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讲解网

宏圆法师讲解地藏经

发布时间:2019-07-13 15:27:50作者:地藏经讲解网
宏圆法师讲解地藏经

我们再来介绍第二个辨体。本经的体是什么呢?就是以不思议性识为体。我们以前讲的大乘经,都是以实相为体,这部经是以性识为体。《地藏经》中说:“一切众生未解脱者,性识无定,恶习结业,善习结果,为善为恶,逐境而生”。经中又说:“念佛菩萨名字,历临终人耳根,或闻在本识”。这里所说的性识和本识,都是指的第八识,也就是我们说的阿赖耶识,我们也称它为种子库。无量劫以来所造作的种种的善恶业,我们种种的造作,都成为业种含藏在八识里面。经中云:“是心为何物,烦恼习种子,善恶皆由心,心为阿赖耶”。这些善恶习气种子,遇缘就起现行,造作种种善恶业。那这个心识和我们众生皆有的佛性,也叫做如来藏性,他们是个什么关系呢?这个我们一定要搞明白。《起信论》中说:“心生灭者,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为阿梨耶识”。就是这个心识和如来藏的关系,就像这个波和水的关系是一样的,波是水因为风起了,风动了,水就会起波。意思就是说,波就是水因为风动而起的动像,水是静像。看起来波和水是两样的,其实波没有离开水,它是一体的。迷了,就会执着一切法都是真实存在的,如来藏就显现不出来,显现的是阿赖耶识;悟了就不会执着这些本来性空的万法。我们的如来藏性就是这样,你的心动了,有了分别执着了,它就是阿赖耶;你把它静下来,它又恢复到清净的本性上面去,就是如来藏性转识成智,如来藏性就会显现出来。可以说,这个性识是迷悟的根源。地藏菩萨于恒沙界内分身无数,生死海中随机引导,帮助众生翻迷成悟,正是要显示不生不灭的法性之体,就在这个生灭无明妄想之中。所以说我们一定要转识成智,我们的清净本性,就在我们这个分别执着的这个性识当中,你的阿赖耶转识成智,你清净下来了,这个就是我们的如来藏性。正如南岳禅师所说的:“道源不远,性海非遥,但向己求,莫从他觅”。所以说,心识是以如来藏为体,识即是性。清朝的青莲大师在《地藏菩萨本愿经纶贯》中说:“故知识性性识,俱可为体,但今就赖耶迷边,无明作本立法之意,既符经论,不违祖诰故也”。所以本经以不可思议的性识,也就是以众生的心识为体,是符合经论和祖师们的教诫的。

我们再来看第三个明宗。显体之后必须明宗,宗就是要的意思,就是修行的要径。明白了本经以众生的心识为体,那么如何来修行,才能让众生转迷成悟,佛性才能够得以显现。《地藏经》中说:“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于过去久远不可说不可说劫前,身为大长者子,时世有佛,号曰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时长者子见佛相好,千福庄严,因问彼佛,作何行愿,而得此相”;还有,经中文殊菩萨问佛:“地藏菩萨因地作何行,立何愿,而能成就不思议事”;再有,佛在第六品中自说经名,“一名地藏本愿,亦名地藏本行,亦名地藏本誓力经”。由此可知,不可思议行愿是本经的宗要。愿和行二法必须双立,缺一不可,只有愿没有行,这个愿就成了空愿,而只有行没有愿的话,就像牛车,虽然牛有拉车之力,没有驾驭它的人,也不可能有目标,也不可能达到目的地。

我们先说愿。菩萨的愿有通愿有别愿,通愿就是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边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别愿就是每个人的因缘不同,所发的愿不同。比如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观音菩萨的十六愿,因缘不同,所发的愿也不同,称为别愿。菩萨与众生乐的愿,有上中下的差别。下愿是让众生得到今世的乐;中愿是让众生得到后世的乐;上愿就是让众生得到涅槃乐。地藏菩萨见到众生造种种的业,受种种的苦,发起了度尽众生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愿,这就是属最上乘的愿。令法界一切众生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是不可思议的大愿。地藏菩萨发大愿、起大行,行有多门。略说三学六度,广说有万行,乃至百千万亿。地藏菩萨从因地发心至今,以不可思议的愿行,成就众生,净佛国土,所以本经就是以不可思议愿行为宗要。

我们再来看力用。明白了是以不可思议的行愿为宗要来修行,那么这部经有什么功能力用呢?比如我们经常持诵的《佛说阿弥陀经》,是以信愿行为宗,往生不退转为力用。而《地藏经》,是以不思议方便度脱为力用的。《地藏经》中,佛对四天王说:“如是菩萨于娑婆世界,阎浮提中,百千万亿方便,而为教化”;还有在第十三品中,“地藏菩萨白佛言,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一念恭敬,我亦百千方便,度脱是人,于生死中,速得解脱”。所以本经是以不思议方便度脱为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众生刚强难化,就像经中所说:“吾观是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脱获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恶缘,念念增益”。真的就是这样,我们自己反思一下,确实是善心易退,恶念容易增长。地藏菩萨以方便力,来救拔六道受苦众生,他说:“但于佛法中所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尘,我渐度脱,使获大利”。我们哪怕今天做的是很微小的善事,起的是很微小的善念,地藏菩萨都会以方便力,来帮助我们脱离六道,获法身妙体之大利,这个就是本经的力用。

第五是判教,本经是以无上醍醐为教相。天台宗的智者大师,判一代圣教分五时: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分这五时教法。用乳、酪、生酥、熟酥、醍醐来比喻这五个时期所说的法。《地藏经》是以无上醍醐为教相,判为圆教。佛在讲完《法华经》之后,升到忉利天,在天宫住了三个月,为母亲摩耶夫人说《地藏菩萨本愿经》。当时佛到天宫以后,派文殊师利菩萨到摩耶夫人的住所,请摩耶夫人暂屈礼敬三宝,和文殊师利菩萨一起,到佛的住所来听法。摩耶夫人听完佛为她讲的《地藏菩萨本愿经》,得须陀洹果。佛告别生母,于二月十四日下阎浮提,一天将《涅槃经》讲完,二月十五日入涅槃。所以本经的时间,是在讲《法华经》之后,《涅槃经》之前,属于第五时法华涅槃时。在《地藏经》中也有证明,佛在称佛名号品中对地藏菩萨说:“汝今欲兴慈悲,救拔一切罪苦六道众生,演不思议事,今正是时,唯当速说,吾即涅槃”,所以本经是以无上醍醐为教相。

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译经人。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唐就是唐朝,于阗是西域的国名,大约是在我们今天的新疆疏勒县东面的天山南麓一带。三藏是指经藏、律藏、论藏,经律论三藏是佛教的总称。经藏就是我们说,记录佛所说的法,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能引发引导众生修行,讲的是教理,这个就定为经藏;律藏就是佛为弟子制定的律仪,能够治众生之恶,调伏众生的心性,有关佛教的禁令规则和解释的书都属于律藏;论藏就是后来菩萨们对佛所讲的经义加以阐明,化精简为详明,是佛陀说法的进一步发展,这个就是论藏,后来菩萨们的论述。精通三藏的法师才能称为三藏沙门,沙门就是出家修道人的通称。《四十二章经》中说:“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沙门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就是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实叉难陀是译经人的名字,翻译成中文叫做学喜。这位尊者勤学三藏,法喜现前,所以名叫学喜。唐朝武后圣历二年,武则天比较喜欢佛法,敬重经典,她听说于阗国有完备的《华严经》梵本,就派人去求访这个梵本,并且请译经的人实叉难陀法师。就是因此因缘,把《华严经》和《地藏经》的梵本送到中国来,并且翻译成了中文。实叉难陀精通梵文和中文,他译经的风格偏向意译,沿袭了鸠摩罗什大师的译风,文字通畅而且优美,所以他翻译的《华严经》和《地藏经》被广为传诵。实叉难陀译的经还有很多,比如《大乘入楞伽经》,共七卷,这部经和共计八十卷的《华严经》,都是由武则天亲自为经作的序文,还有《文殊师利授记经》,我们曾经讲过的《十善业道经》,还有《大乘四法经》等。据《开元录》记载,他译的经总共是十九部,一百零七卷。实叉难陀法师于五十九岁的时候圆寂,圆寂以后荼毗,舌根不坏,我们说他是全舌根舍利。后人在他荼毗的地方,建起了七层浮图以作纪念,号称华严三藏塔。我们今天能够学习并且持诵《地藏菩萨本愿经》,一定要真诚的感恩实叉难陀法师,感恩这些弘宗远教的诸大善知识们,因为他们的努力付出,才能让我们能够明理,今天才能够依教修行,才能够迷途知返。

好,今天时间到,谢谢大家。

以上就是宏圆法师讲解地藏经了,我们修行地藏经的时候可以看看这些东西,这些讲解是能够让我们知道地藏经讲的是什么,让我们能够更好的去修行经文,更好的去生活的。以上只是作者整理的一些讲解,如果有不正确的地方还望海涵。

首页12尾页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地藏经原文

  • 地藏经注音

  • 地藏经讲解

版权所有:地藏经讲解网