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讲解网

佛教寺庙

发布时间:2019-10-11 09:44:55作者:地藏经讲解网

佛教寺庙,构成了一种独有的建筑空间,象征了一种特殊的宗教意义。佛教文化圈的形成,是由起源地印度向南(东南亚)、北(中亚、东亚)、中(西藏)外传而形成,佛教建筑,随着佛教的外传而充满佛教圈中的地理空间。这里面有着很多的宗教、哲学、文化课题。本文着重从佛寺的角度谈佛教建筑从印度到南亚和中国的演变,并在这一演变中探讨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在传播与接受中产生的建筑形式变化。从佛教文化圈的大角度看,佛教寺庙,作为与佛教石窟相对应的地上空间结构,更主要的是,作为佛教的一种重要建筑形式和意义象征,是在印度之外,即在南亚、汉佛圈和藏佛圈中形成的。本来,塔、窟、庙就有一种内在的逻辑发展可能,然而,这种可能在印度本土未能充分展开,在南亚,虽也遍布寺庙,但不仅寺主要是塔寺,更重要的是,作为建筑,寺远不如一系列名塔那样英名远扬,因此,寺庙,作为佛教境界,在汉佛圈和藏佛圈显出了自己特有的光彩、迷人的魅力,蕴含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历史、哲学内容。本文主要讨论印度、南亚佛教建筑与汉佛建筑,先从印度讲起。印度佛境,主要是由两种建筑形式来体现的:塔与石窟。这并不是说印度没有佛教寺庙,而是在于,

(1)印度的佛寺没有超出石窟的境界;

(2)在相同的空间结构中,石窟更能体现出印佛的独特追求,正象印度文化的另一主流印度教的寺庙最能代表印度教的特殊风采一样;

\

(3)印度佛寺,在演化逻辑上,处于从印度石窟向南亚塔寺演化的中间项段,还未形成自己的风格定位。

\

因此,省去佛寺,仅从塔与石窟的关系来看印度佛境,更能显出佛教在印度与整个文化的有趣关系。佛教在阿育王时代被政治权威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大力提倡和普遍推行,产生的是塔的遍地出现。但是僧侣主流却没有与塔一道进入社会中心的公共空间,而依然退隐山崖。作为被王权推崇为全社会敬仰的具有文化意识形态象征意义的塔,是矗立蓝天之下面对广大公众的塔。作为修道的极至境界、僧侣的沉思对象的塔,是少人的山崖边、静寂的石窟中的塔。也可这样说,塔是不住僧人的塔,石窟是要住僧人的塔。拥有政治文化意义的公共中心的塔与仅有宗教虔诚和个人修道的石窟构成了印度佛教的二重境观。一方面,可以说,印度佛教的建筑象征就是塔,因为石窟的中心也是塔。

另方面,石窟又不同于塔,塔主要是一种社会的公共空间,石窟主要是一种远离社会的宗教空间。政治与佛教、王权与僧侣,有着不相同的一面,佛教的外传,并没有变成印度政治的外传,僧人的传教并非都与印度的王权相关。因此塔与石窟却又是两种不同的境界。二者共同构筑了印度的佛境。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地藏经原文

  • 地藏经注音

  • 地藏经讲解

版权所有:地藏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