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文化建设——学诚法师
佛教是一种以信仰为根本,解脱为目的,教育为中心,文化为纽带的宗教。中国佛教文化的沟通与交流,把世俗与神圣融入于相依共存的缘起世界里,给人类留下了伟大的文化遗产。敦煌、云岗、龙门、麦积山、大足----五大石窟,峨眉、普陀、五台、九华----四大名山等名胜古迹。佛教建筑、雕塑、铸造、绘画、音乐、印刷、戏剧、诗歌、小说等文化与艺术方面的创造,对中国文化影响之深且广,实在无与伦比。辉煌灿烂的中国佛教文化,光耀古今。千百年来,佛教经律论三藏圣典及历代高僧大德的著作,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人文资源,是佛教文化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智慧宝藏。当历史的车轮驶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加强佛教文化建设,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再塑佛教的全新风貌,是佛教自身建设与发展的需要,是佛教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重要内容与途径,是佛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寻求新的自我定位的一项重要任务。佛教文化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具有无限的潜力与广阔的前景。
站在人类文化学的角度来观察佛教的普世性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慈悲、智慧、平等、宽容是其始终不变的主题,佛教的文化建设与发展也依此而一脉相承,绵延不绝,源远流长地影响着后世的人们。然而,佛教文化的过于通俗的普及,往往使一般人们的认识,局限在文学、艺术、音乐、绘画、舞蹈等表现形式上,而忽略了佛教内在的精神实质,使佛教文化与佛教信仰之间发生了距离,因此导致信仰者本身对佛教文化的冷漠,使佛教文化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因此,佛教文化的建设,不能离开了信仰的土壤,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当然,佛教文化的价值不能单从信仰的有无,机械地判断它存在的意义,既使没有信仰它仍然有其存在的作用,但那与佛教本身已没有太大的关系了。因此,佛教文化的研究与弘扬首先应该重视其信仰的根本与教育的中心。我们不难发现诸如观音文化、弥勒文化等,正是因为它是以佛教信仰为根本的,所以才会在现实社会产生那样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与作用。所以,佛教文化的生命力正是植基于信仰的沃土,才会枝繁叶茂,流传千古。今天,我们在佛教文化的建设方面也应把握这一根本与中心,在吸收佛教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于当代社会。尤其是通过推动契理契机的人间佛教思想的弘扬和开展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运动,佛教文化会日益凸显其纽带作用,即成为联系社会各界共同为改革开放、社会安定、民族振兴、经济繁荣而做贡献的积极因素。
中国佛教协会历来重视佛教文化的建设,已故赵朴初会长曾于1991年在全国政协宗教委员会报告会上指出:“宗教包容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宗教是文化。从宗教的实在整体来说,它既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又是一种社会实体。从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来说,它既是一种特定形态的信仰,又是一种文化形态”。1992年,中国佛教协会佛教文化教育基金委员会成立,同年创办了<<佛教文化>>期刊在全国发行,一时间,佛教文化成了教内外共同关注与讨论的热点,各种佛教期刊杂志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应运而生,到现在已高达数十种之多,极大地丰富了当代佛教文化的内含,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勿庸置疑,佛教文化的建设对当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民族、宗教、生态保护、伦理道德、价值观念、认知模式等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发掘、整理并深入研究、探讨佛教思想宝库中诸如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人生准则等文化义蕴,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佛教的文化交流,是促进世界和平、人类共同进步的载体,比如中韩日三国佛教共同缔造的“黄金纽带”关系,便为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欧美等国悄然兴起的佛教热,尤其是藏传佛教文化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正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或改变着西方人的生活观念。“两岸三地”的佛教文化建设与学术交流在本世纪的开篇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由此可鉴,佛教文化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已经来临,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结构多元化的环境中,秉持佛教的高度自觉,依据契理契机的原则,变换出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佛教新文化,将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与使命。
佛教文化的建设是多层次、多角度、多领域、多方面的综合性工程,不能把它狭义地理解为是一种文学艺术。佛教自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传入中国以来,即对中国人的思想形态、政治经济、人生观念、生活方式、语言习惯以及文学、美术、音乐、建筑、交通等各个领域都产生过深远影响。其次,从佛教的本身而言:教理、教义、教团、教制等有关思想、制度、组织、管理等各方面的内容,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因此,佛教文化的建设即应从佛教信仰的根本,延伸到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的各个层面,再回归到佛教教育的中心,从而把信仰、文化、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更好地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服务。寺院不仅是佛教信仰的载体,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文化设施,在文物保护、旅游观光、图书收藏、外交、文艺、园林、医疗、武术等各个方面,都有其不容忽视的文化价值。寺院可以通过讲座、音像、壁画、板报、举办讲经法会、教唱梵呗、摄影展览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让人们能够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渠道认识和了解佛教的历史文化,达到净化身心、教育自我、增进道德、觉悟人生的目的。佛教的组织与团体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加强佛教文化的建设,积极稳妥地开展诸如:关爱生命、慈善救济、心灵环保等为主题的佛教文化常识普及活动,以此为契机积极倡导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时尚新风,让佛教文化的涓涓清流汇入茫茫的人海思潮,在物欲横流的时代环境中,巍然地屹立在“众生无边誓愿度”的基石上,成为照亮世间的灯塔与指引人生前进的航标。
作者:学诚法师
版权所有:地藏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