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讲解网

国学经典:孔夫子之道

发布时间:2024-08-25 03:20:29作者:地藏经讲解网
国学经典:孔夫子之道

孔夫子之道

儒家修行的目标是止于至善,达到圣人仁爱的境地。落实中华传统的纲常伦理之道,便是做人与修行之根本。

宗圣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忠者,心上有中,意指不偏不倚,中正无私,逢事而尽其心,在位而尽其职,无半点虚心假意,心专诚一之谓也。

恕者,如下有心,时时处处要从他人的角度去设想,人我一体,仁慈博爱,舍己利民为恕。遇事反求诸己,推己及人,化凡心为圣心,化自私为大公,则恕道常在矣。

忠恕,就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一个保证,也是为人本具之良心!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孔圣人:是否有一言可以终生奉行?孔圣人回答:那就是“恕(道)”呀!自己不愿意之事,千万不要强加于别人。恕者如其心,上面一个「如」,下面一个「心」,就是时时处处要从他人的角度去设想,自然很多冲突就解开了。其实善恶就在一念之间,多为别人着想,就是与人相处的原则。

孔圣人道述尧舜、教正人伦。人伦就是五伦,五伦大道是人伦之根本,也是做人之基础。

(1)君臣有义:居上位者(君)要以礼对人,下位者(臣)要奉上以忠以敬,君仁而臣忠,则君安而臣乐也。

(2)父子有亲:父母教化子女当仁爱教导;孩子侍奉父母要孝顺恭敬,父慈子孝,则父子有亲也。

(3)夫妇有别:夫敬爱贤妻,妻敬爱夫君,相敬如宾,家有诸事商议而行,家和万事兴,自然白头偕老也。所谓夫妇有别者,即非自己之夫,或非自己之妻,即不可犯淫乱,而破坏人伦道德。虽是自己之夫或妻,身为夫者应待其妻如待友,为妻者须事其夫如事宾客。

(4)长幼有序:敬老爱幼。年长者,须尽其责务,以教爱幼辈;年幼者,安其身份,以恭敬长辈。长幼各守其道,而不乱纲常,则一团和气,尽享天伦之乐也。

(5)朋友有信:朋友之间,善事助而成之,恶事劝而改之,以信义相往来,不论贫富,一视同仁。君子之交淡如水,但逢有事,则能尽心竭力相顾相助,此即是仁义道德之益友也。

五常就是仁、义、礼、智、信。

仁:孟子曰:“仁者人也,亲亲(敬爱父母)为大。”仁爱之心,天生俱来,仁爱即是良心,良心就是天理正道。仁心就是圣人之心,众生本是一体所化,同是兄弟姐妹,要慈悲为怀,济人之困,利乐有情,救度众生。

义:符合道义,履行义务的意思。知恩则报,见善则行,于心无愧。

礼:表达真诚恭敬之心,卑己而尊人。礼节是天地间自然之顺序,也是人与人相处的规范,重视礼节的人,必能远离一切淫乱背德之行为。

智:本性无恶,有过必改,有善必行,学习圣贤,济世救人。

信:人言为信,诚实无欺,为修道之准绳。若人守信,则是正人君子。

忠恕为孔圣人立教之真旨,总言之,尽己之心是谓之忠,推己及人谓之恕,其实伦常即是行忠、行恕之地也。

儒家的初级经典是《弟子规》,其核心思想是孝悌仁爱,它是孔孟思想的根,也是中国文化的根。《弟子规》一共一千零八十个字,里面讲了一百一十三桩事情,《弟子规》若没做到,学习别的经典就很难得到真智慧。其实儒家的忠恕之道,纲常伦理全部都涵盖于《弟子规》之中,能真正落实弟子规,就是行伦常大道。

儒教不立门户,以正心诚意修身为本,五伦八德为归,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用。为了泽及苍生,儒教不限门墙,不拘信仰,志在化天下为大同,育万民成圣贤。只要平时落实先圣教诲,力行忠恕之道,落实三纲无常、五伦八德,在家作孝子贤孙,工作中尽职尽责,心行造作不违反礼教,则不愧为贤人君子。更能乐善好施,立身行道,宣扬圣贤之理,则今生成就完美之人生,将来还可以安享大同之幸福。

儒学经典要义:

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解】孔子说:“一个人家的子弟,在家能行孝道,在外能扩充悌道(尊敬师长),做事谨慎,说话守信用,博爱大众,并且接近有仁心的人。这些事情做完了,还有剩余的精力,再学习其他文化艺术。”

2、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中庸】

【解】孔子远述唐尧虞舜的道理,近表彰文王武王的典章制度,并且上循顺天时变化,下依照水土地理特性。(孔圣人所讲的道就是中华祖先之道。)

3、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解】孔子说:“如果有人立志学仁(仁是每个人本具之良心),他便不会再作恶。”

4、孔圣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解】孔子说:“君子心中只有道义;小人心中却只知道利益。”

5、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解】孔子说:“君子偶尔犯错违背仁道,这是有的。但比小人好多了,小人是从来不会行仁道的。”

6、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解】孔子的学生子游问孝顺父母的道理,孔子说:“今天孝顺父母的人以为只要做到奉养父母就可以了,不知道奉养父母,如果没有孝敬心,跟养狗、养马有什么分别?”

7、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为政】

【解】孟武伯问要如何孝顺父母?孔子说:“父母唯恐子女有疾病。作子女的要体念父母的心,好好保重自己的身体,免得父母担忧。”

8、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解】有子说:“一个人做人能行孝悌却爱忤逆上司、长上,这是很少的;不爱忤逆上司、长上而会在一个团体里作乱,这是不会有的。一个君子做事情总是从根本下手,根本一旦确立,其他一切道里自然生出来

。孝与悌便是仁爱的基础啊!”

9、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解】孔子说:“君子以义作行事的骨干,再依礼法实行,谦逊形诸外表,最后以诚挚信实的态度去完成。能这样的话,才真可算是君子了。”

10、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解】孔子说:“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要求别人。”

1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解】曾子说:“我每天反省自己三样事情:为人做事有没有尽忠?与人交往有没有讲信用?夫子所传授给我的,我有没有实践它?”

忠心就是尽自己本分。既然要为别人做事就要尽本分把事情做好,把职责完成。与人交往,必须讲信用,否则别人不信任我们。老师传授给我们的知识道理,我们要拿出来用,才不枉费老师辛苦教导以及自己辛苦学习。学问只知道是没有用的,必须行出来才有用。学道,知道,要行出来才能成道。

12、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解】孔子说:“君子有九项值得他留心思考的事情:看事物时要想着能看清楚;听声音时要想着能听明白;表现的脸色要想着能温和;礼貌要想着能恭敬;说话要想到能诚实;做事情要想到能专心敬意;有疑惑要想到能问明白;愤怒的时候要想到发脾气的后果;见到利得要想到合不合义理。”

孔子教人临事要依这几样准则多思考,事情才能做好,也才不会犯错。这九项值得思考的事情都是一个学道的人做人做事应有的态度。

13、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尧曰】

【解】尧帝说:“咳!舜啊!上天所钦定的天子位的继承落在你身上,你要执守中正的道理才能长久!假如四海的人民生活都穷苦困顿,那时候上天给你的禄位就终止了。”

14、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解】曾子说:“易经亘卦象辞有句话说:君子所思所想不超出自己的本分地位。”

君子心中所想的总是合乎他的身分与地位,不好高骛远,也不贪心妄想。

15、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解】孔子说:“君子有三项让他敬畏的事:他敬畏天理,敬畏大德,敬畏圣人的言论。小人不了解义理天意,所以不敬畏,并且轻慢大德者,以及把圣人的言论当戏玩。”

1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

【解】孔子说:“在上位的人自身做事正当,不用命令,其人民自然会照着做;反之,自身做事不正当,虽然有命令,其人民也不遵从。”

这叫“以身作则”,也叫“上行下效”。在上位的人如果不以身作则,自己胡作非为,而要人民不效法,不胡作非为,那是不可能的。“上梁不正,下梁歪。”这是一定的道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地藏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