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数字化是采用计算机技术,将常见的文字或图形符号转化为数字符号的过程。佛教史料数字化利用计算机巨大的储存空间和强大的数据处理技术,以佛教史料文字内容或图形为揭示对象,以佛教史料数据库形式呈现,既加强了资料的保存性和持久性,又创造了数据的可用性与整合性,给文化传承和佛学研究带来了新的发展。 佛教史料数字化意义重大,一是有利于抢救和保护佛教史料。佛教史料数字化实现了数字资源的直接查看,大大减少原件管理成本及对原件取用的损害,不仅形成保存佛教史料的新载体,还有利于佛教史料的有序整理与保护。二是有利于全方位开发利用佛教史料。佛教史料是佛学研究的基础。数字化佛教史料具有高度数据集成的特征,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文献研究中要求的历史、地域、环境等问题,实现检索自动化、浏览便利化、整理系统化。三是有利于促进佛教史料资源共建共享的形成。随着国际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佛教史料数字化实现了资源共享,极大地提高了佛教史料的利用率,也成为当前佛教文化传播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媒介之一。 二 短短的20多年,国内外利用计算机技术编制了大量佛教史料数据库。主要包括四种类型: 1.佛教书目数据库 书目数据库是指包含书目及与文献有关数据的机读记录组织的集合,是机读版的书目数据汇编,主要向读者提供藏书查询和借阅服务。佛教书目数据库全面反映了佛教史料信息,为开发利用佛教史料提供了快捷、准确的途径。 代表性的佛教书目数据库是台湾香光尼众佛学院图书馆建置的《佛教图书馆馆藏联合目录》。该数据库为一分布式整合书目数据库,可提供佛陀教育基金会图书馆、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图书馆等1
1家佛教图书馆馆藏书目数据;可进行单一数据库或整合数据库查询。此外,香光尼众佛学院图书馆建置的藏经目录整合查询系统也很实用,该系统收录18种藏经目录,可以提供各版本藏经目录的整合查询,也可以通过藏经检索,了解一经在各版本藏经中的收录情况,以及一经因传译而产生的不同版本。 台湾大学佛学研究中心佛学数位图书馆暨博物馆书目全文检索系统也很有特色。该数据库提供佛教相关书目数据、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及图书论文等查询,并提供部分专辑及期刊全文;目前拥有14万余的书目资料,是佛学相关网站中收集较为齐全的资料库。数据库可运用题名、作者、出处、关键词、摘要五个途径检索,也可运用出版日期起迄、使用语言、数据类型等检索。数据的显示方式分成精简与详细两种。精简模式仅显示名称、作者、出版日期及点阅次数等,详细模式则增加出处与百字的摘要。 2.佛教拓片数据库 拓片是记录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特别在宗教、历史、地理、艺术、金石学等学术研究上,拓片弥足珍贵。 台湾历史语言研究所的“佛教石刻拓片数据库”以北朝佛教拓片为主要内容,包括隋、唐代等佛教拓片。研究所还建有“辽金元拓片数据库”,其中收录辽金元时代佛教拓片750幅。数据库处理对象主要包括石窟造像及其题记、寺院或塔的碑颂、僧尼的塔铭和墓志等。数据库1998年启动建设,一种形式是以网络文物图像浏览呈现,另一种形式是图文检索数据库。图文检索数据库又分为纯文字数据库和图文数据库,可提供铭文拓本、释文、时代、器影、著录、现藏等多种检索途径。 德国海德堡学术院(Heidelberger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的“中国佛教石经数据库” 2005年开始建立,目前以山东地区佛教石刻为主,数据分朝代建置。该数据库是一个以XML为基础的开放型数据库,可实现石刻影像、拓片、释文查询,并附英文翻译及相关数据,影像呈现石刻实况。 除了专门以佛教拓片为数字化对象的数据库外,更多的拓片数据库则是综合性的数据库。如:中国国家图书馆的“碑帖菁华”(中文拓片资源库),现有元数据23000余条,影像30000余幅。资源库内容以刻立石年月排序,提供单一字段的简单检索、多条件限定组合的高级检索和元数据内容关联检索等查询方式。北京大学图书馆的“金石拓片特藏”,收藏历代金石拓片3万余种、7万余份。可通过朝代、金石所在地、金石类型和版本类型等多种方式查询。台湾“国家图书馆”的“金石拓片数据库”,收藏金石拓片6462件、12462幅。可从题名、撰文人、铭刻、功德、出土地点等字段查询拓片数据。台湾大学图书馆的“台湾古拓碑数据库”,为全文影像。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的“中国拓片数据库”,提供拓片中文文字基本数据。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的画“像石与拓本数据库”,拓本时间范围为汉代到民国。日本明治大学中国石刻文物研究会的“唐五代十国墓志·墓碑”,包括《唐代墓志所在总合目录》、《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墓志墓碑综合目录稿》以及《西安碑林全集目录》。 3.佛教典籍数据库 佛教典籍数字化以佛教典籍的内容为揭示对象,对典籍全文进行数字化处理,为读者提供全文阅读、全文检索服务。 佛教典籍库:北京时代瀚堂科技有限公司制作。该数据库在精细整理《佛经音义》的基础上,全面整理佛典,以期为佛经专业研究者与佛经爱好者提供基础工具性平台。佛教典籍库将历代针对佛经的字典等资源精细加工入库。数据库包含的子库有《赵城大藏经》、《高丽大藏经》等。 电子佛典集成:台湾法鼓佛教学院建置。该数据库目标在于突破过去纸本藏经在编目及刊行上的限制,力图建设目前最为完整的汉文佛教藏经数字化版本。目前已建成《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选辑》、《正史佛教资料类编》、《藏外佛教文献》数据库。 CBETA电子数据库:台湾中华电子佛典协会建置。该数据库以《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一卷至第八十五卷为底本,提供CBETA经录及《大正藏》等原书目录,可多窗口模式阅读电子佛典经文,并提供自订范围的全文检索。 西域行记数据库: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建置。系统收录《大唐西域记》、《三藏法师传》和《法显传》等关于西域的著作,提供全文检索的功能,让使用者集中范围搜寻相关数据。 此外还有台湾大学佛学研究中心的《大正藏》全文检索系统、台湾佛光山文教基金会的《佛光大藏经》电子版等。 4.佛学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共建共享的可扩展的知识网络系统,能为用户方便、快捷地提供信息的高水平服务。 香光尼众佛学院最早建立了专门的佛学数字图书馆。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佛学、佛教为主题,开发出十余个数据库:佛教图书馆馆藏联合目录、心经索引、佛书解题数据库检索系统、佛教经典主题词全文检索数据库、南传大藏经目录检索系统、藏经题名多语对照检索系统等,并提供开放式网络共享服务。 台湾大学佛学研究中心佛学数位图书馆暨博物馆,1994年创建,包含全文与书目数据库检索、佛经原典、佛学应用工具、佛学院所链接、佛学学术与网络资源等内容。收录佛学书目数据10万余笔,并有中文、藏文、梵文、巴利文佛典,各类大藏经和经、律、论以及佛教专书、佛学原典在线浏览,资料收集较为齐全。 三 佛教史料数字化建设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资源整合问题。由于佛教史料数字化在建设和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区域分割局面,国内外重复开发和建设了大量佛教史料数字化资源。这种情况不仅造成了资源和财产的浪费,而且佛教史料数字化资源建设大部分滞留在“信息孤岛”并存的初级阶段,同时也影响了资源整合利用。因此,避免重复建设、整合利用好这些资源是目前佛教史料数字化最重要的工作。佛教史料数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个国际性或全国性的机构或组织,来全面组织实施数字化资源建设的统一协调和规划,详细制定出资源整合方案。 二是数据库兼容问题。开放和标准化是数据库兼容的核心要素。数字化资源的本质是链接和交换,无法交换的资源必将淘汰。同时,数据库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也是佛教史料数字化资源整合的基础。佛教史料数字化的建设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数据库著录和运行系统标准,势必造成数据库交换和兼容问题。因此,佛教史料数字化建设急需一个统一的系统标准,使各个数据库从设计建设之初,依照统一标准进行,能够承纳相关数据库,实现数字化资源有序共建。 三是资源共享问题。文献资源共享可以使文献资源配置合理、利用充分。佛教史料数字化资源的共享和利用上目前还存在着资源封闭和利益保护的弊端,给佛教史料数字化资源的共享带来了诸多阻碍。馆际联合、共享互通是弥补这一缺陷的重要途径。佛教史料数字资源导航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很好的查询机制,具有
建置简单、成本低廉、方便使用等特点,是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有效方式。因此,可以通过“资源导航系统”来实现对大量来自不同数据库类型和检索语言的佛教史料数字资源的交互式共享。不过,文献资源共享涉及面广,制约因素多,要真正实现文献资源共享,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政策的引导和强制机制,才有利于佛教史料数字化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