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弘法师:出家修行与在家修行要如何选择?
问:学生此生第一次进大殿念佛时,见到出家人,心里当下就莫名的歆羡(就是歆慕的歆,羡慕的羡),甚至觉得出家人的生活是我多年寻觅的理想。但后来这几年持续听老法师讲经,老法师不劝人出家,都交给佛菩萨安排。日前得遇一位净土宗的高僧,首次见面谈话时,这位高僧就主动劝导学生要为眾生出家。请教法师这算是佛菩萨安排吗?学生自忖无条件可符合出家资格,请问出家修行与在家修行要如何选择?学生单身不婚,但母亲反对我出家,曾听过印祖不劝女眾出家,请求开示。
定弘法师答:看来您是一位女众。您这个问题传来之后,我想起印光大师《文钞》里面有特別关于出家的一些开示,之前有读过,把它摘录了下来,跟您分享。就是要不要出家的问题,特別是女众要不要出家,印祖特別有一段开示。这是印祖在回覆谢融脱的书信里头谈到的,他原话是这样讲,「至於出家为僧」。这是前面说了一些问题,下面就转到出家为僧的问题上来讲,「乃如来为住持法道与流通法道而设。若其立向上志,发大菩提,研究佛法,彻悟自性,宏三学而偏赞净土,即一生以顿脱苦轮。此亦唯恐不多,多多则益善也」。
印祖这个话不难懂,他说出家为僧,目的是什么?是不是走投无路了,遁入空门混口饭吃,那就全错了。古人讲出家是大丈夫事,是將相之所不能为。出家的使命,印光大师在这里讲的好,是如来,就是佛陀,为了住持法道,让佛法能在这个世间久住,能够流通久远,弘遍十方。所以特地设了出家僧团的这么一个制度。也就是说出家人的使命,就是续佛慧命,弘法利生。如果不是为了这个目的,就不必出家。如果你想说我就为了修行,能够自己解脱,能够求生净土,这是好事情。要不要出家?不必。在家一样可以修,而且现在末法时代出家反而更难。因为你要找一个真正如法的道场,持戒、念佛、真修行的道场,特別的难。道场大部分都是在搞经懺佛事,出家人真正自己修学的时间非常少,想要自己用功,没有那个清净的环境。不像在古代,古代的丛林都设在非常幽静的地方,僧人都住山,人烟不到的地方,所以那里办道真能够容易成就,等他们成就了,再下山弘法利生。
所以印祖这里说「若其立向上志」,「向上志」是什么?成佛的志向,这是最高的志。「发大菩提心,研究佛法」,这是深入经教。佛不在世了,法第一大。佛法僧三宝,佛在世,佛第一大,佛不在世了,法第一大。所以我们要研究经典,要深入,不仅要解悟,还要证悟。证悟就是彻悟自性,那就需要下一番断烦恼的苦功,然后弘扬佛法。「宏三学」,「三学」是戒定慧,这是佛法的总纲领。代表了一切的法门,所有的法门都是修戒定慧。「而偏赞净土」,你门门都通了,但是你还要特別称讚净土法门,特別弘扬净土法门,这是什么?真正彻悟自性。我们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的祖师大德。你看净土宗十三祖里面,很多都是禪里头彻悟的;彻悟之后回归到净土法门,专修专弘。为什么?因为在末法时代,眾生得度唯有靠净土法门。靠其他的法门都不容易,所以修禪的要禪净双修,修密的就密净双修,学教的更要念佛求生净土,这天台宗为代表。天台的祖师统统都是念佛求生净土的。
这样就能一生当中「顿脱苦轮」,脱离六道轮迴。这样的人能够有修有证,自度度他;这样的人出家,那是佛门龙相,愈多愈好,就怕不多,多多益善。像我们师父上人这样的人,你看一个出来就不得了了,要有个十个八个出来,佛法怎么能不大兴?这是出家为僧的使命。我在出家那天,师父上人来参加我的剃度典礼,给我说了几句语重心长的话,告诉我,出家要把佛陀教育振兴起来。而且我自己也是立愿专修专弘净土,专弘《无量寿经》。「宏三学而偏讚净土」,希望这一生能够真正脱离苦海,得生西方极乐世界,跟一切眾生同生净土。所以我出家也是为这个目的,要不然我是不会出家的。我不是走投无路,不是没饭吃,来佛门里混口饭吃,不是那个人。真正觉得佛法衰微,弘扬的人很少,与其说求別人,不如求自己,自己去直下承当。
印祖又说到,「要求出家的人,第一要真发起自利利他的大菩提心。第二要有过人的天资」。因为学佛要有悟性,学经教不仅要悟性,要有记性,你能记得住。像我们师父上人记性又好、悟性又好,这天资过人
。我就不行了,我悟性还算马马虎虎过得去,记性不行。记忆力,可能也是今年都上四十岁了,人到中年记忆力就衰退了,年轻的时候记性还不错,现在就差很多了。所以我自己知道自己不能搞太多,只能搞一样,我就选定《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我熟,我自己能背,该记的都记住了。这个我学起来比较得心应手,搞其他的法门,我根性不够,没有那种天资。
印祖又说,「至若女人有信心者,即令在家修行,万万不可令其出家。恐其或有破绽,则污败佛门不浅矣」。印光大师特別谈到女子出家的问题,他非常不赞成。这是有信心者,净信善女人,非常有善根,非常有道心的女子。为什么也不让她出家?让她在家修行?「万万不可令其出家」,为什么?就是怕她「或有破绽」。这个「破绽」,当然包括各种各样的状况。譬如说女子出家人,比丘尼持戒,戒律、戒条就特別多,男子比丘戒二百五十条,可是比丘尼的戒律三百四十五条。这就比比丘要多很多,要严格很多。如果是在修持方面有一些稍稍不如法的地方,就会被人讥嫌。这里讲「污败佛门不浅」,就会侮辱了佛门。
印光大师又说,「男若真修,出家更益,以其参访知识,依止丛林也」。男子如果是真修行,出家更容易,跟女子不同,女子要是真修行,在家更容易,出家反而难。男子出家,他能够出外参访善知识,可以去游学,女子出门总是不够那么方便。尤其是比丘尼,戒律上比丘尼出门,至少要两个人搭伴而行。男子可以依止丛林,在丛林里面修学。真正要想佛法兴旺,我们师父上人也谈过这个问题,应该恢復丛林制度。丛林就是正规的佛门的学院,大家在一起集体修学,共修,依眾靠眾。这一个丛林里面可以有不同的堂口,不同的堂口就是不同的课室,开的课程不一样。大乘八大宗,可以每一个宗开一个课室。你喜欢学习哪一个宗,你就可以到那个课室去修学,按部就班学到毕业为止。这样的共修、共学的制度能够保障修行人心安定,容易成就。师父老人家也是非常希望这种丛林,就是佛法的学院、佛法的大学能够復兴起来。寺院不搞经懺佛事,专门就是讲经教学。
印祖又说,「女若真修,出家反难」。女子如果真想修行,出家反而难,不如在家好。为什么?「以其动輒招世讥嫌,诸凡难隨己意也」。这是女子她各种生活上的不方便。出外一举一动被人看到了,人家不明白佛法的,也会讥嫌。他没有学过比丘尼的戒律,不知道出家人应该是这样来行动的,他看了不顺眼,就讥嫌。而且真正顺利的、方便修道的这样的条件就很难、很稀有,所以「如上拣择剃度,不度尼僧」。印光大师主张要剃度就挑男的剃,不要挑女的剃,「不度尼僧」,就是不度女子出家。「乃末世护持佛法,整理佛法之第一要义」,「末世」就是末法时代,我们现在就处在末法时代了,后头还有九千年。我们希望护持佛法、整理法门,整个佛法要希望兴旺起来,这是第一要义。印光大师太强调这个问题了,「要义」就是非常关键的意思,而且是「第一要义」,最重要的、最关键的这么一个问题,不能疏忽。
印光大师对出家他不鼓励,自己也绝不给人剃度,跟当年蕅益大师是一样的。为什么?就是找这样的人太难了,上哪里找「立向上志,发大菩提,研究佛法,彻悟自性,宏三学而偏赞净土,即一生以顿脱苦轮」,这种人上哪里找?打著灯笼都找不到,可遇不可求。所以印祖乾脆就把这个念头熄灭掉了,而且当时印祖也是在这个时代是乱世,清朝末年、民国这段时期,中国都处在战乱的状態,社会不安定,那佛法就很难兴旺。所以印祖乾脆把这个念头都熄灭了,不再想了,尤其讲到末法时代以后,希望不要让女眾出家。女眾要怎么样?自己认真修行,护持佛法。弘法利生,续佛慧命的工作应该多由男眾来担当。
弘护要配合,不能够爭,弘法者就专心研究他的经教,自己修学,能够像印祖说的「研究佛法,彻悟自性」。他通了以后,讲经说法可以做天人师表,登狮子座,真的「宏三学而偏赞净土」,尤其弘扬净土法门。女眾她们来护持,护持一方面是在供养上,能够保证出家人有安定的生活。不要享受,清苦一点好,但是有的吃,有的住,身安则道隆。这是物质条件上供养,现在来说並不难。第二个就是护持弘法。弘法需要有人去做事,譬如说你请一位法师在这里讲法,这些安排的工作要有人做,听眾要来,来道场听经本身也是护持道场。这是什么?鼓励弘法的人。如果一个法师在这讲经,底下一个人都没有,他是要讲经讲的好,那需要很大的定力,不受这种外界环境的干扰。刚刚出学的人难免是会受影响,看到底下人都不爱听法,不想来,一个课室就剩他一个人在讲,心里会觉得难过,难过就容易退心,这需要有人护持。
在家菩萨戒里头,就有一条戒律说,菩萨如果知道他这个地区四十里路之內有法师讲经说法,他必须要去听,如果他不赶去听,那属於犯菩萨戒。为什么?你没有真正尊重佛法。你没有护持弘法的人,这是菩萨过失,当然这个是护法的工作。弘法的人不能够有任何的希求,人家来听不来听,隨著別人的意,不要求別人。你没有对人有任何要求,你不会生烦恼,因为什么?讲经说法是自己的事情。这是自己既然要承担这样的使命,你努力的来学习。我上台讲经不是说来做老师的,我是做学生的,我匯报我的学习心得,请底下在座的老师们来批评指正。如果你法缘很殊胜,来听的人很多,你也不要生欢喜心。为什么?自己没有证悟。你所讲的你自己都未必做得到,有什么值得骄傲自满的?
如果道场没人来听经,现在我就常常遇到这个情形。就是什么?就在摄影棚里对著摄影机讲,没有听眾,所以你讲什么听眾也没反应。听眾是什么?是摄影机。那你也不要沮丧,不要难过,还是这样认认真真的讲,要知道虽然人不来听,鬼神他来听,鬼神比人还好学,他们听法受益。因为什么?他们知道轮迴苦。人不知道,人迷在五欲六尘当中,他不能回头。所以我们也不介意,没人听就没人听,对著摄影机,讲的也津津有味,自得其乐。我这摄影机旁边两部电视,看到自己的形象,对著自己讲,这个好。等於什么?用佛法来教导自己。自己讲、自己听、自己学、自己进步。所以发心讲经说法最大的受益者还是自己。为什么?你讲经说法,一堂课都不缺,其他人都会缺课,就你自己不缺课,你学的最认真。所以印光大师这一大段的开示可以给我们做参考,让我们自己想好。如果你是男子,你想要出家,首先端正你的目的,如果不是为了来续佛慧命,弘法利生,你不必出家。你在家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老实念佛,求生净土,一样也能够成就。女眾,印光大师是不赞成出家的。
印光大师他有一篇文章是「佛教以孝为本论」,特別讲到,「夫佛制,出家必稟父母。若有兄弟子侄可託,乃得稟请於亲,亲允方可出家,否则不许剃落」。所以佛制定的戒律,这个制度出家必须稟告父母,徵得父母的同意。而且父母晚年赡养的问题,必须要有著落。可以由兄弟子侄来承担的,你要託付好,安排好,然后向父母稟告、祈请,让父母能够同意你出家,这才能够出家;否则不允许剃度。底下又说,「若有出家之后,兄弟或故,亲无倚託,亦得减其衣钵之资,以奉二亲」。就是你出家了以后,你可能所託付的人,他已经离开人世了,所以你父母没人去奉养,没有人护持了。怎么办?你自己还要有责任赡养父母。
自己「减其衣钵之资」,就是別人供养你的,这些物质、金钱,你应该用来奉养双亲。这是在佛门里面许可的,而且是应该做的。这是表法,表什么?佛门也是重视孝道。因为佛教是师道,是教育,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如果没有孝道就没有师道。所以父母如果有人护持,我们就安心办道,如果没有,你还有这种赡养父母的义务。经上讲,「供养父母功德,与供养一生补处菩萨功德相等。如果父母在,则善巧劝喻,令其吃斋念佛求生西方」。这是给父母尽大孝,劝导他求生净土,他如果能往生,你真正行了大孝、至孝。因为往生就去做佛了。「亲歿」,就是父母亲离世了,「则以己读诵修持功德,常时至诚为亲迴向」,这是为人子应尽的义务,出家人更需要做眾人的好榜样。所以关於您提的出家的问题,我们引了印光大师的一些开示给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