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当世亲生活於世的时候,印度的另一学派数论派中出现了一位能辩之人,名叫频 诃婆娑,译过来称作「山住」。因其能辩,给佛教造成了一些威胁。
传说,此人之所以能辩,是因为其所学来自一位龙王。那位龙王是解释《数论》的高手,山住听说他的大名後便去求教。他求教的方式很独特,只是在山野之间摘了一篮鲜花,头顶花篮而来。当他见到龙王後,却只取出一枝献给龙王,以示尊敬,并作一首偈颂称赞龙王。其他的花却由他自己使用了。只见他随口读出一颂,然後便开始驳斥。驳斥完毕,随手从篮中取出一枝花,抛弃於地。不一会的工夫,一篮子花便被他扔完了。龙王看他极为聪明,是个可堪造就之材,便把《数论》传给了他。 山住本来就是聪明人,学习《数论》之後更是辩才无碍了,名气也就日见传播开来,得到了阿输 国正勤日国王的信重和支持。山住因而傲慢起来,全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他自恃才能无人可敌,便到处出击,找人进行辩论。他心想∶佛教盛传於世,信徒众多,许多人都认为佛法最为深奥广大。我只有将佛教驳倒了,才能显示出自己的绝世才华。想到此处,山住便去求见正勤日王说∶「大王您贵为一国之主,对一切沙门、婆罗门都应公平对待,不应内怀偏私之心。您如果真要信奉某一家的教法,就应该审定其真伪虚实,而不应盲目崇拜,被人骗了。现在国中佛法盛行,您对佛教也比较偏好,却不知佛教到底是真是伪。所以,我想与佛陀的弟子们当面质对辩论,以决胜负。我如输了,甘愿斩首谢罪。」正勤日王听山住如此说法,当即予以同意,传令国内的佛教比丘推举人选,准备与山住进行辩论。 当时,阿输 国境内的佛教僧侣以世亲学识最广、舌辩最利,但事不凑巧,他已到别国传教说法去了。佛陀蜜多罗是世亲的老师,据说他曾是个有大智慧的人,眼下却已年近老迈,记忆衰退,口齿不清了。但佛陀蜜多罗见山住如此倡狂,不堪忍受,被激起少年时期的雄心壮志,便不顾衰老,担负起伏魔护教的大任来。他当即回答国王,自己愿意出面与山住辩论,以决胜负。并发誓说∶「如果论败,同样情愿斩首相谢。」正勤日王立即布置会场,约定时日,进行辩论的准备活动。 到了这天,约定时日已到,佛陀蜜多罗与山住各带弟子来到会场。山住问佛陀蜜多罗∶「既是辩论,就应有立义者与破斥者。大师你是想立义呢?还是想破斥呢?」佛陀蜜多罗回答∶「想我佛法深广如海,不可限量。你的《数论》不过如土块一般,入海便没,岂可同日而语。是立义还是破斥,随你高兴选择就是了,悉听尊便。」山住回答∶「既然如此,就由你来立义,我来破斥吧。」於是,佛陀蜜多罗便讲述了佛教的无常学说,认为世界一切万物皆刹那生灭,不能常存。他还举出种种理由进行论证,以成立其所述之理。山住待他讲完,把佛陀蜜多罗所述之理及其论据清楚地重复了一遍,然後便反驳起来,驳得有理有据,条绪贯然。但佛陀蜜多罗毕竟上了年纪,他对山住的反驳根本就没有听明白,更不用说驳回了,当下便无话可说,辩论也就告负了。 山住以胜利者的宽容对佛陀蜜多罗说∶「你与我同属婆罗门种姓,不应迫使对方自杀。依我看你就抽自己几鞭,能显示我的胜利也就是了。」佛陀蜜多罗无奈,只好同意对方的要求,鞭笞了自己一顿,佛教因此受到了奇耻大辱。山住还请得国王同意,将《数论》刻於石上,立在当处,以示自己的胜利。 却说世亲终於返回阿输 国,听到此事,心中愤愤不已。他派人四处寻找山住,想要与他重新辩论,挽回佛教的颜面,但山住却已经去世了。世亲气愤之馀,便写成《七十真实论》一文,专门破斥《数论》,致使《数论》体系冰消瓦解,没有一句能够成立。山住的弟子们则愁云惨淡,忧苦万分,简直像是被人杀死了一般,不久之後便树倒猢狲散。世亲至此算是雪了前耻,报了前仇,受到人们的赞誉。正勤日王因而赏其金钱三亿,世亲用以建成三座寺院,一座是比丘尼寺,一座是说一切有部寺,一座是大乘寺。 这则故事讲述了佛教与数论派之间辩论的故事。按故事所说,佛教在辩论中先输掉了一场,後为世亲扳回,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则故事出现在《世亲传》中,用以提高世亲的意图是很明显的。然而,在佛教文献中,似这样公开记载佛教失败的例子并不多见。尽管此次失败有佛陀蜜多罗年纪老迈的个人因素,似与佛法本身的优劣无关,但也反映出数论派当时可能确是佛教的力敌。数论在印度有著悠久的历史,除其自身的理论之外,此派特别注重对因明的研究。因明是印度的逻辑学,数论派长期浸淫於此,想必会在辩论中大获裨益,它能够战胜佛教,自然也就不是偶然的幸至。在世亲的时代,印度的因明学研究已开始进入繁荣期,数论一派的力量显然也便壮大起来,以致引出了佛教徒论败受鞭的故事。然而,这对佛教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自此之後,佛教便开始重视因明,研究起论辩术来。不久,因明学便成为佛教的重要内容,并在佛教手中得到辉煌的发展,出现了陈那的「新因明学」。版权所有:地藏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