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讲解网

发挥佛教构建和谐汕头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4-07-28 03:18:02作者:地藏经讲解网

佛教是我国五大宗教之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引导下,佛教信众与其他宗教群体之间,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佛教思想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柱石之一,佛教文化在汕头市民中也广为传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适应了我国发展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的要求,顺应了时代进步的潮流。如果和谐的佛教文化使汕头社会处于和谐、安详、稳定、有序状态的社会,处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那么我相信汕头市的健康发展肯定蒸蒸日上!

第一、弘扬诚信意识,建立诚信汕头。佛教戒条很多,其中根本的被称为五戒,即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其中,“不妄语”一条,要求人们诚实守信,不说谎话。佛教还有“十善”之说,即出家僧侣与在家居士应该弘扬的十种美德。“十善”体现在身、口、意三方面:身业有三,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业有四,即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业有三,即不贪欲、不害心、不邪见。无论五戒还是十善,“不妄语”都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一条,这些都是要求人们待人真诚,与人为善,讲究诚信。信誉对于商人就非常重要,但汕头仍然出现了诚信危机,主要是:一、改革开放后,贫富对比加大了对原有伦理的冲击,金钱更加重要。二、对陌生人的不诚信对熟人之间的诚信没有造成大的威胁。三、这种不诚信的副作用特别是对个人短期不明显。而由于是特区,汕头人成了第一批”被试“,并在之后作为一个负面例子提醒其他地区的人。诚信是和谐汕头的重要指标,缺乏诚信友爱的汕头必然造成人心的紧张与对立,冷酷与无情,有诚信才能建立人与人之间融洽、和谐、友善的关系,在这一点上,佛教的诚信意识值得我们汕头借鉴和弘扬。

第二、弘扬平等意识,建立公平汕头。众生平等是佛教的最为基本的思想之一。佛教认为,一切事物在本质、空性上没有任何差别。每一个生命,均没有高低贵贱等差别,都具有成佛的可能性,因此不可用分别的眼光来看待他人。菩萨对一切众生,都无条件地关爱与呵护。要平等以待人,实现汕头的和谐,就要消除我见,因为“我见”是造成不平等和纷争的罪恶之源。一切众生的肉体和精神,都是因缘所生法,本无“我”的实体性存在,但社会却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满足一己的欲望,这就是“我见”。佛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把“我见”转化为平等性智,达到人我平等,自他一体,从而兴起慈悲救世的情怀。在构建和谐汕头的过程中,这种平等意识非常重要,可以消除因尊卑思想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促进建立公平公正的汕头秩序。

第三、弘扬互敬意识,建立友爱汕头

。在佛教故事中,有一位常不开师父,对他见到的四众,都恭敬礼拜,说:“我对你们深加尊敬,绝不敢心生轻贱,因为我深信你们都可以践行菩萨道,皆可成佛。”就这样年年如此,期间也有人对他的举动讥笑、辱骂,但常不开师父一点都不生气。有时众人甚至用杖木瓦石来投掷他,他就走避开去,犹自高声喊道:“我绝不轻视你们!”后来,打骂他的人都皈依了他。常不开师父以独特的“行为艺术”树立了佛教尊敬以待人的光辉典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以一时受到的不理解和讥笑而伤心,只要我们对人诚心、尊敬,那么你收获的也将是诚心和尊敬。

第四、 弘扬宽容意识,建立团结汕头。儒、释、道三教有“儒治世、佛治心、道治身”之说。佛教认为人们的贪、瞋、痴是造成心灵不得安宁的原因,称之为“三毒”。指出人们贪欲过重,造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紧张与心灵的不安。减轻欲望,待人真诚,慈悲为怀,不仅会有利于减少与他人对立,也会养成平和心态,有益自己心灵的健康,所以要人们宽容、厚道。宽容既是与人相处和谐的基本要素,也是一剂培养自己性情平和善良的良药。心境平和善良不仅有益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且还会给人的精神和身体带来双重的调节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身心健康。佛教慈悲为怀,对他人的过失用一颗博大的心胸来包容。“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因此,佛教主张要将心性修行到“八风吹不动” 的境界。八风就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不为这八种妨碍人心志的因素所动,就是博大宽容的禅心,就可以用宽容之心待人,从而使汕头充满和谐与友爱。

第五、弘扬和敬意识,建立安定汕头。佛教僧团主张六和敬: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这些伦理道德要求,与和谐汕头的热爱集体、守法自律、尽职尽责、爱心奉献、造福汕头等不谋而合,有助于净化汕头风气,促进汕头安定,构建和谐安宁的汕头秩序。

第六、弘扬责任意识,建立有序汕头。 创建和谐汕头,需要安定有序的环境。每个家庭是汕头的细胞,家和万事兴,有安定才能谈得上汕头发展。汕头和谐始于每个家庭的和谐,这就要求汕头每个成员要担负起对家庭与汕头的责任,履行应尽的义务。当今汕头,提倡家庭、社会的责任感尤为及时与必要。佛教五戒中的“不邪淫”,即要求人们不能有不正当的性行为。事实上,这一条可以看作是和谐社会存在与发展在道德伦理上的“黄金准则”。“不邪淫”不仅是对自己配偶的尊重,也是对别人家庭的尊重,是对家庭和社会负责任的体现。

第七、弘扬奉献意识,建立互助汕头。佛教主张自利利他,自度度他,在获得个体受用(自利)的基础上,使他人也获得受用(利他)。大乘佛教的精髓是“悲智双运”。觉悟人生是上求菩提,为智;奉献人生是下化众生,为悲。悲智双运,大乘佛教的精神才能圆满。其中特别是下化众生、普度众生的大悲之心,更是被当作大乘佛教的根本精神。佛教主张“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在汕头地区的存心善堂、广济善堂、报德善堂等两百多家善堂,还有吉祥寺、证果寺、龙泉古寺等一千多家寺院,它们积极兴办慈善福利事业,扶贫济困,济世度人,尽量缩小贫富差距。这种慈悲为怀、饶益众生的自我奉献精神,也是我们建构和谐汕头所倡导的扶危济贫、乐于助人的牺牲奉献精神。所以弘扬佛教的奉献精神,将为构建和谐汕头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第八、弘扬环保意识,建立生态汕头。世界银行的一项测算表明,中国每年空气和水污染造成的损失约占当年GDP的8%左右,环境污染使中国发展成本比世界平均水平高7%,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威胁。俗语说:“世上好语佛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后一句话应改为“天下名山僧建多”。正是因为千百年佛教僧众的精心建设与维护,才使得一些佛教名山四季常青、绿水长流,成为人间仙境。像汕头地区的龙泉古寺、北岩古寺等,僧侣们修学佛法,注重内心的清净、平和,同样注重外在环境的清静、庄严,既净化了自己,也美化了环境,对环境保护具有积极意义。此外,佛教主张“不杀生”,具体表现为我国汉传佛教主张素食素食的根本目的是在生活中培养人的慈悲情怀,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素食对于保护动物的多样性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当前,我们要建立生态的汕头,遏制环境污染,必须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多地注重环境保护,而佛教文化中的环保意义,是值得我们去认真发掘并加以弘扬的。

綜上所述,如果在汕头能够提倡团结所有佛教信徒,弘扬佛教文化中诚信平等、互敬宽容、和敬责任、奉献环保的意识,那么建立诚信公平、友爱团结、安定有序、互助生态的汕头就更有希望。

编辑:心晶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地藏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