西游记》里八戒的原型呢? 道安:别看他长的不好看,却相当有才,对佛法相当精通。他在般若学上颇有建树,还编撰了历史上第一部佛经目录《道安录》;在翻译佛经上他提出了著名的五失本和三不易的原则,沿用至今。 慧远:东晋高僧。他听了道安讲《般若经》而开悟,感叹说:儒道九流,皆糠秕耳。说的有点绝对了,不过看出他是个性情中人。他创立了东林寺,于阿弥陀佛像前拜佛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后来被拜为净土宗初祖。 但还有一个皇帝不得不提,那就是著名的梁武帝。 梁武帝是虔诚的佛教徒,热衷于修建寺院,那首著名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便是说梁武帝的功绩的。他明令禁止僧众吃肉,提倡信佛的人吃素,汉传佛教将这一习惯沿用至今。有意思的是他还经常舍身为奴,然后再让大臣重金赎回。当然,什么事情都是过犹不及,佛教的过度发展削弱了梁朝的国力,最终候景之乱爆发,梁武帝也被困死了。 (图文选自网络,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版权所有:地藏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