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讲解网

佛教的伦理观

发布时间:2019-10-15 09:48:35作者:地藏经讲解网

  伦理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次序与默契,是依不同场合、身份而共遵的轨则。中国讲“伦理”最早见于《孟子》。此后,“五伦”建立便成为中国人理想社会的目标。

\

  佛教传入中国,在中国生根发展,许多人以为佛教只重视出世的思想,忽略对人际往来的关心;事实上,佛陀的六度、四摄、四无量心等教义,都是促进群我关系的融和。以下分别叙述佛教对僧团、僧信、朋友、工作、群己等伦理关系的看法。  一、僧团伦理  佛陀度化五比丘后成立僧团,以我是“众中之一”的观念,领导僧团,倡导生佛平等;随着佛弟子增多,为使僧团清净和乐,佛陀便以随犯随制方式制定戒律,成为僧团的伦理规范。其中“六和敬”至今仍是维持僧团和乐共遵的法则。  佛教传到中国后,逐渐发展成丛林制度,尤以禅宗在“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后,丛林的“四十八单”、“传法”、“传戒”、“师承”、“清规”等,为僧团树立了人事制度、生活仪礼等纲纪。例如:在职事伦理上,“住持”之下有“监寺”,层层负责,上下有序。至于人事,或有以“戒腊”为前后,或有以“先进山门为师兄”,这种不以年龄论大小,而以先入丛林修道、受戒者称师兄的主张,打破一般人对“长幼有序”的传统次第观念。  再如佛教史上贵为七佛之师的文殊菩萨,在释迦牟尼佛座前却执持弟子之礼;鸠摩罗什与槃头达多的大小二乘互相为师,传为杏坛之美;善财童子遍参天下善知识,没有男女之分;妙慧童女八岁成道,成为妇女成道典范;印宗法师为惠能剃度,后礼惠能为师,此尊法为师之举令人赞叹。以上说明佛门依法不依人的伦理观,实超越一般的世情。  在佛光山,秉持“集体创作、制度领导”的原则,依戒腊、学历、年资、特殊才能等,设有序列等级制度,再依个人学业、道业、事业上的发心、精进、成就,作为晋升的依据。“三年一调”的职事制度,个人不恋栈、不滥权,常住也能“适才适所、人尽其才”,让人力运作有如活水,不致僵化。这种行政职务的安排,一方面尊重资深者,重视经验传承;另一方面则依个人品德、学识,拔擢年轻后进,令其发挥所长,让教团生生不息。  二、僧信伦理  所谓“财、法二施,等无差别”,原始佛教时代,出家僧侣必须外出托钵以维持色身,并藉此与信徒结缘,传扬佛法。信徒为令僧众安心办道,布施精舍、讲堂,僧团有了固定的安居处所后,人人可前往请益,僧信往来由是更加密切。僧信相处之道,僧众对待信徒:教他佛法,助长家和;鼓励发心,爱家爱人;劝其正业,正勤正乐;传授佛法,增加信心;生老病死,给予开导;人我烦恼,为其化解。此外,为信徒“添油香”,如:主动招呼、和悦笑容、亲切关怀、人格尊重、真挚慰问、解决困难、热忱服务、赞叹鼓励、完善设施、智慧建议等。在家信徒待僧众之道:四事供养,恭敬尊重;请转法轮,随缘学习;宣扬圣德,赞叹有道;护持道业,助其修道;随其修行,增益品德;令众无缺,安心办道。  寺院是众生的加油站,也是慧命之家,僧侣以热忱服务,奉献自己;信徒以正见护持,尊重僧团。僧信和合团结,在菩提道上相互提携。  三、朋友伦理  所谓“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一般人都期盼伯牙与锺子期的情谊,修道者也羡慕舍利弗与目犍连的法爱。“朋友”成为人与人之间支持互动的力量。经典中比喻,有的朋友如花、如秤,只重视地位、权力,完全以利相交;但也有的朋友像高山,大地,以广阔的心承载、包容,是一种道义之交。另外,经典中也记载善友是在急难时给予帮助,有过时予以规劝;恶友则是面善心恶,饮酒作乐,不顾生死。  如何才能获得善友?佛陀教授七种方法:难予能予;难作能作;难忍能忍;密事相语;不揭彼过;遭苦不舍;贫贱不轻。佛陀并以兰园、鲍肆比喻朋友习气的相互影响,或薰其香,或闻其臭,端赖自己正见选择。  四、工作伦理  工作,是人们生活的依靠之一,有人藉此养家活口,有人从中实践自我,有人只是得过且过,敷衍了事,也有人尽心尽力,努力完成。若要事业有一番成就,除了广结善缘、节俭勤奋、乐于喜舍之外,工作伦理也是不可忽视的条件。身为上司者,在与员工相处时,应该做到:关怀员工工作,不使过份劳累;关怀员工饮食起居,了解待遇是否足够养家生活;培养员工正当的休闲活动;关心员工的健康;各种福利与员工分享。  身为主管者,是领导的中心,除了爱护部属、员工以外,也要健全自己,例如:包容的心胸;承担的勇气;决断的智慧;主动的精神;不看轻后学;不推卸责任;不疑心猜忌;不争相领导等。以此为行事准则,必能获得大众的拥护。  另一方面,员工与主管相处之道有:被怪不生气;工作不拖延;指示不违逆;凡事不隐瞒;处众不特权;敬业不偷懒;积极不懈怠;往来不投机;做人不孤僻;做事不呆板;思想不陈旧;处世不极端。  工作让人开发生命的潜力,展现生命的价值;只有发挥热忱,尊重工作伦理,用心投入工作,人生也才会更有意义。  五、群己伦理  佛教讲“同体共生”,乃指宇宙万物皆是众缘合和,彼此共生共存。亦即人类是群居的动物,无论食、衣、住、行,所受用物皆是大众相互成就而有,尤其资讯发达的现代,人人更离不开大众而独自生活。早在二千多年前,佛陀即殷勤教导弟子入众与人相处的礼貌,例如:能谦恭;知次第;不论余事;悉心聆听;信受奉行等等。时间虽已久远,直至今日,仍旧备感亲切与受用。  伦理,是人与人之间的护持与帮助。无论何时何处,能多为别人着想,不情绪化,权衡轻重,明白事理,人我之间不比较、不计较,如此必能拥有一个欢喜和谐的伦理关系。

\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地藏经原文

  • 地藏经注音

  • 地藏经讲解

版权所有:地藏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