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山禅师有一天去探望一位生了重病的学僧德照,德照就请示洞山禅师道:“老师!您为什么不发慈悲救一个真心学道的弟子呢?您忍心看着弟子这么不明不白地死去吗?”
洞山禅师道:“你是谁家的子弟?”
德照说道:“我是大阐提(喻无佛性之人)家的子弟。”
洞山禅师沉思不语,双眼逼视着德照。
德照显得非常焦急道:“四面都有山逼近时,老师!我要如何才好呢?”
洞山禅师道:“我以前也是从人家屋檐下走过来的。”
德照道:“假若如此,我和老师在屋檐下相遇,请问老师,我和老师是互相回避呢?还是不互相回避呢?”
洞山禅师道:“不互相回避!”
德照不放松问道:“不回避,那老师要叫我到哪里里去呢?”
洞山禅师指示道:“五趣六道、十种法界,到处是路,何必忧虑?如你不放心,那你可以到开垦的田地里去种一种稻粮!”
德照听后,说了一声:“老师!那请您珍重。”然后整个人便像虚脱似地呆坐在那里,原来这位青年学僧德照禅师说完后就入灭了。
洞山禅师用禅杖在他前面摇了三下,说道:“你虽然能够这样出去,但是却不能这样回来。”
青年禅僧德照世缘将尽,重病在床,仍然不忘寻找生死之外的出路,正如他说:当生老病死逼近时,要如何才好呢?洞山禅师指示他“到处是路”,可是哪里一条是正路,不是人人能找得到。“垦地种粮”,这才是修道者应该注意的课题。德照安心地入灭,这正显示他已找到出路,可是洞山禅师说他能那样出去,却不能那样回来,可见就算禅者,如果要能来去自如,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版权所有:地藏经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